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李世民的妻子 更是无数嫁入豪门女人的榜样
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在二哥的庆功宴之后,独自回到寝宫,因为夜黑风高,加上喝了点酒,正所谓,灯下看美人,越看越精神,一兴奋,就把自家的一个宫女给睡了。这个宫女姓刘,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刘氏确定,她有了李治的骨肉,第二年,李忠出生。童年的李忠,生活过的并不幸福,因为皇后没有儿子,李忠作为皇帝的长子,成了很多人打主意的目标,永徽三年,以中书令柳奭提议,全体宰相附议的方式,李忠成了唐高宗时期的,第一任太子。贵为储君,李忠依然是别人的棋子,当时武则天和李治的关系,已经相当好,就像新婚的夫妻,你侬我侬,但是身在后宫,主题永远只有一个:斗争。皇宫等级森严,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即便这样,还是有很多家族,想尽办法,把他们的掌上明珠,往皇宫里送,这么多女人,每天挖空心思,甚至想把对方给掐死,为的,无非是争一个男人。
这男人绝对是万人迷,不仅有钱,而且相当有钱,他能改变你整个家族,几代人的命运。
站在这帮女人,顶点的,是皇后。
武则天得到李治的宠爱后,开始向皇后的位置,发起冲击,挡在她前面的,是王氏。
这一次,武则天和李治,很默契的站在了一起,因为他们的敌人,是同一群人,宰相群体,元老重臣。
李治赢了,武则天也赢了,同时,受到牵连的太子李忠,被贬成了平头老百姓,在贵州,亲伯伯李承乾的家里,渡过了四年余生。
李忠是个悲剧,导致这个悲剧的原因,是唐太宗后期,宰相掌控的权力太大,也是皇后王氏统御后宫的能力不足,更令人惋惜的是,王氏其实有一位非常好的前辈,可以学习。
她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人,原配长孙皇后。
作为李世民老婆,长孙皇后的家族,来头也不小,如果说到底蕴,这家族可以追溯到北魏建国。
鲜卑拓跋家建立的代国,被苻坚征服后,分裂成了两个部分,而原先的皇族,全部被杀,拓跋珪因为年纪小,母亲贺氏带着他,逃了出来,虽然过的是逃亡生活,但毕竟血脉纯正。
到了拓跋珪成年,就想把失去的王国夺回来,召集手下,长孙的祖先,叫长孙嵩,是当时南部部落的首领,属于第一批跟着拓跋珪打天下的主力,因为兵多将广,拓跋珪在建立北魏后,长孙嵩成了权倾一时的重臣,被封为柱国大将军。
长孙的这个姓氏,也是汉化后,皇帝给赐的姓。
在那个当官,讲实力,拼人口的年代,无论皇帝怎么变,长孙的家族一直享受着荣华富贵,北魏、西魏、北周,甚至隋朝,长孙世家的几位重要人物,在官场上,地位都很高。长孙皇后的父亲,叫长孙晟,擅长骑马射箭,据说一支箭能打死两只雕,因为护送北周公主,去突厥和亲,在那待了一年,杨坚建立隋朝后,成为军事顾问,策划了突厥的东西分裂。长孙和李世民,订的是娃娃亲,长孙晟的哥哥,叫长孙炽,官拜户部尚书、左候卫将军,官大,权力也大,为了家族的良性发展,想和李家结成战略联盟,就拉着长孙晟,把小女儿,指配给了李世民。这本来是一桩政治婚姻,但是两人还没长大,就出事了,婚差点没结成。
长孙的母亲,姓高,属于远房的皇族后裔,北周武帝把北齐踏平之后,高氏家族的人,地位下降了不止一个档次,原先的荣华富贵没了,原先的爵位俸禄,也没了,为了生活,准备找个好人家嫁了。
在隋朝官场找了一圈,最后相中了长孙晟。
当时的长孙晟,已经在突厥问题上,立下过大功,官拜车骑将军、仪同三司,而他的原配,第一任老婆,生病,去世了,嫁过去就是少奶奶的级别,婚后,两人的夫妻生活也很和谐。
但是,长孙晟作为外交官,需要经常出差突厥,还需要随时准备开仗,精神压力大,体力消耗,也大,到了隋大业五年,也就是公元609年,死了。
家里没了顶梁柱,剩下的,当然是挣家产。
高氏是第二任妻子,原配呢,是生了俩儿子,才去世的,按照传统习惯,老爹的爵位,由原配的第一个儿子,也就是长子继任,有了爵位,就是家族的新老大,族长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把后妈,高氏,连同高氏生的俩小孩,统统赶出家门。
嫁出去的女儿,被赶回了家,愿意接手的,只能是自己的哥哥,也就是小孩的舅舅,叫高士廉,也是唐朝初期的名人。
高士廉是家中的长子,继承了祖产,也在隋朝当了一官半职,算是有稳定收入的读书人,为人很清高,在公务员的道路上,一直没什么表现机会。
高氏回了娘家,原先给女儿订的婚事,因为失去了政治意义,就可能取消,不过高士廉对李家印象不错,在他的坚持下,长孙和李世民还是走到了一起。
两人结婚的时候,年纪都不大,长孙氏12岁,李世民15岁。
就在结婚的同一年,发生了两起意外,虽然很不幸,但对于李世民和长孙来说,这两件事后,才真正走进了对方的内心,为几十年的幸福生活,开了个好头。
大业九年,也就是公元613年,杨广出征高句丽,同时负责押运粮草的杨玄感,发动叛乱,起兵,攻打洛阳,当时很多隋朝官吏,都和杨玄感眉来眼去。
或许这也是杨玄感,放弃李密的计策,一心攻打洛阳的原因,因为在洛阳,杨玄感也是有内应的,可惜叛乱失败,最后大批官吏逃跑,其中就包括兵部尚书斛(读hu)斯政。
这个斛斯政是杨素一手提拔上来的,杨玄感叛乱,他肯定脱不了干系,于是远走高句丽。
(斛斯政逃跑的第二年,就被高句丽王抓了,送回国内,被处以极刑)
斛斯政走了,协同叛乱的罪名算是坐实了,同时连累了另一个人,高士廉。老高也是混官场的,也想升官发财,好不容易搭上了斛斯政,还没来得及收网,要求提拔提拔自己,杨广的判刑书倒是下来了。因为和斛斯政关系不错,成了叛乱同谋,被贬官、流放,从中央,去了岭南。长孙晟是609年死的,随后高氏被赶出家门,613年,长孙氏结婚,同年,投靠的舅舅高士廉也被流放,母亲高氏的日子,再次变得拮据起来,不过老高人不错,把祖产变卖后,留了点银子给长孙一家。先后两次遭到打击,长孙氏在老李家,算是彻底没了地位,还好李世民没有嫌弃她,感情也是一如既往,但同时,另一个不幸,也发生了。杨玄感在押运粮草的同时,李渊也没闲着,活儿也差不多,都是运粮,因为担心丈夫身体吃不消,李渊的妻子,也就是李世民的母亲,窦氏,随军出征,但是在半路,老李没事,窦氏却病倒了,没多久,死了。
窦氏一共生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李渊晚年爆发的,太子争夺战,如果窦氏还在,或许三兄弟之间,关系会更和谐,当然,历史就是因为没有如果,才显得更精彩。
杨玄感的叛乱,彻底打乱了隋朝整个部署,随后全国范围的起义,开始爆发,国家管不住了,为了自保,杨广去了江都,同时,李渊在太原,宣布辞职,成立合资公司,在长安建立总部。
李渊做了皇帝,带兵打仗的事,就全部交给了次子李世民。
李渊对这个儿子很放心,当初跟在自己身边,能教的,都教了,李世民呢,也没让老爹失望,先败薛举,再败刘武周,等窦建德和王世充两人投降,整个国家,算是成了老李家的天下。
外面仗打完了,内部的矛盾,就开始热闹起来。
随着仗越打越多,李世民的身边,聚集了太多的将领,这些人,名义上,是李渊的人,但是他们效忠的,只有李世民,这也很容易理解,传说中的嫡系部队,就是在战场上,培养出来的,过命的交情。
功劳大了,部下也多了,李世民对太子,也就多了一份想法。
因为天策上将,更因为杨文干事件,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公开化,这时候,李渊身边的人,就面临着站队的问题,最终无论大臣,还是后宫的嫔妃,都选择了支持李建成。
对于这种情况,嫁入李家的长孙,还是有准备的,本来就是大家族出身,从小就经历过,兄弟夺权,母亲更是因此,被赶出家门,长孙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夜晚,母亲高氏,带着他们俩兄妹,回到娘家时,落魄的情形。
于是,似有意无意,长孙与张婕妤和尹德妃两人,来往的次数,开始变得频繁。
张婕妤和尹德妃,是李渊晚年,最喜欢的两个女人,几乎每天睡觉,都搂着,长孙和她们的关系融洽,目的很明显,就是希望李世民和李渊之间,不会弄的很僵,有个缓冲的余地。
李世民是一个天生的统帅,战无不胜,随着仗打的越多,对自己也就越自信,而且打仗是要死人的,主帅手上沾染的鲜血,越多,人会越冷酷。
作为每天晚上,都睡在一张床上的夫妻,长孙是第一个感受到这种变化的人。
在某部电视剧里,玄武门之变时,长孙拿着宝剑,守在子女的房前,等待秦王府行动的结果。
一些史书上,也记载,长孙的腰间,随时都备有毒药,正是知道丈夫的性格,长孙才会担惊受怕,为了两人结婚时,发下的誓言,就算李世民行动失败,长孙也可以随时,陪自己的男人,去往另一个世界。
结局是顺利的,政变成功了,李世民成了大唐新的主宰,而长孙,也成了后宫之主,位列皇后,人生将进入新的旅程。
成为第一夫人的长孙,能够名垂千史,甚至到了现代,还被拿来当做典范,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丈夫李世民太有名了,古往今来,几乎只要提到好皇帝,肯定有唐太宗的一席之地,连带的,作为妻子,被提及的次数,也就多了;第二,长孙对于自己家族的控制,只有一个,平稳;享受荣华富贵就可以了,官做的太大,容易成为目标,甚至遭到抄家灭族的威胁,在李世民上台之初,希望将自己的大舅子,提拔到尚书右仆射的高位。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亲信,在论资排辈,讲功劳大小的时候,李世民把长孙无忌排在了第一,同时又是皇后的亲哥哥,隐隐有了后戚干政的风险,对此,长孙劝过哥哥,甚至当面向皇帝,求过情。在整个唐朝初期,唐太宗也避免了这种情况,长孙无忌虽然位高权重,但是真正的实力,并没有那么雄厚,在褚遂良失败后,长孙无忌甚至没什么反抗,在公元659年,轻易就被唐高宗罢官免爵,甚至流放。
到了上元元年,也就是公元674年,唐高宗就恢复了,长孙无忌的名誉,后代长孙元翼也顺利接过饭票,成为赵国公,生活也再次进入了上层社会。
第三,长孙对于唐太宗的劝谏;
李世民长期打仗,身上难免杀气过重,对于大臣,特别是魏征这种东北汉子,说话很直,进谏也不懂绕弯子,直来直去,经常把李世民气的吹胡子瞪眼。
皇帝发脾气了,大臣们也不敢劝,只有长孙,作为皇后,在后宫,以贤君名相的道理,劝谏皇帝,安抚一下,唐太宗也是一口气,气消了也就没事了。
长孙的这些品质,总结起来,是智慧,也是善良,作为大家闺秀,作为李世民的老婆,长孙也是时刻用知识武装自己,书读的多,道理明白的也就多。
童年的苦难,家人的不幸,并没有让长孙,失去了对生活的向往,她崇拜佛教,相信轮回。
长孙的另一位哥哥,就是那个当初,将他们母子三人赶出家门的长孙无宪,因为参与谋反,是长孙的求情,死罪变成了流放,后面直接连流放也省了,重新回到了中央。
长孙是皇后,也是妻子,更是三个儿子的母亲,虽然在秦王府,长孙一直在担惊受怕中渡过,但是现在,一切苦尽甘来,只是,这样的日子,只维系了十年。
贞观八年,长孙和唐太宗去仁寿宫避暑,可能是天气太热,活动太少,就在这个夏天,长孙开始感染重病;
关于长孙,还有一个故事,就是的字,叫观音婢,观音是佛教典籍中的人物,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征,但是长孙用这个名字,其实没有太多的理由,原因很简单,因为她从小身体不好,经常生病,为了祈求上天保佑,父母才以观音婢为名。
贞观八年的这场大病,从小积累下的病根,都开始发作,在床上,躺了两年。
贞观九年,唐高祖李渊去世;
贞观十年,重病缠身的长孙,没能等来儿子结婚,也没有看到儿子登基,带着对世界,无限的怀念,在自己三十五岁的年龄,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