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管得真宽 明朝初年穿衣服都要归皇帝管

2016-12-25 21:01:30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在《剑桥中国史》中关于朱元璋的治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形容词:小国寡民。这个来源于老子的统治思想得到了朱元璋的极大喜爱。他崇尚一种民众

在《剑桥中国史》中关于朱元璋的治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形容词:小国寡民。这个来源于老子的统治思想得到了朱元璋的极大喜爱。他崇尚一种民众老死不相往来的治国境界。他认为这样社会就会安定,国家就会富强。但这种境界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为此,他从小处着手,处处树立规范。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原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鉴于元末的混乱,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惩治不法勋贵 ;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上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 。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要做的事很多,比如剿灭元朝的残余势力,改善战火摧残的民生,增加财政收入等,但他却花费大量时间,制订出了一系列繁文缛节,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细致入微,可谓空前绝后。他首先规定了全国人民怎么穿衣,天子、亲王、大臣、老百姓的衣服样式,衣服颜色,衣服长度,衣服用料全都做了规定,甚至连袖长、开衩的高度。都规定得一清二楚,衣服上绣的图案也做了明确规定。除皇族外,老百姓不能穿绫罗绸缎,衣服上不能绣大鹏、狮子和云朵等图案,不许使用黑紫绿黄等颜色。

每个阶层佩戴的首饰也完全不同,老百姓无论多有钱,首饰上都不能出现黄金、白玉、珍珠、翠玉等珍稀物品,只能用银子。朱元璋还亲自发明了束发用的头巾。是一种网状的,四四方方的东西,还取了个很吉祥的名字,叫“四方平定巾”,坐在金銮殿里,想到自己的子民把四方平定带到祖国的四面八方,朱元璋心里一定特别爽吧。

朱元璋崇尚简朴,他希望老百姓也勤俭节约,所以规定老百姓的靴子上不能有任何装饰。有人为了漂亮,在靴子上绣了一些小花纹,朱元璋发现后。勃然大怒,好,既然你们不听话,那我就下令让你们从此以后不许穿靴子。官员们的靴子发出的声音太大,朱元璋也不满意,让他们都带上软底皮鞋,进宫后就套在靴子外,出宫了再脱下来。朱元璋大概特别看不惯女人们的打扮,居然专门下旨,严格规定女人的发型和衣饰。没出嫁的姑娘,扎三个小髻,戴金钗,丫环们在头顶上扎髻。穿绢布狭领长袄,下身着长裙。而乐妓不能穿华丽的衣服,只能穿皂色,头上还得戴角冠,这样一来,本来应该花枝招展的乐妓们就想美也美不起来了。

除了穿着打扮,行动举止也是朱元璋关注的焦点,对于大臣们,皇帝让你坐你就坐,不许假装客气,皇帝问话,第一次站起来回答,第二次就不用站了。多人说话时按顺序,一个说完了,另外一个接着说,不许随便插话。跟皇帝一起走路,身子要朝北,不许朝南,要是往东西两侧走,就得像螃蟹似地横着走。对于老百姓,见了官员如何下跪,如何磕头,跪在哪儿,都有明确规定。除了穿着打扮,行动举止也是朱元璋关注的焦点,对于大臣们,皇帝让你坐你就坐,不许假装客气,皇帝问话,第一次站起来回答,第二次就不用站了。多人说话时按顺序,一个说完了,另外一个接着说,不许随便插话。

老百姓之间相见,如果是晚辈见长辈,就要行四拜礼,同辈相见,行控首礼。家庭里,子孙每天必须到祖父母跟前请安作揖。各个阶层盖什么样的房子,出行坐什么样的车子,也都有详细规定。这些规定,专制而蛮横,完全是一人喜好,真算得上管天管地管得不许人放屁。只是,这样的管制,除了让老百姓变得死气沉沉之外,并没有保证明朝千秋万岁。

治大国如烹小鲜,朱元璋的这种策略无疑是管制的太多了,最终和老子的思想背道而驰。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