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揭秘连皇帝宋高宗都嫌奢侈的古董螺钿漆器

2017-04-30 00:01:32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螺片与漆,一个闪烁如星,一个漆黑如夜,它们的结合,令人想起晴朗夏日星光璀璨的夜空。 到了宋代,漆器上开始出现了更薄、更小的螺钿,此

螺片与漆,一个闪烁如星,一个漆黑如夜,它们的结合,令人想起晴朗夏日星光璀璨的夜空。

到了宋代,漆器上开始出现了更薄、更小的螺钿,此前的螺钿厚度一般在0.5至2毫米之间,而这种薄螺钿厚度可以达到0.5毫米以下,它们多取自珍珠贝、夜光螺、鲍鱼贝等优质海洋螺贝,可以折射出如霞似锦的七彩光芒。

北京正阳美术馆馆长李彦君收藏的螺钿漆器多数属于这种薄螺钿。“薄螺钿漆器现在在市场上价格偏低,但在古代是非常奢侈的。”

螺钿漆器工艺之繁,靡费之巨,连南宋的高宗都嫌过于奢侈,一度下令禁用。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描述:“绍兴初,徐康国为浙漕,进台州螺钿椅桌,陛下即命焚之。至今四方吹颂圣德。……上指御座曰:‘如一椅子,只黑漆便可用,何必螺钿。’”

到了元代,薄螺钿工艺更加成熟,在元大都(今北京)遗址中也发现了广寒宫图薄螺钿黑漆盘残片,上面的楼阁树木等景物细致,而且运用了分裁壳色,随彩而施的技法,发挥了不同贝壳、不同色彩的特性。

商周时,人们只是将贝壳简单地进行切割打磨,在漆上聊作点缀。

到了唐代,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工匠开始将螺贝锯磨成片,然后按照图样在漆面上拼贴成形,于是各色花鸟、枝叶和人物便宛如烟火一般,在黑色的漆面上尽情绽放。唐代漆器上的螺钿主要选用河蚌壳,泛出的光芒高贵而清雅,却不免失之单一。

日本奈良东大寺里的正仓院内,至今依然完好保存着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大唐器物,当中的各种螺钿漆盒、螺钿漆背镜以及螺钿琵琶琳琅满目,精美炫丽,映射着一个璀璨辉煌的盛世。

明代 黑漆嵌螺钿庭院人物故事香几

明代,薄螺钿漆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加金箔、银箔、金屑、银屑等成为常见的技法,使薄螺钿漆器更加璀璨绚丽。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年),江苏扬州漆器能手卢映之及其孙卢葵生擅长多种髹饰技法,而厚螺钿技法尤为所长,所嵌细片经过雕琢,高出漆面,有浮雕效果。约在清代晚期,薄螺钿技法濒于失传。

清康熙 黑漆嵌螺钿人物故事香几

2017年1月15日,首届大型“螺钿漆器:一门‘黑夜与星辰’的艺术”展在北京正阳美术馆开幕。本次螺钿漆器展览共展出宋、元、明、清香几、香案桌、插屏、盘、盒、文房用品等近200件,其中宋元黑漆镶嵌螺钿花鸟纹盘、清代早期黑漆螺钿婴戏图诗文香案桌、清代早期黑漆嵌螺钿双曲跟香几等都是该馆重要藏品,造型优美,工艺精湛,极为罕见。展览将展出至4月底结束。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