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建成古代第一高楼 只为一个小姑凉?
奢侈之风在古时很盛行,上到统治阶级王公大臣,下到黎民百姓如同民众,都要腐败一把,而当时比较盛行的方式,就是把钱砸在建筑上。如果建的军事防御设施或者国家政府办公场所,后人倒也无话可说,可许多帝王为了能舒舒服服安个窝,而花光人力物力去建造那些豪华的宫殿,殊不知有许多老百姓连所像样的房屋都没有,奢侈之风,由此蔓延。
近日读到古人王嘉撰写撰写的《拾遗录》时,发现其中有个很有趣的故事,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却又些凄迷。
说在三国时期的常山,也就是今天河北正定有个姓薛的亭长,叫什么不知道也不重要,因为主角不是他。这个薛亭长家里有一个小女儿,年纪估摸十五六,名叫薛灵芸,长的可谓是国色天香、倾国倾城,当时常山一带的公子哥经常慕名而来,想要娶薛灵芸,但都被薛灵芸拒绝了,到后来常山市场也发现了薛灵芸的美貌,觉得有利可图。
那时三国割据局面刚刚形成,魏文帝曹丕继位也没多久,后宫嫔妃人数稀薄,所以宫里的人就张罗着为曹丕选入一些妃子,圣旨一出,全国上下就动员起来了,各地的官员都会在本地找出容貌美艳的女子,送入宫里,企图讨好皇帝,以此达到加官进爵的目的,而常山市的市长就有这么样的打算。
市长也很聪明,知道薛家很穷,一贫如洗,所以就从私人钱包中拿出了一千两黄金,这既算是皇帝的聘礼也可以说是美言费了,对于薛家人来说,这笔钱当真是天文数字,一般富庶的人家都拿不出,而这常山市长说拿就拿,这么有钱,估计也是搞腐败的……继续说,这薛家人拿了钱后也不敢不从,虽然疼爱女儿,但皇帝的命令又怎么能够违抗呢?所以薛灵芸轻装上阵,坐上马车,就从常山出发了。
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哪见过这世面,一想到自己要远离家乡,跟父母长期分开,心里就是分外凄凉,何况伴君如伴虎,自己是个小萝莉,对方是个三十多岁的怪蜀黍,心里难免不平衡,结果一路上是哭哭啼啼,等到达洛阳城外时,装眼泪的瓶子已经完全盛满,里面的眼泪更成了鲜红色,如同血液,妖艳美丽。
曹丕也是个天生风流种,为了迎接美人,动用了能调集的一切人力物力,花了无数的金银财宝,给薛灵芸准备了一个大大的惊喜。
在薛灵芸进京的途中,曹丕让人把外国进贡的极其珍惜的一种有香味的石子摆在路旁,日夜焚烧,发出的香烟遮盖住了天空,太阳和月亮与之相比,都失去了神韵。
等薛灵芸的车马到达了首都郊外,又发现了惊喜,什么呢?原来在郊外的广场上树立这许许多多贵重的铜表,而这些铜表围绕的是一座直插云霄的高楼,到底有多高呢?《拾遗录》只用了一句话形容————“基高三十丈”!我们都知道,一长等于十尺,一尺在不同历史时期,又有一些差别,今天的一尺是将近三分之一米,而在两汉时期,一尺大概就有二十三四厘米,到了三国,又稍微涨了一点,有大概二十五厘米左右,也就是说文中的“三十丈”就是指三百个二十五厘米,换算一下,就大约是75米。在三国那个科技落后,人力物力缺乏的时期,竟然有75米这么高,真的是不可思议,绝对是天下第一高楼了!而且我们在揣摩的仔细下,这75米指的并非是整栋楼的高度,指的仅仅是基。光地基就有七十米以上,那我们想想,整栋楼那得有多高,岂不是几百米?
面对这么一份大大的惊喜,我想所有少女都会激动不已,但偏偏薛灵芸就是个例外,人家小萝莉高冷着呢,对此不为所动,无论曹丕怎么夸她逗她,硬是开心不起来,可真是个冰山美人。
薛灵芸对女红很有造诣,即使是夜晚不点灯也能绣出一件美丽的衣服,看来这姑娘很喜欢吃胡萝卜,视力这么好。反正曹丕很喜欢薛灵芸这门手艺,于是赐名夜来,赐号针神。
后清初词人纳兰性德有词《如梦令》描述这个故事,原文如下。
明月,明月,曾照个人里别。玉壶红泪相依偎,还似当年夜来。来夜,来夜,肯把清辉重借?
虽然王嘉的《拾遗录》不是官方正史,其中的一些故事可靠性不是更高,但现代人就是从骨感中寻找虚幻,图个自我慰藉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