谁是水浒传中最自不量力的人 生得搞笑死的滑稽
有道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愈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巅峰,便愈会发现自身的渺小和不足。是以,真正的高手往往表现出虚怀若谷的谦逊和锋芒紧缩的低调。倒是有许多学艺不精,本领平常的人,常常是一副目空一切、狂傲自负的舍我其谁模样。这种自不量力的盲目狂傲,轻则贻笑大方,重则往往会带来折戟沉沙的毁灭性后果,八十万禁军教头王文斌便是《水浒传》中此类人物的极致代表。
王文斌这个人物,不是特别熟悉水浒的读者可能从未听说过,但他却是后半部《水浒传》之中非常搞笑的一个插科打诨式的人物。王文斌是作为后勤支援部队的统领出现的,他的主要任务是向对辽前线作战的宋军提供被装棉服,顺便检查一下宋军的作战状况。
这本是一个无比轻松的任务,可是由于王文斌本人的自不量力,却变成了一次插标卖首的滑稽表演。提起王文斌的职位官号,绝对会让人眼前一亮,激动半响: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正受郑州团练使。
八十万禁军教头加郑州团练使,这岂不是一个比王进更为威风,比林冲还要拉风的牛逼人物吗?以此类推,他的实力绝对可以和梁山五虎并驾齐驱,甚至可以比邻天下无敌的卢员外了。不错,王文斌这块“八十万禁军教头”的金字招牌,的确是迷惑了许多人,甚至连见多识广的宋江也因这块熠熠生辉的招牌而对王文斌刮目相看,奉为上宾。
事实上,王文斌的实力很一般,远未达到可以独当一面的超强地步。只不过自不量力的王文斌却不这样认为,他一听说梁山好汉受阻于辽国精锐,立刻就认为自己出人头地、彪炳青史的机会到了。
于是便信誓旦旦地对宋江说:“量这个混天阵,何足为奇!……这个阵势,也只如常,不见有甚惊人之处”,一筹莫展的宋江听说眼前这位王大将军,可以帮他摆平辽国的混天阵,立刻便转忧为喜,对王文斌委以重任。也不知道宋江是病急乱投医,还是存心要看王文斌的笑话,这么多梁山好汉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王文斌岂能堪此重任?最糊涂的便是王文斌自己,也不看看面前的敌手都是些什么样的人物,岂是寻常的小鱼小虾可以比拟的?想要在如狼似虎的辽国精英身上立威,王文斌当真是活的不耐烦了!果然,夸下海口的王文斌一出阵,便遇到了辽国大将曲利出清。
辽军也根本不需要凭借阵法的优势,单凭曲利出清的实力,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王文斌:“斗不到二十余合,番将回身便走。王文斌见了,便骤马飞枪,直赶将去。原来番将不输,特地要卖个破绽。漏他来赶。番将轮起刀,觑着王文斌较近,翻身背砍一刀,把王文斌连肩和胸脯,砍做两段,死于马下。”恐怕王文斌至死都没有搞明白:我怎么会输的这么惨?不应该啊!
如果说王文斌此人本领低微,技艺粗糙,彻彻底底是个浪得虚名的银枪蜡杆,这倒也有些过于贬低。作为八十万禁军的教头,相信王文斌还是有一些真才实学的,否则也难以胜任这样的艰巨岗位。只不过随着王进、林冲等精英的相继离去,“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个被誉为大宋武将精英的群体,也开始出现人才匮乏,滥竽充数的衰败迹象。王文斌在教头之中的异军突起(书中讲“此人文武双全,满朝钦敬”),使其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横扫天下的王者之能。
可是在这个将星凋零的衰败时期,八十万禁军教头真的已经成为一个华而不实的无用招牌了。可是王文斌在长期井底之蛙生活环境中形成的孤陋寡闻,使他固执地认为八十万禁军教头还是天下精英的群体,自己能在其中的名列前茅,就已经是荣登天下顶级无疑,万事俱备,所缺的就是大显身手、一展宏图的东风了。
所以当王文斌遇到辽国的混天阵,特别是看到连号称勇冠天下的梁山好汉都一筹莫展的模样时,他是发自心底的欣喜若狂,认为自己期盼已久的扬名立万时机终于到来,所以他才主动请缨,上阵讨敌,没想到自以为无敌天下的高强本领在辽国猛将面前竟然不堪一击。可怜的王文斌因为自不量力,不但顷刻间身首异处,死于非命,而且更在死后沦为宋辽两国共同的笑柄。
真是生得搞笑,死的滑稽。一切都是自不量力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