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揭秘影视剧中大清和形象的和珅真实性

2017-02-28 16:52:45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清朝富可敌国的大贪官和,在早些年前就已经被搬上大银幕,从此和形象被演员王刚刻画的深入人心,然而影视剧中的和形象不禁让人联想真实的和

清朝富可敌国的大贪官和,在早些年前就已经被搬上大银幕,从此和形象被演员王刚刻画的深入人心,然而影视剧中的和形象不禁让人联想真实的和到底是什么样的。能像王刚这样成为一个固定人物形象代言人的演员着实不多,六小龄童算一个,但王刚又有其特殊性,因为贪官在中国影视剧中出镜率并不高,出镜也一般不作为主要人物;即使是主要人物,在剧中都不会有好下场。唯有和这位清朝第一巨贪是个例外,成为了清代古装剧中屹立多年不倒的常青树,而王刚作为“钦点”的和扮演者,一不留心也在各剧中饰演了320集的和。不过影视剧里的和毕竟是戏说,为了达到好看的效果,很多情节都来自野史,增加了很多戏剧性,历史上的和则未必如此。就此,本文想辟几个谣。

和和王刚的相似度?

正如前文所言,影视剧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戏说,对人物形象进行改造,导演在挑选演员时也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挑选。由于王刚饰演的和形象实在深入人心,观众对于和最直接的印象也来源于此,所以说起这位和大人,联想到的一定都是矮矮胖胖、脸圆圆的形象(对不住了,王刚老师)。

历史上的和大人却与这相去甚远。和,钮钴禄氏,字致斋,满洲正红旗人。年轻时的和就一表人才,仪表堂堂,以至于野史上曾经这样描述和与乾隆的第一次相遇:当时还是乾隆轿夫的和长相清秀,看到和的第一眼,乾隆就想起了二十年前因他死去的年贵妃。他甚至在和额头上找到了当年乾隆点在年贵妃同一部位的朱砂印,以至于乾隆认为和就是年贵妃的转世,所以“爱情呼叫转移”,对和“宠爱”有加,和从而扶摇直上,成为了乾隆身边的大红人。这个“基情四射”的故事的可信度自然有待考证,不少细节都不符合史实。当时的情节已没有准确版本,但大多比较平淡,其实是机缘巧合中,和用以前所学的四书五经回答了轿中乾隆的几个问题,给乾隆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位聪明的轿夫后来就变成了御前侍卫,之后又平步青云,当真是个知识改变命运的励志故事。不过和的英气逼人还是符合史实的,从和的画像上也能看到和和王刚的形象还是有相当差别的。

同时,影视剧中常常出现张铁林、张国立、王刚的“铁三角”组合,看起来和与刘墉(刘罗锅)、纪昀(纪晓岚)甚至乾隆年龄相符,但实际上,和出生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刘墉比他大31岁,纪昀则比他大26岁,乾隆则要比他大39岁,考虑到和25岁就开始发迹了,所以,电视剧里的和可以年轻些,而其他几位都该找爷爷辈的来饰演了。

历史中的和

和只会拍马屁和贪污?

不错,作为一个身处乾隆左右的贪官,和在拍马溜须上确实有一套,史书中记载“高宗若有咳唾,和以溺器进之”。清代官员们以能够自称奴才为荣,以自称臣为耻,因为奴才是与皇帝关系更加亲密的表现,而和则全方位演绎了乾隆奴才的这一角色,成为了乾隆的一根不可或缺的拐棍。还没来到乾隆身边时,和就开始研习乾隆的诗词和书法,希望成为一个最了解乾隆的人,在后来的南巡中他甚至可以帮乾隆代笔。晚年的乾隆说话都说不清楚,上朝时和站在乾隆身边,看着他嘴型就知道他想说什么,连嘉庆也感到吃惊,不过,这里并不能排除和肆意解释乾隆想法的可能性。当时从英国到访清朝的马戛尔尼也感觉和是清朝的二皇帝,一切事务都经他之手。都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和在政治上翻云覆雨之时也自然中饱私囊,以政治的权力获得了很多商业的便利。但回过头看,其实和和当代在反腐中下台的官员一样,都有一段“励志的奋斗往事”。

和虽然出生在京城西城驴肉胡同福建副都统常保家,但三岁时母亲就难产而死,弟弟和琳幸而活下,九岁时父亲常保又因病去世,差点就被他的其他几个后母赶出家门。这一没落贵族的人物背景已经符合一个励志男主角该有的开头,即使上选秀节目也能使观众动容。忍辱负重刻苦学习成为和前25年的主旋律,所有的苦,别人所有的不屑与轻蔑,他都可以忍,只要学到真本事就好。这一点生活并没有辜负他,由于当时的政策原因,满洲人容易做官,因而当时的满洲人都不乐意去学习知识,而和把满汉的经典都吸收了一遍,这也使得他能在第一次与乾隆对话时用诗书经典给乾隆留下深刻印象。努力与机遇才让后来的故事成为了可能。

而在18岁时,他已经精通满语、汉语、蒙古语、藏语四种语言,这一绝对优势更让他能在之后的外交活动中施展才能。后来的故事可能说明他的军事、政治才能并不高,但无论如何,他前半生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对语言的精通却是没有争议的。

同样地,所有的贪官不是一开始就下决心要做贪官,和也曾经做过一段时期的清官。在26岁时就任户部侍郎期间,他曾经多次拒绝安明的贿赂,虽然最后造成了颇不光彩的安明案,而在李侍尧一案中,时年30岁的和更因处理李侍尧贪腐而一举被乾隆提拔为户部尚书兼议政大臣,这以后,和才开始贪腐。

和到底有多贪?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也就是和49岁的时候,乾隆刚刚去世,在嘉庆示意下,刘墉等人上书弹劾和,于是嘉庆下令去抄和的家,并赐和一条白绫自尽,抄家所得财产则充公,很多和所开的银号当铺的钱都被没收,导致华中一代大破产,甚至引起该地区的暴动。清人徐珂在《清稗类钞》中写道:“籍没(和)家产,所得凡值八百兆有奇,悉以输入内府。时人为之语曰:‘和跌倒,嘉庆吃饱’。”按照这一说法,八百兆就是八亿两,所以有人估计和一人贪污的资产就相当于朝廷二十年的总收入,或者超过了乾隆年间所耗军费的八倍,不得不说是富可敌国。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假如嘉庆真的抄来了这么多钱,清朝政府的资历却似乎没有像想象中的多了这么多,这是怎么回事?和到底有多贪?

不得不承认,和做了20多年大贪官,资产肯定是不少的,但现在可以找到的各种传抄的有关其家产的“清单”,却显得有些缺少根据,所列数字差别也比较大。有的清单说,其家产“总共银五千四百余万两,珍物除外”;有的则说是,“银九千四百余万;金五千八百余万;玉器作价七千万;珊瑚等作价一百三十万”。薛福成的《庸笔记》中以所谓“嘉庆上谕”的形式,提供了一份更为详细的清单:“共计有一百零九号,内有八十三号尚未股价,已估者二十六号,合算共计银二万二千三百八十九万五千一百六十两”。实际上每份清单的可信度都不高,连薛本人也承认:“此项清单,据云为世俗传抄之本。”

不过,所幸官方档案《仁宗实录》里还有关于查抄和家产的上谕,在这份文件中,查抄过程清楚,所列各项数据也是清楚的,包括现存的金银数以及埋葬的金银数,包括所借出的本银及利息,包括出租的房产、土地的数量、本金及租银、租钱等,还包括造车价银已追回的和尚未追回的等等,分项计算非常清楚,里面提到的几个奏折互相印证,可信度比较高,总体来说,除“窃之大内还之大内”的珠宝玉石之类不计价,现金约有三万三千多两,现银约有三百多两,房屋、土地、当铺、银号、车辆等本利及折价银约数十万两。

可以试想,倘若嘉庆真拿到了那八亿两白银,政府财力就可十倍于清朝鼎盛时期。不过,即使事实如此,依旧不影响和“清朝第一巨贪”的名号。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