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瓦岗军险遭杨广所灭 幸李密献策反败为胜

2017-03-02 10:04:41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隋朝末年,天下打乱,各地起义军纷涌。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大隋的江山被贪图享乐、花天酒地的杨广挥霍得不成样子了,天征高句丽失败后

隋朝末年,天下打乱,各地起义军纷涌。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大隋的江山被贪图享乐、花天酒地的杨广挥霍得不成样子了,天征高句丽失败后,隋朝重臣杨素之子杨玄感第一个站起来造反后,天下早已乱成一锅粥了。各地起来“革命”的队伍如雨后春笋般拔节而出,到革命军队中形成了“三大集团”,分别是河南的翟让,河北的窦建德,江淮的杜伏威。

这三剑客中的翟让是其中的“大哥大”。翟让领导的革命军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瓦岗军。

这个名字我们太熟悉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心目中,瓦岗寨的意思就是革命。

翟让,东郡韦城(今河南滑县东南妹村)人,本来是个小吏,因为得罪了上司,被打进牢监,判了死罪。时主管监牢的狱吏名叫黄君汉,很佩服翟让的才能,就偷偷地把他放了。

翟让逃出监牢后,觉得与其窝囊地活着,不如痛痛快快地干一场。于是乎,马上与兄长翟弘、侄子摩侯、挚友王儒信在东郡附近的瓦岗寨,开始了招兵买马之旅。打出的口号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引得前来投奔的义勇之士络绎不绝。这其中包括绝世悍将单雄信(《隋唐演义》第十五条好汉)、徐世勣(徐茂功)和当地“首富”贾雄等人。

同郡人单雄信和翟让原是好友,听说翟让在瓦岗(今河南滑县瓦岗寨乡)革命,就在本乡召集了一批血气方刚的青少年农民,前来助阵。单雄信善于马上用枪,出入敌阵,迅猛如飞,人称“飞将军”。

由离狐(今山东东明县东南)迁居滑州卫南(今河南滑县)的徐世勣,字懋功(茂公),少年就有勇略,武艺高强。他虽然出生于富家,但是同情农民,平时仗义疏财,爱抱不平,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翟让革命后,他带着一批青年也加入了瓦岗军。他不只是个摇鹅毛扇的谋士,而且是位智勇双全的大将和统帅。他后来曾说:“我年十二、三时亡(无)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惬则杀人;十七、八为佳贼,临阵乃杀之;二十为大将,用兵以救人死。”由此可见,他参加革命时,已是以救天下饥民之苦为己任了。

贾雄住在瓦岗附近的贾家楼(赤水村西),出生于富家,幼年好学,思想开朗,爱交朋友,同情贫民,看到隋王朝黑暗,自愿为革命出力,被聘为瓦岗军的军师。

有了队伍和大将之后,翟让带领革命队伍沿运河抢掠官府和私人运输船队,资给丰足,革命队伍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很快拥有万余人。

至今滑县流传的歌谣,表现了当时农民起义的高涨热情:

1.“瓦岗寨上英雄将,杀贪官、断皇杠,开官仓、放义粮,黎民百姓都欢畅。”

2.“扶着爷,搀着娘,携着儿女上瓦岗,瓦岗寨上吃义粮。荷渔叉,扛长枪,跟着翟让打杨广,杀死杨广免遭殃。”

3.“要抗兵,要抗选,家家要把铁器敛。敛起铁来做成枪,昏君赃官杀个光。”

兵强马壮之后,翟让并不满足于小打小闹了,而是开始了大举动。大业十年(公元614年),翟让带领革命军以雷霆之势一举攻克了郑州、宋州(今河南商丘)等郡县,控制了从汴州(开封)至黎阳一段的水上交通军事要地—通济渠(南运河),缴获了大量军械物资,进一步壮大了革命力量。

瓦岗军上演“劫皇纲”的故事后,几乎一夜之间,隋朝对瓦岗军刮目相看,杨广赶紧派河南道讨捕大使张须陀征讨瓦岗。

张须陀善于用兵,手下又拥有秦琼(名字如雷贯耳啊,《隋唐演义》第十三条好汉)、罗士信(《隋唐演义》四猛之首,连李元霸都畏惧三分)等猛将,可以说是隋朝的一支王牌部队,革命队伍中一些小股部队,如王薄、孙宣雅、石秪阇、郝孝德等都成了他的手下败将。

结果一向以剽悍著称的翟让很快便发出了“既生翟,何生张”的感叹,因为翟让和张须陀交锋了三十多次,居然无一胜绩。

俗话说,愿赌服输,翟让败了,付出的代价是被迫撤离宋郑两郡。说得再直白点,就是把他占领的土地和城池又都交还给了隋朝。

就在翟让感觉自己正朝着穷途末路狂奔时,一个人的到来拯救了他,让他看到了光明。这人便是李密。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