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谁创造了“草船借箭” 既非诸葛亮也非周瑜

2017-03-02 12:12:34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中国人有个习惯:好事全是算一个人的。到了《三国演义》,主角成了诸葛亮,聪明全到了孔明一个人身上。《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说,周瑜要杀

中国人有个习惯:好事全是算一个人的。到了《三国演义》,主角成了诸葛亮,聪明全到了孔明一个人身上。《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说,周瑜要杀孔明,命他监造十万支箭,以及孔明立下军令状,利用大雾的机会,逼近曹营,用草船借箭,还跟鲁肃一边借箭一边喝着小酒唠闲嗑。故事生动、好看,但只是故事,并不是真的。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最精彩的一段,是最能表现诸葛亮智慧的故事,这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可是,真实的草船借箭并不是这样。

《三国志·吴主传》引《魏略》说:“权乘大船来观军,(曹)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说的是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带兵南下进攻东吴的濡须(安徽无为东南),孙曹两军隔长江相持了一个多月,也没分出个胜负。这天,孙权亲自坐着条大船来到江面观察曹军的动向,结果挨了一顿猛箭,差点儿把船给弄翻了。

曹军集中“火力”,没少用“子弹”,看来是下了狠劲儿。孙权没有借箭的意思,也没说是草船,只是察看敌情。孙权船的一侧中箭太多,有些倾斜,将要翻船。孙权急中生智将船调个头,让另一面也受箭,两面挨打,求个平衡。结果平安无事回到营寨。

《魏略》是魏国郎中鱼豢写的,自己人记自己的事,犯不着往孙权小儿脸上搽胭粉。此事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孙权没有想到借箭,但将船换一面受箭,说明孙仲谋脑瓜好使,这事本身也挺有意思。

到了宋元话本《三国志平话》,变成了另一个人。“周瑜用帐幕(遮住)船只,曹操一发箭,周瑜船射了左面,令扮棹人回船,却射右面。移时箭满于船。周瑜回,约得数百万支箭。周瑜喜道:‘谢丞相箭。’曹公听得大怒。”

这时,也看不出周瑜是借箭,只是得了便宜卖了乖,气一下曹操。说“约得数百万支箭”,这已经是小说家的夸张,一个人射出十支箭,就需要有十万人同时开弓,还得除去射到水里的,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中国人有个习惯:好事全是算一个人的。到了《三国演义》,主角成了诸葛亮,聪明全到了孔明一个人身上。《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说,周瑜要杀孔明,命他监造十万支箭,以及孔明立下军令状,利用大雾的机会,逼近曹营,用草船借箭,还跟鲁肃一边借箭一边喝着小酒唠闲嗑。故事生动、好看,但只是故事,并不是真的。

现在小学课本也有了《草船借箭》。从娃娃抓起,草船借箭的主人是诸葛亮,已经难以更改。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