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洪承畴孙女 洪承畴的孙女儿并没有留下名字

2017-03-01 15:06:56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洪承畴孙女,对于洪承畴大家还是了解的,因为洪承畴的存在,使得大家在后期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利益,那么洪承畴的孙女到底是谁呢?在下面文章

洪承畴孙女,对于洪承畴大家还是了解的,因为洪承畴的存在,使得大家在后期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利益,那么洪承畴的孙女到底是谁呢?在下面文章中就为大家介绍洪承畴的孙女,顺便看一下洪承畴的母亲到底是谁,传言说洪承畴的母亲是非常厉害的一个人物,下面内容将为大家详细的进行阐述。

洪承畴孙女

洪承畴的孙女儿并没有留下名字。

康熙帝这样一处置,虽然洪承畴已经蹬腿“春秋”了,可他的家族、后人就日子难过了。

先是朝廷撤了他在京城的府邸,撵到南京给了个不大不小的院落。南京是明朝的旧都,遗老遗少比比皆是,还有不找他家麻烦的!更有俗语云:墙倒众人推,即便是包括当朝的官吏们,眼见朝廷拿他家不当回事了,还有不趁机作践的?于是,“借钱”的来了,勒索的来了,打秋风,吃大户的更是家常便饭。至此,洪家人吓得大门也不敢出,惟有花钱消灾,几年下来,再多的金山银海也抵不过流水般的支出,再加上原来存在东北银行的款项又被朝廷没收了,于是便只好卖房卖地。等到房子卖的差不多了,洪张氏,那个小名叫什么莉莉的就只能带着儿子媳妇和孙女挤在两间小屋里苟且偷生。

却不想那个曾经当过工部员外郎的洪云松当年不学好,经常跑到八大胡同嫖失足妇女染上了性病,传染给老婆不说,久而久之自己胯下烂成一片,并且每到夜里奇痒无比,非得用热水洗了才好。这事放在以前倒还好办,现在家道中落,什么事情就得自己做了,所以他每天夜里起来烧热水,没钱买柴便只好拆自家的门窗当柴烧。恰巧,此事被住在隔壁的一个秀才知道了,立即性味盎然,诗兴大发,遂口占一绝,作诗道:

先人作孽后人挑,

天网恢恢无处逃。

隔壁有个洪老二,

半夜烧水烫卵泡。

他这诗吟诵了不到半个月,洪云松某天烫卵泡一不小心把卵泡烫破了,几天之后便呜呼哀哉,随他的父亲大人去阴间背诵古文去了。

接下来一个大家族虽然就剩下三个女流之辈,但总得吃饭呀,没有收入怎么办?洪承畴的媳儿妇一咬牙,仗着自己姿色尚可,走进了秦淮河畔大石坝街,一个叫“奇芳阁”的窑子里,当上了失足妇女。

赫赫有名的洪承畴儿媳妇当了婊子,这消息宛若春风一般迅速吹遍了钟山脚下,秦淮河两岸,无数的官吏士绅、文人骚客顿时如过江之鲫,蜂拥而至,个个都欲一亲芳泽。可是,没过几日,凡是“亲”过她“芳泽”的人,无不觉察到自己阴部糜烂,胯下奇痒,都只得效法洪云松同志半夜起来烧水烫卵泡。如此,后悔的有之,气愤的更多,一些有身份的不好意思张扬,哑巴吃黄连也就算了,但那些泼皮无赖岂肯罢休?终于有一天,这媳妇在花船上陪人喝花酒之时,给人剥得赤条条的又五花大绑扔下水去……据传,本来秦淮河里的水干净明澈,自从那女人入水淹死后,也许是其病毒太厉害,把秦淮河水染得浑浊发绿,一直到现在,那河水就再也没干净过。

就这件事情,当年的南京城曾流传过一段民谣,其曰:

稀奇稀奇真稀奇,

宰相儿媳甘做妓。

汉奸余毒太厉害,

一河清水变做绿。

家破人亡之下,那洪张氏、小名叫什么莉莉的却不肯安稳,天天思念当年权势熏天,富甲天下的好日子,幻想着上京寻康熙皇帝要个说法。于是她不顾年老体弱,携了孙女北上。哪里想到刚刚走到苏北的宿迁皂河便再也走不动了,连路人施舍的一碗鸡汤都没喝完,便梦见那块价值六十万两的翡翠如同一块巨石,狠狠地砸在她的脑门之上……

至于洪承畴的孙女,有人说是跳了黄河,有人说是学她娘也做了失足妇女,还有人说后来是被康熙朝的权相明珠收留,做了明珠的儿媳妇,不一而足。

洪承畴母亲

洪承畴是福建泉州人,父亲洪启熙是明朝末年的秀才,性格庄重,以至孝名闻乡里。母亲傅氏是名门闺秀,教子极严。她为洪家生子有三,长子承畴,次子承畹,三子洪承畯。在明朝末年,洪承畴与吴三桂齐名,是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即公元1616年的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松山战败后降清做了俘虏,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大学士。官职太傅、太保、少师、太子太师。

洪承畴幼年时入溪益馆读书,因家境贫寒,11岁辍学,在家帮母亲做豆干,每日清晨还要到英圩埔走街串巷叫卖豆干。当时西轩长房的才子洪启胤在水沟馆办村学,洪承畴叫卖豆干之余,常在学馆外听课,偶尔也帮学生做对子。洪启胤发现洪承畴极有天份且抱负不凡,免费收洪承畴为徒,重返校门。洪承畴学习用功,博览群书,从小就表现了治国平天下的愿望,甚得洪启胤赏识。洪启胤曾在洪承畴的一篇文中批下“家驹千里,国石万钧”的评语。万历四十三年,即公元1615年,23岁的洪承畴赴省参加乡试,为乙卯科中试第十九名举人。次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

洪承畴才华横溢,深知谋略,一登龙门就为朝廷器重,38岁时便因围剿农民起义军有功而官至延绥巡抚。崇祯九年,即公元1636年7月,洪承畴率军在临潼大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致使起义军被围困在丛山之中长达三个月之久。两年后,满清在东北兴起,明朝的辽东防线危机,袁崇焕被屈杀后,洪承畴从围剿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前线被调到辽东,总督蓟辽战事。不久兵败被俘,因经不住清太宗皇太极的永福宫庄妃的美色诱惑而投降变节,从此身陷汉奸泥潭而被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当时,只有17岁的抗清义士夏完淳不幸被捕,已成为清军江南前锋统帅的洪承畴亲自审讯。面对严刑审讯,夏完淳却侃侃而谈地说“我听说我朝有个洪亨九先生,是个豪杰人物,松山一战,以身殉国,疆场之上,英灵长存。我钦佩他的忠烈,我年纪虽然小,但是杀身报国,怎能落在他的后面?”旁边的兵士以为夏完淳不认识洪承畴,就提醒他说:“别胡说,上面坐的就是洪大人。”夏完淳竟说:“洪先生为国捐躯,人所皆知。先帝设祭,满朝痛哭。你们这些汉奸,怎敢冒充先烈,污辱忠魂!”一句话让洪承畴满面羞愧,无地自容。

其实,洪承畴当时为明朝大臣时,深受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恩宠,他自己也曾得意洋洋地在厅堂挂出一副对联,曰:“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后来洪承畴在松山战役兵败降清,于是有士人将他这副对联各加一字:“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还有一次,洪承畴在阴历“谷雨”与客人对弈。其间丫环送茶。客人饮罢,只觉清香扑鼻,便随口道:“我道茶香为何这样浓?原来是‘雨前茶’!”洪承畴张口吟出:“一局棋枰,此日几乎忘谷雨。”然而,那位客人出口惊人,续出下联:“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

当时出任南明弘光朝吏部侍郎的黄道周率领义军矢志抗清,在皖南不幸被捕,押送至南京清军大狱。他在狱中吟咏如故:“六十年来事已非,翻翻复复少生机。老臣挤尽一腔血,会看中原万里归。”清廷派洪承畴前来劝降,黄道周便写下这样一副对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将史可法与洪承畴对比。洪承畴又羞又愧,上疏请求免道周死刑,清廷不准。黄道周大义凛然,慷慨赴难,头已断而身“兀立不仆”。后来,人们从他的衣服里发现“大明孤臣黄道周”七个大字。这令洪承畴一时寝食不安。

明末著名文人吴梅村曾写下《松山哀》一诗,写的是洪承畴战败降清,甘心清军鹰犬,追杀抗清力量。诗中颇含讽刺之意。诗中写道:“出身忧劳致将相,征蛮建节重登坛,还忆往时旧部曲,喟然叹息摧心肝。”由此可见,当时降清变节的洪承畴已为千夫所指。

据有关史料记载,洪经略入都后,其太夫人犹在也。自闽迎入京。太夫人见经略大怒骂,以杖击之,数其不死之罪。曰:“汝迎我来,将使我为旗下老婢耶?我打汝死,为天下除害。”经略疾走得免。太夫人即买舟南归。这说的是,顺治四年,即公元1648年,早过知天命之年的洪承畴从江南总督任上奉召回京后,派人奉迎老母北上,说是要好好尽一番孝思。及至奉派迎接的人到达福建南安,洪母居然束装就道,一副真准备去接受儿子奉养的架势。

当时四方乡亲,无不诧异,认为以洪母之为人,何以会一改素节?哪知洪老太太到了北京一下车,看见跪迎的儿子,便抡起枣木拐杖,劈头劈脸一顿好打,口中不停地骂道:“你这个不孝的畜生!我七十多岁了,你教我到旗下来当老妈子?我打死你,替天下人除害!”当时,洪承畴已为满清镶黄旗汉军,按清朝定制,旗下命妇必须轮番入侍太后。洪老太太两千里迢迢路程,不辞辛苦,艰难跋涉,借题发挥,就是要为前明遗民出一口恶气。其民族气节备受后人尊敬和赞誉,“洪母骂子”也成为历史上传统忠义教育中的典型事例。

洪承畴降清之后,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内院佐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高官厚禄,威势显赫,但家乡亲朋故旧却视之为奇耻大辱。洪承畴任五省经略回福建泉州家乡省亲时,在泉州市旧城区东部、东接菜巷、西至西边巷的一块地方建造豪华府第,人们称为洪衙,故取名洪衙埕巷。然而,他所建的府第,当时竟没有一个亲人愿意前去居住,即便是从此门前经过都要侧目而视。

得知这种情况后,洪承畴便亲往家乡叩请母亲前来居住。但洪老太太深明大义,故意穿着出嫁时的明朝衣裳,端坐在堂上,就是不肯住洪承畴所建的府第。洪承畴又去找他的弟弟洪承畯劝说母亲,但其弟痛于国亡兄降,发誓“头不顶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在家乡英都修造了一只木船,然后携母亲坐在船里,泛于江上,过着隐居生活。后人为纪念他们的民族气节,在他们孤舟隐居的石壁上,刻下“素月孤舟”四个大字。

在婆母的影响下,洪承畴的妻子莲心愧于丈夫的投降变节,愤然削去头发住进了尼姑庵。后来,有人在洪府大门两边贴了一副对联:上联,忠义孝悌礼仪廉;下联,一二三四五六七。上联缺“耻”,下联忘“八”。这分明是骂洪承畴是无耻的王八。亲故不齿,乡里难容,洪承畴只好怏怏返回京都,在泉州古城留下了一座无人居住的府衙,同时也留下“洪衙埕巷”这个古街巷名。洪承畴降清虽然为清军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却因为洪承畴为叛明降清的之人,将其列入《清史·贰臣传》,而由于其功甚大,竟将其排入贰臣甲等序列。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