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中华民族的九大罪人帝王都有谁?

2016-12-31 09:56:51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中华民族的罪人帝王都有谁?今天小编以时间为序列举中华民族的罪人帝王。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上的罪人帝王! 1、秦始皇(焚书坑儒)

中华民族的罪人帝王都有谁?今天小编以时间为序列举中华民族的罪人帝王。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上的罪人帝王!

1、秦始皇(焚书坑儒)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最大的罪恶是焚书坑儒,他带来的是中国古典文明的集体毁灭。虽然西汉初年依靠一些老人的回忆恢复了部分古代典籍,但是这种愚民政策的破坏性是空前的,它直接导致中国文明的“百花齐放”被法家学派“一枝独秀”所扼杀。天幸秦王朝只存在了15年,否则中原文化的极度辉煌就会被西戎野蛮文化所淹没。在这里,秦始皇嬴政是罪魁,楚人李斯是首席帮凶。后来嬴政身死国灭被楚人项羽诛灭遗族,李斯具五刑而死,也算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2、汉武帝(罢黜百家)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汉武帝最大的罪恶是罢黜百家,他带来的是汉初60年的思想恢复被强权毁灭,中国失去了最后一次“百花齐放”的机会。融合了法家学派、道家学派、阴阳家学派的“新儒家”被定为国家哲学,从而中华民族的智慧营养就从“兼取百家之长”变成“独尊儒术”,单一的文化来源直接破坏了国人丰富的想象力。后来的中国只能“偏食”,在儒家的小圈子里越走越窄,幸亏有佛学东来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思辨能力。在这里,汉武帝刘彻是罪魁,冀州人董仲舒是首席帮凶。后来汉武帝灭戾太子三族,也算是一种报应。

3、晋武帝(八王之乱)

武帝一般指司马炎,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司马懿之孙,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265-290年在位,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

晋武帝最大的罪恶是分封诸王酿成八王之乱,不仅是西晋王朝短暂统一后迅速灭亡,更严重的是中原王朝的虚弱导致“五胡乱华”。晋武帝一方面分封诸王给予军事权,另一方面册立白痴司马衷为太子,终于酿成八王之乱。八王之乱严重损伤了西晋王朝元气,北方少数民族趁机内迁侵占整个黄河流域,少数中原汉人南迁保留了部分文化火种,直到隋唐时期才得以恢复。在这里,晋武帝司马炎是罪魁,后来的贾南风只是帮凶。西晋两代皇帝被匈奴擒杀,“永嘉之乱”司马家族几乎付之一炬,这也是一种报应。

4、宋武帝(北伐夭折)

宋武帝一般指刘裕(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县绥舆里(今属安徽萧县),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今江苏镇江),自称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南北朝时期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曾两度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功勋卓著。后功高震主,代晋自立,国号“宋”,史称刘宋或南朝宋。

宋武帝最大的罪恶是北伐夭折,不仅使东晋北伐大业功亏一篑,更使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在此荼毒中原。公元416年东晋权臣刘裕北伐中原,次年攻破洛阳、长安,后秦灭亡。此时,刘裕不是一鼓作气完成光复神州的北伐大业,而是急于回江南篡权。刘裕篡权当然是大局已定,这就使刘裕完全可以挟持晋帝“亲征”或者留下大将王镇恶继续北伐,而是将北伐大军交给12岁的儿子刘义真,不顾赫连勃勃十万铁骑虎视眈眈。宋武帝为了称帝的私利不过光复中原千秋大计,养虎为患的结果当然是南朝丧失了最后一次恢复中州的机会。宋武帝虽然篡权成功建立刘宋王朝,但后来宋武帝子孙被诛灭殆尽,也难逃毒手。

5、唐玄宗(安史之乱)

唐玄宗一般指李隆基(唐玄宗),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唐玄宗最大的罪恶就是安史之乱,不仅使唐朝由盛而衰,更重要的是隋唐以来的中原文化遭受重创,“文官政治”被“武人乱政”所取代。帝王有宠妃自古而然,但是将朝政赋予宠妃家人这仅仅适用于末代昏君。唐玄宗一方面信用外企和武人不防备藩镇叛乱,另一方面安史之乱爆发不敢承担起平定叛乱责任,甚至听信宦官谗言造成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无谓牺牲“自毁长城”。长期的内战和军阀割据,中原文化再次受到重创,北方少数民族又一次侵入中原。李唐江山虽然延续多年,但李氏子孙也被诛灭殆尽。

6、晋高祖(割让幽云)

晋高祖一般指石敬瑭,即后晋高祖,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是为(后)晋高祖。年轻时朴实稳重,寡言笑,喜兵书,重李牧、周亚夫之行事,隶属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时后梁朱温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争雄,石敬瑭冲锋陷阵,战功卓著。

后晋高祖最大的罪恶是割让幽云十六州,其结果当然是长城防线沦为游牧民族之手,中原门户洞开。如果说此前无论是后梁还是后唐,在与契丹等北方少数民族作战中依旧处于上风,那么晋高祖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以后中原王朝就再也不能有效防御游牧强敌。唐朝时期曾多次向突厥甚至回纥、吐蕃借兵,但从来都是子女玉帛而不是割让州县,晋高祖开创了中原王朝向少数民族“割地称臣”的恶例。幽云十六州丧于少数民族之手,直到明初大将徐达、常遇春北伐推翻元朝。中原王朝的心痛,痛了400多年。

7、宋太祖(崇文抑武)

宋太祖一般指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字元朗,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祖籍涿郡。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其后郭威废汉建周,得任东西班行首,始入宦途。后从征南唐,多有功绩。

宋太祖最大的罪恶是崇文抑武,从此中华民族尚武精神被泯灭,长期受到野蛮民族的统治,甚至两度全境沦为野蛮民族之手。避免开国宿将篡权,历代皇帝都有成功经验,最经典的当然是光武帝刘秀的“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给予功臣宿将政治优待但是不给予实权。宋太祖赵匡胤崇文抑武的结果是酿成“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严重后果,军人成为受歧视的群体,也就不能吸引一流人才参军入伍沙场征战,中华民族的战斗力剧减。一个军人得不到尊重的民族就不能建立其强大的军队,只能受人宰割。后来赵宋王朝两度被灭亡,甚至出现“靖康之变”的奇耻大辱,这都是宋太祖赵匡胤的“自作孽”。小军人出身的赵匡胤歧视军人,后代小文人出身的某领袖歧视文人,历史惊人相似。

8、宋高宗(割地称臣)

宋高宗一般指赵构(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宋朝第十位皇帝,即宋高宗,字德基,在位35年,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异母弟,母显仁皇后韦氏。

宋高宗最大的罪恶是向金朝割地称臣,这不仅是后晋高祖石敬瑭的放大版,而且是宋武帝刘裕的翻版——在军事形势一片大好时不是一鼓作气光复神州,而是自毁长城“遗民泪尽胡尘里”。如果说宋太祖赵匡胤“崇文抑武”后军人成为受歧视群体从而难以招揽一流人才从军,那么“靖康之变”的惨痛教训则使一批一流人才在爱国心的驱使下沙场征战,岳飞、韩世忠就是一时之俊杰。金军南下,南宋朝廷危难之际重用“中兴四将”从钱塘江流域一路推进到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岳家军”甚至攻入黄河流域,收服中原胜利在望。宋高宗要保住皇位其实不难,唐太宗、唐肃宗尚且可以从当朝皇帝手中夺取政权,更何况宋徽宗、宋钦宗只是金人阶下囚?宋高宗在抗金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自毁长城”冤杀岳飞并向金朝割地求和,只能重演宋武帝刘裕的旧剧。后来,南宋更加不思进取,直到“崖山之变”汉人江山完全沦为游牧民族之手,所谓“崖山之后再无中国”,宋高宗其罪不可赦!

9、明思宗(攘外安内)

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汉族,大明第十七位皇帝,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

明思宗最大的罪恶是攘外安内,从而使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毁于内忧外患的联手。面对农民起义和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王朝基本都有一套“汉家法度”,那就是“攘外必先安内”,对于手足之患的外敌不惜和亲、纳贡、赐封甚至称臣,强盛的汉朝唐朝对这些羁縻办法向来得心应手,而明朝“不割地,不赔款,不称臣,不和亲,不纳贡”看起来很有“骨气”,其实在政治上放弃了“隐忍”与“灵活”,从而不仅仅是一个朱氏家族更是整个汉民族承担着巨大代价。明思宗在僵硬的政治“原则”下,不是选择与后金“和解”甚至“合作”,从而腾出手来平息国内农民起义,消除内忧后再与后金摊牌,而是一开始即坚持与两大强敌争斗的愚蠢战略,结果被游牧民族和农民起义共同摧毁,中原文化再度沦入野蛮民族之手。清朝更加的不思进取,尤其是闭关锁国、文字狱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和独立思想,直接导致了后来数百年的“二等臣民”命运。个人的骨气与江山社稷孰轻孰重?后来某领袖为了个人骨气坐视数千万国民死于饥荒,那些吹捧“骨气”的有没有考虑过死于非命的冤魂?烟雨先生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