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遗嘱是什么?刘备遗嘱中隐藏着什么玄机
公元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被吴国打败,退回到鱼复,改鱼复为永安(今重庆市奉节县),次年,刘备病危,感觉时日无多,就把诸葛亮和李严找来,将太子刘禅托付给以上两人。
这年四月,刘备死于永安宫,临终前,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智胜过曹丕十倍,一定能安邦定国,最终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如果太子刘禅值得辅佐,就辅佐他;如果他没有才能,您可以取而代之”,同时,他还把二儿子鲁王刘永叫来,让他告诉刘禅,你们兄弟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诸葛亮,同样的话,刘备还写成诏书敕令刘禅:“你与诸葛丞相共掌国事,一定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他。”这就是永安宫刘邦的托孤遗嘱。
对于刘备的托孤遗嘱,有不同的理解,主要是那句“君可自取”,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诸葛亮认为刘禅不值得辅佐,他可以取而代之,自己当皇帝;另一种观点认为,如果诸葛亮认为刘禅不值得辅佐,刘备可以在他的三个儿子中另选一个;还有另一种观点,认为说刘备的意思是让诸葛亮放手大胆的去干事情,不要有任何顾虑。
实际上,这些观点都忽视了一个重大的问题,刘备遗嘱中涉及到的曹丕!如果考虑到曹丕这个因素,可以看出,刘备的托孤遗嘱暗藏着很大的玄机。
曹丕于公元220年正月接替曹操任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禅位”,曹丕当上了皇帝,同时把汉献帝降为山阳公,改年号为魏黄初元年,变故传到蜀地,刘备等人认为汉献帝被曹丕杀死了,还为此举行了丧仪,刘备手下的大臣许靖、糜竺和军师将军诸葛亮等人上书刘备,说曹丕是“篡夺了皇位,灭亡了汉室”,因而刘备应该当皇帝,以便接续刘邦、刘秀的汉朝帝业。
这说明,吴、蜀两家都把曹魏政权定位汉贼,这是他们立国的政治纲领,否则,他们的政权就没有合法性,因为曹丕的帝位是汉献帝“禅让”的,并不是像刘备一样“自立”的,只有把他定为汉贼,才能证明自己合法,曹魏篡逆,刘备要把一个篡逆之人提出来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究竟是什么用意?
或者说,在刘备和诸葛亮这个层面上,不可能真正把曹丕当作篡逆之人,事虽如此,但这仅限于两人之间议论人和事,不会上升到国家大事或者政治层面,刘备的遗嘱是皇帝的政治交代,所说是皇帝的继位人选,还有其他人在场,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说出来的,也就是说,皇帝的遗嘱是说给天下人听的,不是悄悄话。
那么,刘备在遗嘱当中提出曹丕,是真有所指吗?还是让我们看看,刘备死后诸葛亮都干了些什么?诸葛亮死后,刘禅又是怎样对待这个“相父”的
是刘禅这个人真的草包无能,一点儿政事也不懂吗?那就看看他在诸葛亮死后都干了些什么?
诸葛亮死后,蒋琬担任了“尚书令”,“总统国事”,但蒋琬却没有诸葛亮的权力待遇,他开始没有“开府”,就是自己不是“独立办公”。
建兴十四年,刘禅到湔县观看汶水水流,十天后返回成都,这表明,他终于走出皇宫,可以亲自巡视自己的这个国家了,延熙元年(公元238),立刘璿为太子,延熙九年(公元246),蒋琬死后,刘禅“自摄国事”,也就是自己来发号施令管理国家了。
回过头来再说把诸葛亮比曹丕,诸葛亮会像曹丕一样篡夺蜀汉吗?肯定不会,因为一切假设都不是事实,事实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诸葛亮不会篡汉,不代表刘备没有这个担心,刘备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和汉献帝相比,不具有丝毫优势,诸葛亮和曹操相比,各方面条件都要优越得多。
刘备是过来人,他知道曹操没有废掉汉献帝,不是他没有能力,也不是不具备条件,只不过他另有自己的想法而已,这个想法就是:他只做汉臣,可是他的儿子曹丕废掉了汉献帝,你能说这是曹丕对曹操的“大逆不道”吗?而刘备死的时候,诸葛亮已经过继了哥哥的次子诸葛乔,并把他当作“嫡长子”,这时候,诸葛乔十九岁,比刘禅大两岁,谁又敢说刘备不会有这个担心?
古人对刘备的这个遗嘱也有微词,说这是“乱命”,是“诡伪之辞”,只不过刘禅这个人没脑子,不猜疑,太柔弱,反而让他避免了危险罢了,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诸葛亮没有异心的基础上,否则,这事情还真的很难说。
那么,这是刘备临死说的胡话吗?也不是。
实际上,刘备这话非常有深意,可以有两层意思:
对诸葛亮是一种警告,你如果看到我儿子不行,你自己当了皇帝,你就会和曹丕一样,被天下正义之士看成是“逆贼”!所以,诸葛亮赶紧表态说:我一定尽心尽力,效忠到死。
对儿子是一种保护,这个遗嘱就好像是对刘禅说,诸葛亮想当皇帝你就要他当,这是我的意思,你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他,你只要做到了,就能保命,老子是不会杀儿子的。
也是刘禅乖觉,当年就封诸葛亮为武乡侯,还让他“开府治事”(独立办公、独立行政),不久,又让他兼任了首都的行政长官,政事不管大小,都由诸葛亮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