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锦衣卫的前身是什么?汉武帝绣衣使者的传说

2016-12-12 11:15:17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汉武帝时期,中国出现了一支秘密部队,这些人身穿绣衣,手持节杖和虎符,四处巡视督察,只要发现了不法问题,就可代天子行事。对于这只部队

汉武帝时期,中国出现了一支秘密部队,这些人身穿绣衣,手持节杖和虎符,四处巡视督察,只要发现了不法问题,就可代天子行事。对于这只部队,汉武帝称他们为“绣衣使者”,又称作“绣衣御史”、“绣衣直指”、“绣衣执法”、“直指绣衣”、“直指绣衣使者”等,有时也简称“直指”。可以说,这个绣衣使者就相当于明朝时的锦衣卫了。所以说绣衣使者是锦衣卫的前身,也是可以理解的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关于绣衣使者的传说又有什么呢?

据考证,“绣衣使者”最早出现于元鼎二年,即公元前115年。当时,“会五铢钱白金起,民为奸,京师尤甚,……奸益不胜,直指始出矣”,所谓的“直指始出”就是“绣衣使者”诞生的标志。作为御史的一种,“绣衣使者”官位很低,且不是常设官员,但这些人是汉武帝专门挑选、为办理专案特设的,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直接对皇帝负责,冷若冰霜,不讲情面,很能震慑大小官员。

从史料记载看,“绣衣使者”前期的职责主要是奉命“讨奸”、“治狱”,督察官员、亲贵奢侈、逾制、不法的事。他们神出鬼没,无处不在,一度非常活跃,甚至“威振州郡”,令很多不法官员闻风丧胆。后来,随着形势变化,“绣衣使者”又有了“捕盗”的职责,也就是镇压农民起义。

汉武帝是个能君,也是个能花钱的主。抗击匈奴也好,奖赏将士也好,通使西域也好,大兴土木也好,庞大的开支耗尽了文景之治以来的积蓄,各种负担最终变相地转嫁到了劳动人民身上,造成大量农民破产流亡。到元封四年(前107年),关东流民达二百多万,社会矛盾日趋严重。天汉二年(前99年),农民起义频发,天下骚动,起义遍布豫、楚、齐鲁、燕赵,声势浩大。

对于当时的风暴,蔡邕也曾言,“民不堪命,起为盗贼,关东纷扰,道路不通,绣衣直指之使奋斧钺而并出”。为此,汉武帝派出“绣衣使者”,督促各地镇压农民起义,上至州刺史、郡太守,下至一般小吏,凡对起义镇压不力的,一律就地处决,称“沉命法”。此外,他们“奋斧钺而并出”,手持武器,对农民镇压也很残酷,有的地方只有几千人起义,他们屠杀的甚至上万。暴胜之、王贺等人都是此时充任绣衣的,而真正将“绣衣使者”干到巅峰的,当属江充。

江充本名江齐,字次倩,西汉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人。他身材魁梧,容貌英俊,服饰轻细靡丽,谈吐出色,后被汉武帝任命江充为“直指绣衣使者”,一跃成为汉武帝身边的近臣。他负责监督贵戚和近臣的言行,看看有没有僭越的,有没有过于奢侈、犯法的。任职期间,他行事果决,铁面无私,“买卖直邀宠”,立功心切,专找达官显贵的麻烦,对皇亲国戚也不徇私情,有时为了达到个人目的,甚至不惜捏造事实、栽赃嫁祸。西汉著名的“巫蛊之祸”就是江充受汉武帝密令,凭借“直指绣衣使者”的特殊身份亲自办的,结果皇太子刘据被迫起兵造反而身死,造成宫廷惨剧。

从西汉后期至王莽时期,由于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腐败,赋役的沉重,所以农民起义不断。从史料看,平帝元始四年(4年)、王莽始建国三年(11年)、天凤二年(15年)等时间段,也常有“绣衣使者”出没各地。后来,历朝历代都有沿用汉武帝的这一做法,比如:武则天时期的“内卫”,明朝时的“锦衣卫”,只不过明朝的锦衣卫因为权力之大和行事的狠辣,所以最为出名。这些直属中央的秘密部队,虽然名号各自不同,但都有当年汉武帝创建的“绣衣使者”的影子。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