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蔡文姬的故事 蒙纱暧昧 说是无缘却有缘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详。东汉陈留郡圉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给匈奴人,并生育了两个儿子。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用重金将蔡琰赎回,并将其嫁给董祀。蔡琰同时擅长文学、音乐、书法。《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经失传。现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历史上记载蔡琰的事迹并不多,但“文姬归汉”的故事却在历朝历代被广为流传。
曹操是一代枭雄,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逐鹿中原,消灭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与刘备、孙权形成“三足鼎立”的天下大势。同时,曹操还是杰出的文学家,我们最为熟悉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便出自曹操之手。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著称,《短歌行》、《观沧海》等诗,都是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蔡文姬,是与曹操同时代的著名才女,出身名门,他的父亲是汉末著名大学者蔡邕。蔡文姬承继家学,不仅博学多才、精通音律,而且美貌出众,气质优雅。曹操和蔡文姬,一个是男人中的胜杰,一个是女人中的翘楚,都是人中极品,这样的两个人之间,会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现代人对他们之间的情感,有很多猜测与臆想,一些影视作品甚至加以杜撰、戏说。然而,真实的曹操与蔡文姬的故事,历史上是如何记载的呢?有缘相识无缘嫁曹操和蔡文姬的相识,是因为蔡文姬的父亲蔡邕。蔡邕是东汉末年极负盛名的大学者、学坛领袖,他学识渊博,擅长诗词,精通音律。因为身处乱世,无意为官,只是闭门读书,著书立说,以弹琴作诗自娱自乐。
史书记载,曹操在洛阳为官时,与蔡邕“有管鲍之好”,二人彼此引为知己。比蔡邕小22岁的曹操,敬慕蔡邕的才学和信义,蔡邕则推崇曹操的文韬武略,二人因此结为忘年之交,过从甚密。成为蔡家座上客的曹操,当然注意到了蔡家漂亮的小女儿蔡文姬。蔡文姬幼年早慧,不仅才学过人,且具有超凡的音乐天赋。
6岁时,父亲在隔壁弹琴,无意中弹断了一根琴弦,她居然能听出是第一根弦弹断的声音。父亲惊讶之余,又故意把第四根弦弄断,竟然又被她听了出来。少女时代的蔡文姬,才貌具佳,加之饱读诗书,求亲者络绎不绝。然而,这位才女却与曹操无缘,在她待嫁之时,曹操一直在外征战,生死悬于一线。
蔡文姬16岁时,由父亲蔡邕作主,嫁给了大学子卫仲道。出嫁后,夫妇二人彼此敬重,谈论诗词、时政,恩爱有加。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卫家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堪受辱,不顾父亲反对,毅然回到娘家。回到娘家后的蔡文姬,原本也可以平安无忧的过寡居生活。然而,她的父亲蔡邕却出事了。董卓掌权后,听说蔡邕名气大,便极力笼络,非让他出来做官,甚至以灭族相威胁。无奈之中,蔡邕只好走入仕途。一日之内,竟连升三级,最后获封高阳侯。然而,塞翁失马,安知祸福。后来,董卓被王充所杀,蔡邕作为董卓一党,难逃噩运,死在狱中。家族获罪,大厦倾倒。原本想在娘家过安稳日子的蔡文姬,从此无家可归,开始了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的劫难。两地分离暗自叹身逢乱世,又遭家难,无依无靠的蔡文姬,只身一人回了老家。然而,天下大乱,何以为家?
关中地区战乱不断,人民流离失所,蔡文姬只能随着难民到处流亡。关中战乱,羌胡番兵于是乘机掠掳中原。他们不仅抢夺金银财物,也抢掠中原的年轻妇女。每每抢掠完毕,便“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的满载而归。在胡兵的一次抢掠中,混杂在难民的蔡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了南匈奴。年轻貌美的蔡文姬,被献给了匈奴的左贤王,作了左贤王的妃子。这年,蔡文姬23岁,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二年的胡帮生活。
关于蔡文姬的胡帮生活,史书这样记载“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据说,左贤王对蔡文姬恩宠有加,在南匈奴的十二年中,蔡文姬为左贤王生下了两个儿子,大的叫阿迪拐,小的叫阿眉拐。不仅如此,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并学会了一些异族语言。然而,即使这样,蔡文姬仍是十分想念故国,希望能够重回中原。此时的曹操,正在逐鹿中原,基本扫平了北方群雄,不仅当上了宰相,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汉献帝由长安迎到了许昌,后来又迁都洛阳。
天下初定,曹操终于有闲情回忆过去了。他想到了死去的忘年交蔡邕,想到了蔡家惟一的后代蔡文姬,她一个孤身女子,如今流落何方呢?曹操开始派人到洛阳、关中一带,四处查找她的下落。然而,几经努力,曹操都没能打听到蔡文姬的消息。直到公元208年初,曹操的大军平定了乌桓。这次北伐的胜利,极大的震摄了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以致南匈奴随即派代表团赶到了中原,请求继续修好。就在接待南匈奴代表团的过程中,曹操得知,南匈奴左贤王的王妃是中原人,姓蔡!千金玉壁换文姬经确认,蔡姓王妃,果然是蔡邕的女儿蔡文姬。曹操大为惊喜,立即派周近做为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前往南匈奴,要把蔡文姬赎回来。左贤王当然舍不得放走蔡文姬,但却不敢违抗曹操的意志,只好答应让蔡文姬回去,但两个儿子一定得留下。能回到日夜思念的中原故土,蔡文姬十分高兴;但要离开两个天真无邪的儿子,以及对自己恩宠有加的左贤王,她不仅悲从中来,泪如雨下。在汉朝使者的催促下,恍惚中登车离去,在车轮辚辚的转动中,她听到了儿子们撕心列肺的哭喊声,从而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著名诗歌《胡笳十八拍》。“回归故土”的蔡文姬,从此失去“母子团聚”的天伦之乐。
在周近的卫护下,蔡文姬回到了故乡陈留郡。然而,经过多年的战乱,故乡早已是断壁残垣,哪里还有栖身之所?在曹操的安排下,蔡文姬第三次出嫁了。她的新任丈夫,是田校尉董祀,刚刚20岁出头,正当青春年少,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是一位自视甚高的人物。而此时的蔡文姬,却已经三十五岁,饱经离乱忧伤,已是残花败柳之身。自朔漠归来以后,更因思念胡地的两个儿子,时常神思恍惚。对于蔡文姬,董祀自然有些无可奈何的不满意,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免为其难地接纳了她。所以,蔡文姬的第三次婚姻,虽然看似安定,却并不十分和谐如意。然而,蔡文姬的不幸,似乎并没有结束。就在他们婚后的第二年,董祀犯法当斩,被曹操判了死罪。蔡文姬再一次面临失去丈夫、流离失所的可怕命运。蔡文姬再也不能坐以待毙了,但是谁能救她的丈夫呢?怜香惜玉还丈夫
当蔡文姬走进丞相府时,曹操正在举行宴会。朝廷里的一些公卿大臣、名流学士,都聚集在这里。听说蔡文姬求见,曹操知道在座的宾客中,不少人都跟蔡邕相识,于是说“蔡邕的女儿在外流落了多年,这次回来了。今天让她跟大家见见面,怎么样?”宾客们都欣然应允,但当蔡文姬进来时,大家都惊呆了。站在曹操和宾客面前的蔡文姬,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意思是说,她披散着头发,赤着双脚,一进来就跪在曹操面前,替她丈夫请罪。她的声音清脆,言辞伤心。宾客中一些蔡邕的朋友,看到蔡文姬这个样子,心里都十分酸楚。蔡文姬是汉末大儒蔡邕的女儿,家学渊源的千金大小姐,饱读诗书,礼仪周到。但是现在,她披着头赤着脚,站在一群男人面前,一步一磕头,这到底是为什么?蔡文姬何等聪明,她了解曹操执法甚严,也了解曹操对自己的感情。不如此便不能博得曹操的怜惜,不如此便不能撼动曹操的法令,她只能出此下策了。看到昔日才女如此堪怜,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
曹操犹豫了,于是托词道“你说的情形的确值得同情,但是判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有什么办法呢?”蔡文姬央告说“大王马房里的马成千上万,手下的武士多如树林,只要您派出一个武士,一匹快马,把文书追回,董祀就有救了。”曹操无言以对,只好亲自批了赦免令,派了一名骑兵追上去,赦免了董祀的死罪。当时,正值数九寒天。曹操见蔡文姬穿得单薄,心中大为不忍,忙命人拿来一顶头巾和一双鞋袜,叫她穿戴起来。并让她在董祀归来之前,住在自己家中。在一次闲谈中,曹操问她“听说夫人家有不少书籍文稿,现在还有吗?”蔡文姬感慨地说“我父亲生前给我四千多卷书,但是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不过,我还能背出四百多篇。”曹操大喜,忙说“我想派十个官吏到夫人家,让他们把你背出来的文章记下来,你看怎样?”蔡文姬婉言谢绝,曹操于是让人给她送去纸笔,以便默写文章。当年送纸笔,可非同寻常。那时造纸术刚刚普及,告别笨重的竹简,用纸和笔来写作,对于一位才思横溢的女诗人,是多么重大的援助和支持。后来,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多篇文章,文无遗误。曹操看了,十分满意。董祀获救后,感念妻子的恩德,带着妻子溯洛水而上,隐居山林。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视。史书上记载的,曹操与蔡文姬的故事,便只有这些。从中可以看出,曹操对蔡文姬的关爱。他们之间,有无男女之情,可以想像,却实难判断。而从惜才爱才来说,蔡文姬遇上曹操,可谓是真正的高山流水遇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