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枭雄曹操很节俭 家中每餐只有一道肉菜

2017-05-16 15:42:18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节俭清廉家里用餐只有一道肉菜 不准熏香 先说说曹操生活上的节俭。诸位读者已经熟悉的故事我就不重复了,咱就挑几个细节讲一讲。 在曹操的

节俭清廉家里用餐只有一道肉菜 不准熏香

先说说曹操生活上的节俭。诸位读者已经熟悉的故事我就不重复了,咱就挑几个细节讲一讲。

在曹操的《内诫令》里,有这么一条:“孤不好鲜饰严具。”大意是我不喜欢装饰华丽显眼的用具。例如行李箱,就用竹子为原料,用粗布缝里子,“以帛衣粗布做里”。曹操就是拎着这么口简陋的皮箱上前线的,而且这是他的常态,“此孤之平常所用也”。

至于吃的,家里用餐也不过“一肉”,就是一道肉菜。甚至曹夫人卞氏请弟弟一家吃饭,连鱼和肉都没有,孤寒得很。

东汉时期,人们喜欢熏香,例如曹操的谋士荀彧,人称“荀令香”,或称“令君香”,说明这荀彧喜欢熏香。荀彧是曹操的手下,经济条件不会比曹操好,都这么海量地熏香,说明曹操还是用得起的。

谁知道曹操不好这口,在他的《内诫令》里说:“昔天下初定,吾便禁家内不得熏香。”曹操的闺女也很爱美,偏偏不能赶这个时髦,后来嫁给了汉献帝,因为是皇家规格,才终于熏上香了,曹操还引以为憾,“恨不遂初禁”,恨不能执行当初的禁香令。

当然,曹操也不是不知变通,因此也有例外的时候,允许为了去掉房间异味,适当地烧香。那时候的香估计还能起到空气清新剂的作用,能去掉室内异味,所以曹操允许“房屋不洁,听烧枫胶及惠香”。这完全是从实用角度来熏香,迫不得已而为之。

曹操到死都很孤寒,临终前还下令让家里的女人自食其力。

从这些细节看,曹操对物质享受没多大兴趣,何以如此呢?

使命感强以“身非己有,不敢自私”自我期许

史上廉洁奉公的人,一般都是有使命感的人,此类人热心事业,事业欲强,物欲却很淡泊,曹操就属于这类人。

建安十八年,即公元213年,汉献帝要封曹操为魏公,曹操在给汉献帝的回信里说到对自己的期许时,有这么一句话:“身非己有,不敢自私。”意思就是说,我的身体不是属我个人所有的,不敢只顾自己,有什么私心。这句话虽然有点自我标榜的味道,但曹操当初出山,还真不是为了私利,他是个使命感很强的人。

曹操起初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是当一个郡守,“建立名誉”,“除残去秽”,清除地方上的丑恶现象,让世人都明白他的志向,树立自己的美好形象。后来形势所迫,他不得不回家,但也不急着出来找工作,而是打算用二十年时间好好读书,锻炼身体,“秋夏读书,冬春射猎”。但又迫于形势,他的这个主观愿望不能实现,不得不出来南征北伐,“为国家讨贼立功”。

待在家里,他读书打猎;出来,他讨贼立功。进退之间,他没多少私心,有的只是使命感。没有私心壅塞,没有贪欲拥挤,就可以腾出更大的空间来干事业。其实,他也是给智慧腾出更大的空间,这样事业就更游刃有余了。

庄子云:“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贪欲太深的人,聪明不成问题,但智慧成问题。曹操常常以智慧自许,他去西北和马超打仗的时候,引来很多人围观,曹操指着自己的头,自负地说:乡亲们,我没什么好看的,又不是三头六臂,只不过脑袋里多一点智谋而已,“唯多智”。为什么“多智”?和他物欲比较淡泊有很大关系。

所以,《魏书》记载,曹操每次临阵时,“意思安闲”,好像没事人一般,接下来便“变化如神”。从“安闲”中看出他从容,从容中看出淡泊,又从淡泊中生出智慧,所以他临阵打仗不慌张,经常能克敌制胜,其实这点和诸葛亮挺像的。

以清廉自奉,才能以丰厚奉他。关于曹操的大方,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也清楚,老曹对关公可够大方的: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蹄金,下马一蹄银;又送锦袍、送赤兔。这也是给智慧腾出空间的一个表现。

所以说,曹操的节俭清廉培养了其政治军事才能,促成其伟业。在东汉末年那个纷争的年代,如果贪欲太重,就会妨碍智谋的发挥,被其他军阀灭掉是分分钟的事。例如董卓、袁术和公孙瓒,都是一时豪杰,然而,董卓和公孙瓒建私人城堡,积聚粮草和财宝,以为高枕无忧,结果死得最早;袁术称帝,极其奢华,“荒侈滋甚”,结果亡得最早,临死前还嫌饭太糙,索要蜜糖。可见,清廉不只是个人品格修养,也是一种必需的政治军事素养。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