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风流柳永 万千女子爱慕他凑钱替其安葬

2017-03-26 09:31:11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白衣卿相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他死后曾有万千

白衣卿相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他死后曾有万千妓女为他送行。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然而柳永多次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并在词中以“白衣卿相”自诩。

柳永词大量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词中的女主人公,多数是沦入青楼的不幸女子。柳永的这类词,不仅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还写出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在词史上,柳永第一次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柳永的词才走向平民化、大众化,使词获得了新的发展趋势。

在宋代,歌伎以歌舞表演为生,其表演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她们的生活处境。演出效果取决于演技和所演唱的词,演技靠个人的勤奋练习,而词则靠词人填写。

歌伎为了使自己的演唱吸引观众,往往主动向词人乞词,希望不断获得词人的新词作,使自己成为新作的演唱者,以给听众留下全新的印象,同时也希望通过词人在词中对自己的赞赏来提升名气。柳永落第后,频繁地与歌伎交往,教坊乐工和歌伎填词,供她们在酒肆歌楼里演唱,常常会得到她们的经济资助,柳永也因此可以流连于坊曲,不至于有太多的衣食之虞。

要说歌妓们有多爱柳永,“不愿君王召, 愿得柳七叫; 不愿千黄金, 愿得柳七心; 不愿神仙见, 愿识柳七面”, 成了当时青楼女子的真实呼声。

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无亲人祭奠。歌伎念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替其安葬。每年清明节,又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宋室南渡。

古代才子都爱风流,但是能够像柳永这样的,得到万千歌妓宠爱的中国历史仅此一人!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