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玉帝为何只给孙悟空弼马温这个芝麻绿豆官位?

2017-02-28 16:54:52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在小说中,孙悟空在菩提老祖那里学了一身本领,打遍龙宫地府,四处惹是生非,最后惊动了天庭。玉皇大帝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以“弼马温”的

在小说中,孙悟空在菩提老祖那里学了一身本领,打遍龙宫地府,四处惹是生非,最后惊动了天庭。玉皇大帝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以“弼马温”的官职为诱饵,将其招安。孙悟空本以为自己进入了天庭“高干”编制,可以一展宏图,却没想到这“弼马温”只是专门管理天宫的马匹的闲职,于是,心生怨恨,打下南天门,回到花果山,第一次与天庭决裂。

历史上并无“弼马温”一职。从《西游记》中可以得知,弼马温是御马监的“正堂管事”,专门负责给玉帝养马。当时,在灵霄宝殿上,武曲星君向玉帝推荐孙悟空说:“天宫里各处都不少官,只有御马监缺个正堂管事。”于是,玉帝就封孙悟空为“弼马温”。《西游记》写于明代,这里的御马监,自然是借用的明朝的“御马监”来的。御马监是明代宫廷里“十二监”之一,其它的还有司礼监、内官监、御用监、司设监等等。那么,玉帝为何让孙悟空出任这个职务?猴子又和和养马有什么关系呢?

民间传说,猴子养在马厩中,可以避免马匹患瘟疫。“弼马温”的谐音就是“避马瘟”。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讲马厩里养猴,能消百病。明朝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说过这个事。明朝文人谢肇淛在笔记《五杂俎》中说得更加明白:“置狙于马厩,令马不疫。《西游记》谓天帝封孙行者为弼马温,盖戏词也。”笔记中的“狙”即指猴子。钱钟书解释这一段话说“盖《西游记》第四回美猴王‘官封弼马温’,即本俗说猴能‘辟马瘟’,生发出一段奇谈也。”当时一心上天做神仙的孙悟空知道自己被如此戏耍,不禁勃然大怒、立马反下天庭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中国古代,猴子的别名叫做“马留”,这个称呼至今保留在两广一带的方言中。《西游记》的作者显然也知道这一点,在《西游记》中,美猴王手下的“花果山四健将”中就有猴子名叫“马流二元帅”。从读音上来说,“马留”一词是“猱”字的上古读音变体,而“猱”正是“猴”的另一种名称。从词义上来说,古人选择“马留”二字表示“猱”的读音,正与猴子预防马病的功能有关。在目前通行的百回本《西游记》面世后不久,李时珍写出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李时珍在书中解释猴子的各种异名时,曾经提到,有胡人将猴子称为“马留”,就是因为“养马者厩中畜之,能辟马病”的缘故。

其实,“猴辟马瘟”的传统源远流长。早在东汉时期,我国的河南、四川、内蒙古、甘肃等地的出土文物中就已经出现过很多猴马共存的画面,在不少图像中,猴子就直接蹲在马厩外拴马的木桩上。也就是说,用猴子当“弼马温”的做法,早在《西游记》成书时的千年之前就已经在中国各地非常流行了。

在汉文字和图像记载中,猴子服务马匹的机会远远高于其他动物。这一方面是由于马匹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远超其他家畜,另一方面也是由汉语的特性决定的。在日常生活和对话中,中国人总是喜欢讨个好口彩,这种“口彩”通常是利用汉语的谐音实现的。在汉语中,“猴子”的“猴”字和“侯”字同音,人们常常利用猴子骑马的造型表达“马上封侯”的意思。从两汉时期开始,“马上封侯”的形象就非常流行,人们将这些图像制作成摆件,雕铸为饰品,甚至刻镂于墓室的墙壁上,抒发着自己对建功立业的炽热渴望。

据晋代史书《邺中记》记载,五胡十六国时后赵皇帝石虎的宫廷中,曾有“衣伎儿作猕猴之形走马上。或在胁,或在马头,或在马尾,马走如故”的“猴子骑马”表演,当时后赵实际控制的区域主要在北方,并不盛产猴子,因此想出了用人模仿猴子的方法,在其它地区,则会使用真正的猴子进行表演。直到如今,“猴子骑马”仍然是马戏团的保留项目之一。由此可见,猴子与马的关系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十分紧密。

在传统的文化中,马和猴子都是十分友好的,因此作者在此有意无意地把悟空这只猴精和马并列起来了。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