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末的这个读书人为何如此心狠手辣?
明朝是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但是明朝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王朝,明朝的党派之争为历朝之最,甚至有很多人说,明朝之亡,就是亡于东林党和阉党之争,其实阉党的幕后就是皇帝,也就是说,明朝一直处于东林党和皇权的斗争中。
明朝更悲惨的是,明朝末年,处于历史上的一个极其特殊的时期,小冰川时期,而此时的东北女真族又强势崛起,可以说,明朝末期一直处于天灾人祸,外有强敌,内部斗争不断的极其特殊时期。
乱世,总有不甘心默默无闻一生的人,如李自成、高迎祥、张献忠等人,纷纷揭竿而起,耗尽了大明朝最后的元气,崇祯有心强国,但无力回天。
在无数农民起义中,最后强大的只有李自成和张献忠,李自成后来组建了大顺政权,张献忠组建了大西政权,宛若一个小型独立的王国,能够最终发展壮大,首先自身魅力和能力要突出,其次要有一帮能打的下属,最后要有能够出谋划策制定战略方针的谋臣。
这里要说的就是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关于李自成,历史的评价一直都是矛盾的,正派学者认为李自成是农民起义军,是代表广大穷苦劳动人民反抗压迫的,是正义的;但是广大人民在更了解历史,有了主见之后,则认为李自成虽然是打着农民起义军的旗号,但是其行径实在让人愤恨,宛若蝗虫一般,只要是能吃的能拿的,绝对不剩下等等,实在太多了。
当时李自成手下的头号谋士叫李岩,原为明王朝天启丁卯年举人,后投奔李自成,辅佐其成就霸业,建立大顺。
他是一个被称为“有文武才”、“好施尚义”的知识分子。崇祯13年,李自成从巴西鱼腹山突围出来,轻骑由郧县、均县走河南,李岩参加起义军。《明季北略》卷二十三中惟妙惟肖地记述了李自成与李岩初见面时“相得甚欢”的情景:李岩对李自成说,“恨谒见之晚”,李自成对李岩说,“承不远千里而至,益增孤陋兢惕之衷”。李岩又说,“将军恩德在人,愿效前驱”,李自成说,“足下龙虎鸿韬,英雄伟略,必能与孤共图义举,创业开基者也”。由此清楚可见,两人谈得很投机,真是相见恨晚。
但是后来李自成强大之后,开始骄得意满,不听良言;李自成以饥民造反起家,所过残破,实为流寇。李自成用李岩之策而收拾民心,得以建号大顺,挺进京师;李自成进京后,军纪大坏,不用李岩建言以安抚前明官绅,招致根基难固。一片石大战,大顺军闻得“辫子兵来了”竟然立时大溃。在清兵与吴三桂夹击下,李自成退出京师,途中李自成听信了牛金星之谗,杀害了李岩,部众离心,失去河南根据地,李自成复为流寇,最后抢粮时竟被乡民程九伯所毙。呜呼哀哉!
这里要说的,就是这位牛金星了,牛金星何许人也?在公元1627年的时候,牛金星还中了个举人,在当时众多读书人中已经算不错了,不过牛金星这人最大的能力就是精于计谋,在1640年的时候,经过李岩引荐入李自成幕下,建议“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
在公元1644年的时候,成为李自成大顺政权时的天祐殿大学士,是闯军中少有的文人,牛又荐举军师宋献策。牛金星心胸狭窄,李自成进入北京后,以宰相弄权,牛金星热衷于登极礼仪,教习登极仪式,不断地劝进李自成,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制造了借口。
1644年4月26日,李自成率残军退回北京,下令杀吴襄全家三十余口。29日,在牛金星等的策划下,李自成在明宫武英殿即皇帝位。次日,即逃离北京。途中牛金星谗杀李岩,致使起义军军心涣散,宋献策因此出走。
公元1645年的时候,正值清顺治二年,牛金星与其子牛佺投靠清廷为官,牛佺官任黄州知府。牛金星在明朝官绅中名声极坏,清廷不便安排其职务,公元1652年,老死于牛佺官署中。临死前嘱牛佺曰:“赖弥缝之巧,得不膏荆棘,可幸。要,不可恃也,吾死,必葬香山之阳,闭门教子勿再出”。
那这位牛金星究竟做过哪些天怒人怨之举?连满清异族都不敢接受他呢?
在李自成正值扩张之际,需要手下文武出大力的时候,其左膀(大将军刘宗敏)右臂(丞相牛金星)却不断的在拖后腿。刘宗敏入京后,“搜括赃款,严刑杀人”,将吴三桂父亲吴襄下狱,强纳吴三桂爱姬陈圆圆,以此激怒小人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而牛金星则“招揽门生”,笑纳“红包”,有恃无恐忙于纸醉金迷的酒宴中。
牛金星为了坐稳相位,竟阴告李岩造反,让李自成将对其忠心耿耿的李岩杀死。李岩文武全才,对形势认识清醒,并向李自成屡次进言,批评刘宗敏与牛金星的奢侈之举,一时因胜利冲昏头脑的李自成刚愎多疑,杀李岩而导致军心涣散,最后兵败湖北。
牛金星自恃有才,他不被豪绅诬害,不可能加入造反队伍。他起义后因谋略为李自成器重,但当上丞相后却热衷于官场应酬,而对他有举荐之恩的李岩,反生嫉妒之念,暗中做手脚,将李岩害死,实为不耻之举,此等小人,连满清都知道他的“英雄事迹”而不敢用他,也是一个奇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