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开放之风 唐朝女道士的副业竟是妓女
唐代的开放之风,是众所周知的,就是因为有开放,才造就了大唐盛世的传奇。而在这种泱泱世态之下,就连佛教的寺庙,道教的道观里,都弥漫着靡丽淫佚的风气。据记载,武则天在得宠之前,也曾出家为尼,并在寺庙里遇到了唐高宗,而开始了她的女皇之梦。一代美人杨贵妃在改嫁唐玄宗之前,也在道观里当过女道士,也曾有过无数绯闻流传于民间。
因为有武则天这样的女皇帝,以及绝代美人杨贵妃的榜样作用,唐代的许多女子,包括帝皇家的掌上明珠,公主们也都争先出家为尼,或者成为女道士。武则天的娇女太平公主,在8岁的时候,便曾以为外祖母杨氏积福的名义,入道观而为道士。但她仍旧住在宫中,直到她16岁时,因躲避与吐蕃的联姻,才住进武则天专门为她修建的太平观,成为一位女观主。
而后,唐睿宗的金仙公主、玉真公主,也是以为祖母武氏祈福的名义,出家为道的。两位公主出家后,分别成为金仙观和玉真观的主人。这两位公主虽然终身未婚,但有关她们的绯闻,却总是层出不穷。我们可以设想,有这些皇家公主开风气之先河,至于后来的玄宗、代宗、德宗、顺宗及宪宗等朝代,几乎唐代每一位帝王,都有公主成为女道士或尼姑,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当时,由于这种风气的影响,还有不少才女也甘愿出家,成为女道士。唐代著名的女诗人鱼玄机,便是一位美艳绝伦,而又才华横溢的女道士。另一位女诗人李冶,与鱼玄机同为女道士,她容貌俊美,诗名远播、天赋极高,6岁时便写下一首咏蔷薇的诗,诗中有曰,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对此,她父亲认为不祥,架却谐音为嫁却,恐其长大后会失妇德。
这两位女诗人,最后都成为女道士,无疑代表了唐代大多数女性,尤其是贵族或知识女性的选择。那么,为什么唐代那么多女性,都情愿选择出家成为女道士或尼姑,作为她们的生活向往呢?难道都是因为看破红尘,而遁入空门,寻找逃避现实的路径么?其实不然,在清静幽雅的道观掩饰之下,她们可以享受到自由的生活,包括纵情作乐,也不必担心受到道德的指责。
更令人称绝的是唐代有一部分女道士还带着一点娼妓性质:她们在替人做法事的时候还得供人狎玩。
因为在唐时与女道士交游有时可借以阶进唐时女冠多为贵族,如公主之类,每自请出家。而唐公主握有政治上的大权,有官迷的人,走公主门路,倒是一条终南捷径。《太平广记》载王维早年曾饰为优伶,献郁轮袍之曲,邀宠安乐公主。如谓小说不可信,则历史也曾供给我们以许多证据。《唐书》称“太平公主推进天下士,谓儒者多窭狭,厚持金帛谢之,以动大议,远近翕然向之……”又《安乐公主传》“赵履新谄事主,尝褫朝服,以项挽车……”或谓既已出家的公主,不执政权,走她们的门路何用?
不知公主虽出家,而父母手足的情感,仍然未断,借其一言,往往重于九鼎。像方士史崇玄本金仙玉真两公主之师,因她们之介绍,得事那声势赫奕,炙手可热的太平公主,竟得拜官鸿胪卿,难道这不是一个好例吗?那些夤缘的人,巴结不上公主,就先交欢于她们手底下的徒子徒孙,这也是“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意思。两性间交际得密切了,发生恋爱也就可能了。而且这种风气传播开来,就不是一定想做官的人,也要交结一二个女道士,当作唱和的伴侣了。
至于那些下层女道士她们皆为出家人,别无财产,靠讽经设醮以为生。唐时道风既盛。每喜招羽士设坛建醮,以为功德,所谓“霓轩入洞齐初月,羽节升坛拜七星。”权门贵家是时常要举行的。设醮有时亦招来女道士,义山诗即可为证。这些弱质纤纤的女儿,为了生计问题的压迫,不得不时常出入人家,便被人轻薄几句,又敢怎样呢?看刘禹锡《赠张炼师》诗“……金缕机中抛锦字,玉清坛上着霓衣,云衢不用吹箫伴,只拟乘鸾独自归。”意虽不庄,词还得体。而刘长史的“大罗过却三千岁,更向人间魅阮郎。”白居易的“上界女仙无嗜欲,何因相遇两徘徊?”便不像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