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他追随朱棣造反上位 最后竟被冻死在野外

2017-05-16 13:23:15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说道解缙此人,不少人都会提起《永乐大典》,这算是他的代表作,但比起其他二十四臣,有人战功赫赫,有人见多识广,也有人玩出十八般阴谋诡

说道解缙此人,不少人都会提起《永乐大典》,这算是他的代表作,但比起其他二十四臣,有人战功赫赫,有人见多识广,也有人玩出十八般阴谋诡计,解缙这个永乐大典还不是他自己完成的,这个旷世奇才当得让人有点不是很能相信。

很多人都说解缙死于太过耿直,不懂官场厚黑学,但真的是这样么?下面小编给大家深入的八一八这个据说耿直的解缙!

要说解缙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参加江西乡试,名列榜首(解元);次年,会试第七,廷试与兄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选为庶吉士,读中秘书。明成祖时,入直文渊阁,进翰林学士,参与机务,后又兼右春坊大学士,一时诏令制作,皆出其手。

解缙的确有治国安邦之,才初入仕时,甚受朱元璋宠爱,常侍奉左右。一日,太祖在大庖西室对缙说:“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这话已出,解缙就停不下来了,第一件事儿就指责太祖屡改政令,杀戮过多,于是这么明显出头鸟直接就让朱元璋一脚踢回了老家。

事情就这么发展了,此人倒也称得上一代直臣,但朱元璋去世,朱允炆当皇帝后,他又官复原职,深得建文帝的信任。后来还给建文帝写信,信中有“所言分封势重,万一不幸,必有厉长、吴濞之虞”之句,让建文帝蓦然想起,当年解缙在《太平十策》里也曾写道:“帝王的封国太大,甲兵卫士太多,军权过重,恐怕数年以后酿成大祸。”这些都正合自己全力削藩的意图,于是皇帝立即把解缙召为翰林待诏。

建文帝万万没想到啊,提起这句话的解缙最后投奔了朱棣!按照文人该有的风骨来说,士为知己者死,朱允炆把你拉出来,好吃好喝伺候着,结果你机智的跑了,人诸葛亮扶着阿斗还一心一意,你倒是腿长跑得快。

建文帝快要倒台的时候,解缙,胡广,王艮,在吴溥家一起聊天。

解缙陈说大义,胡广也愤激慷慨,表示与朱棣不共戴天,以身殉国。王艮不说话,只是默默流泪。

谈话结束后,解缙结束谈话后,连夜收拾包袱,跑到城外投降了朱棣——“缙驰谒”。胡广第二天投降,十分听话——“召至,叩头谢”。

沉默不语的王艮回家后从容自杀。

而冷眼旁观的吴溥早就看穿了一切,懒得去拆穿。

所以看到此处,还有人觉得解缙没心眼么?但解缙既然这么机智为什么要冒着得罪朱棣的危险,把皇帝自己都不喜欢的朱高炽推上去?要真说什么按照祖制应立嫡长子,小编第一个不信,要知道他可是跟着朱棣一路造反上来的,祖制早就被踩得稀碎,那么此刻推出朱高炽的原因只有一个——为了文官集团!

经历两代战争狂魔,所有的文官地位岌岌可危,那么此刻他们想要保存,就必须要有一个可以让他们施展拳脚的皇帝,朱允炆本身并不足够的据有魄力,所以机智的解缙选择了朱棣。朱棣无论从魄力还是影响力来说都比朱允炆高上几个层次。

但朱棣的儿子不一样,朱高炽虽然不及他的几个弟弟得圣上欢心,但好圣孙朱瞻基却是朱棣一手带出来的,可以说手段也是非凡的,同样是叔叔的朱高煦却并没有朱棣当年的能耐,所以朱高炽是他们最好的复辟目标!所以从本质上来讲,解缙和方孝孺并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就是解缙考虑的更长远罢了。

然而可悲的是,最终解缙还是被三重白雪带走了生命,也可以说是可悲可叹了。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