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满清无昏君 明朝全是昏君你怎么看?
什么是昏君?纣王?夏桀。历史上能达到夏桀商纣的,本就没几个。是不是昏君,大多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个人品行是否有明显的缺失。另一方面是执政的成果。按照第一种标准,清朝也就康熙朝往前还可以算得上是锐意进取,虽然杀人如麻但是对帝王来说不算品行有缺。康熙暴虐,雍正暴虐,,乾隆骄奢,道光窝囊,咸丰同治光绪更一个比一个窝囊。相对来说嘉庆这种平庸的除了没存在感之外都算得上道德楷模了
按照第二中标准,雍正朝还算是充盈了国库,但是也只是为康熙的扩张收拾烂摊子而已。乾隆朝开始文字狱,到乾隆死的时候,留下了两大遗产,一个是以和珅为代表的贪官遍地。一个是以白莲教为代表的各地起义不断。
嘉庆皇帝杀了和珅,但是对国内其他弊端毫无办法。道光手里直接就鸦片战争了,南京条约的性质相信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咸丰对历史的最大贡献,是把慈禧送上了前台。同治得梅毒死的。光绪~~可怜人就不说了。这样的皇帝,不算昏君?
如此明显的事实摆在那儿,为什么大家通常还是会有“清朝无昏君,明朝全是昏君”的看法?
明宣宗,大大的明君,跟老爸一起开创仁宣盛世。就是因为个人爱好斗蛐蛐,结果被抹黑成“促织天子”,仁宣朝的巨大功绩被一笔勾销。
明武宗,我们的活泼青年朱厚照,被当做昏君的典型,但是在正德朝,出了王阳明这样的圣人,打败了小王子,打败了造反的宁王。 而且正德为什么被人骂?因为他不喜欢住紫禁城,老是希望往自己的别墅房里跑, 没事儿还想偷偷去江南玩儿,结果一直去不了,最终还是借着打仗的借口,厚着脸皮去了一趟。
各种双重标准太多了。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也是非常重要的。
那就是,在一般人直观的感受里,如何区分明君和昏君?
要是一个皇帝,老是有大臣进谏,说你这不对哪不对,应该如何如何,最后皇帝生气了,把大臣打了一顿。 观众看了第一反应是哦这不听忠言,一定是个昏君。
相反,一个皇帝和大臣,总是和和气气,很少吵架,皇帝一瞪眼,大臣赶紧跪下请罪。一口一个奴才,一口一个皇上圣明。观众看了就会说,哎呀这皇帝这么有威严,一定是个明君
每天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的,正是因为皇帝开明,允许文官说话,皇帝不能随心所欲,要受到文官们的监督,这样无疑对治国是有好处的。而相反的情况下,皇权一家独大,大臣全变成奴才,皇帝金口玉言出口成宪,而臣子丝毫不敢反抗,最终表面上一团和气,实际上国家就这样慢慢的败坏了。
体制原因在明朝,皇家和国家还是分得很清的,最典型例子,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了,大臣们立马换一皇帝,接着抗敌。清朝因为游牧民族的落后文化,基本就家国不分,家天下了,家奴们只要听命令就好,决策由家主一个人下。在外朝,明朝有一个强大文官集团,而且那铮铮铁骨在中国历朝都是绝无仅有的,一一个都跟打了鸡血一样,以跟皇帝叫板为荣。方孝孺,于谦,海瑞之类的人,都是清朝所没有的。明朝的内阁的权力远远超过清朝的花架子内阁,连军机处都不能比,有点君主立宪的感觉,从而确保哪怕皇帝偷懒,政府可以照常运作。万历皇帝连想让自己喜欢的儿子当太子的权力都没有,这在清朝是不可想象的。在内廷,明朝的太监权力也大大超过清朝。明朝的刘瑾,魏忠贤远不是清朝的安德海,李莲英之流可比的。明朝设秉笔和掌印太监帮皇帝处理奏章,两人加起来基本就相当于一个皇帝的权力。大太监魏忠贤身兼两职,就成了九千岁。当然太监一切的权力还是来自皇帝,势力再大,崇祯一上台,九千岁就倒了。这里扯开提一下,崇祯这个志大才疏的人就是个励精图治,事必躬亲的“好皇帝”,因为他的励精图治,事必躬亲彻底葬送了明朝。这里不得不说下朱棣是一位明君,他的贡献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