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北魏开国帝王突然残暴原因 不是天性而是病

2017-03-02 09:28:20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这位横扫天下的英雄怎么突然之间会变成一个不可理喻的怪人呢?后人对拓拔珪这种反常行为,曾有过多种解释:有人斥责他生性残暴;有人骂他是

这位横扫天下的英雄怎么突然之间会变成一个不可理喻的怪人呢?后人对拓拔珪这种反常行为,曾有过多种解释:有人斥责他生性残暴;有人骂他是夷狄本性。以上的观点都是以正常人的标准评价拓拔珪,其实这位盖世英雄并非故意倒行逆施,而是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

拓跋珪,生于晋咸安元年(371年),死于晋义熙五年(409年),鲜卑族人,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出生在参合陂北,祖父是拓跋代国的建立者昭成皇帝什翼犍,故幼年生活在皇宫中。拓跋珪6岁时(376)前秦皇帝苻坚率兵进攻代国,什翼犍被子杀死,所部众叛亲离,代国灭亡。拓跋珪臣属独孤部,开始早期流亡生活。此时,拓跋珪虽年幼,但性格刚强,被认为是“光复洪业,光扬祖宗者”。淝水之战后,前秦政权颠覆,北方短暂的统一为分裂割据所取代。拓跋珪乘势纠集诸部,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86年)一月在牛川(内蒙古锡拉木林河)召开部落大会,即代王位。同年四月,拓跋珪称魏王,定年号为登国,改国号为魏,是为北魏。拓跋珪继代王位时,整个塞上还处于分裂状态。为了稳固地位,统一各部,拓跋珪继位后就开始了巩固势力、扩大地盘的斗争。经过南征北战,拓跋珪成为塞外唯一的强大部落。

北魏政权得以初步巩固后,拓跋珪开始向外扩张,试图统一中国北方。他首先灭掉了觊觎王位的叔叔,又一举兼并了势力强大的独孤部族;不久又与中原的后燕联兵,彻底击溃了强盛的宿敌铁弗部;在控制塞北后,挥兵东下,迅速占领后燕的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天兴元年(398年),拓跋珪定都平城(山西大同市东北),设立社稷,史称道武帝,继而建立起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拓跋珪注意文化教育,以儒家文化作为统治工具;还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为维护建立的北魏政权,拓跋珪还曾推行大族豪强迁离本土的政策。作为北魏国的开国皇帝,拓跋珪为建立北魏国家北征西讨,立下汗马功劳。建国后,又采取一系列措施,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为北魏走上封建化的道路奠定了基础,从而建立起了庞大的北魏帝国,开启一个胡汉分治南北的新时代--南北朝时期。

但是,三十岁以后的拓跋珪却成了另外一副模样,据《魏书·太祖纪》记载“初,帝服寒食散,自太医令阴羌死后,药数动发,至此逾甚。而灾变屡见,忧懑不安,或数日不食,或不寝达旦。归咎群下,喜怒乖常,谓百僚左右人不可信,虑如天文之占,或有肘腋之虞。追思既往成败得失,终日竟夜独语不止,若旁有鬼物对扬者。朝臣至前,追其旧恶皆见杀害,其余或以颜色变动,或以喘息不调,或以行步乖节,或以言辞失措,帝皆以为怀恶在心,变见于外,乃手自殴击,死者皆陈天安殿前。于是朝野人情各怀危惧。有司懈怠,莫相督摄;百工偷劫,盗贼公行,巷里之间人为希少”。拓跋珪不仅经常残杀大臣,他还常常坐在辇上,手里拿剑,直刺前面抬辇人的后脑,一人死,马上另一人代替,每出行一次就杀死几十人。

这位横扫天下的英雄怎么突然之间会变成一个不可理喻的怪人呢?后人对拓拔珪这种反常行为,曾有过多种解释:有人斥责他生性残暴;有人骂他是夷狄本性。以上的观点都是以正常人的标准评价拓拔珪,其实这位盖世英雄并非故意倒行逆施,而是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

那么,拓拔珪为什么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呢?专家们从外部因素和身体内体因素进行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仕人提倡清淡和空谈的风尚,所谓“玄学”流行于世,人们思想空虚,自认为看破红尘和生死玄机,贪图清净和享乐。当时流行服食一种名为寒食散的药物。寒食散也叫五石散,到了唐朝又叫“乳石散”,其成分主要是由雄黄、石钟乳、青慈石、丹砂、白石英组成,属中药材里面的金石类,这些成分在《本草纲目》上都有详细说明和注解,或多或少都有毒性,现代化学技术也测定出,这些金石主要是有毒的汞、铅、砷、硫化合物,这和道家的炼丹也有区别,显著区别在于“五石散”是自然矿物,炼丹是矿物的人工炼制品。拓拔珪正是服五石散上瘾,一发而不可收拾。

三国魏时清谈家、驸马何晏是服用五石散的提倡者。当时,贵族中人相继服用,一时成为风气。服此药后,皮肤燥热干裂,能够使人精神愉悦,还有极强的增加性快感的功效。有点象今天的“摇头丸”和“大麻”,服后必须冷食、饮温酒、冷浴、不停的运动、穿薄布旧衣和宽大的鞋子,这样才能将药性散发,才不会磨破皮肤。这种毒品和现代的毒品相似,久服以后极易上瘾,对身体危害也极大。但当时的人们却认为那不是服毒,相反却认为这种服毒可以驱病强身,延年益寿。

孙思邈对这种毒品有过深刻的说明:“五石散大猛毒。宁食野葛,不服五石。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为含生之害。”又:“人不服石,庶事不佳;石在身中,万事休泰。唯不可服五石散。”最能说明当时的人们为什么要服这种毒品的是下面这句话:“有贪饵五石,以求房中之乐”(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鲁迅也说过魏晋时期的“五石散”和“鸦片”有极其相似之处。可以说,服食五石散是导致拓拔珪神经错乱的主要因素。

拓拔珪患病与外部因素也有很大关系。在金戈铁马、摧城拨寨上,拓拔珪战功赫赫,可谓得心应手,如鱼得水。但在建立北魏后,他却陷入两难境地。他在中原建立北魏政权,但却大量保留胡风胡俗,因而他不能像汉族皇帝一样轻易驾驭政权,反而行动处处受人规范、制约,甚至皇位也不断受到威胁。

拓跋仪是拓跋珪的同祖弟。穆陵部首领穆崇是早年护卫拓跋珪的旧属。二人追随拓跋珪东征西讨,屡立大功。后来拓跋仪官居丞相。但是这两人却合谋在皇宫周围埋伏武士伺机杀掉拓跋珪,以夺取皇位。阴谋被人告发后,拓跋珪考虑两人持有军权,党羽甚多,如予追究,牵引太多,不好收场。而且这时西部又有战事,用人之际,不宜大兴杀戮,所以暂时没有惩办他们。这件事使拓跋珪深受打击,也加深了他对大臣的猜疑。

403年,拓跋珪以奢豪喜名的罪名处死平原太守和跋,并诛其全家。中垒将军邓渊的从弟尚书邓晖与和跋关系很好,拓跋珪又将邓渊赐死。407年7月,他将战功赫赫的常山王拓跋遵赐死。8月,又以司空庾岳“服饰鲜丽,行止风采,拟则人君”为由,将其杀死。408年,又将宿有积怨的莫题嘲弄后灭族。

不仅如此,拓跋珪还设立候官,以刺探臣下的活动。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激化使拓跋珪处于极度的矛盾之中,过分焦虑的心情也导致了他精神上的分裂。

拓跋珪的精神分裂也直接导致了他被儿子所杀的悲剧。拓跋珪年青时,到贺兰部见到自己母亲贺太后的妹妹很漂亮,就对母亲说明心意,要娶其为妻。无奈贺兰太后坚决不答应,说:“不可。是过美,必有不善。且已有夫,不可夺也”。于是拓跋珪秘密派人杀掉贺兰氏的丈夫,纳之为妃,生下清河王拓跋绍。拓跋绍自小就凶狠无赖,喜欢打劫行人,剥光人家的衣服取乐,又常常杀猪剁狗,荒悖无常。拓跋珪很生气,有一次,他把拓跋绍头朝下吊在井里,垂死之时才放他出来。409年的某一天,性情无常的拓跋珪公然大骂贺兰妃,把她关在宫里,要杀掉她。贺兰妃派人向儿子拓跋绍求救。当时拓跋绍才十六岁,但其凶猛的性格却酷似其父,他夜里与宦官密谋,跳过宫墙,冲入天安殿。周围侍者惊呼“有贼”,拓跋珪四处摸索半天也找不到弓刀,却被冲进来的逆子拓跋绍一刀杀死,时年三十九岁。

又据野史记载,道武帝时有个预言很灵的巫婆说皇帝当有飞来横祸,惟有灭“清河”,杀“万人”才可免祸。于是拓跋珪派人屠灭清河一郡,又亲手杀人,想凑够一万整数。最后,拓跋珪有个爱妃名字就叫万人,与他儿子清河王拓跋绍私通。拓跋珪欲杀贺兰氏,拓跋绍看到母亲即将被杀,又恐私通之事泄露,于是杀掉了拓跋珪。估计道武帝临死一瞬间,能够恍然大悟巫婆所说的灭“清河”杀“万人”的谶言就应验身边两个人身上吧。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