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汉朝为减轻财政负担进行房改 官员利益分毫不损

2016-11-29 13:18:54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汉高祖刚建国那会儿,全国人民不愁没房住,因为政府手里早就攒够了公房,正要一套一套地分给大家,您只需耐着性子排队就是了。那时候,彻侯

汉高祖刚建国那会儿,全国人民不愁没房住,因为政府手里早就攒够了公房,正要一套一套地分给大家,您只需耐着性子排队就是了。那时候,彻侯能分到150宅,关内侯能分到95宅,大庶长能分到90宅,公士能分到2宅,庶人能分到1宅。

庶人是平民,彻侯、关内侯、大庶长、公士都是爵位。这些名词今天念起来很拗口,那时候却像说科长,局长一样自然,不太恰当地类比一下,彻侯相当于部级领导,公士相当于小科员,另外,“宅”是面积单位,约等于1700平方米。也就是说,像彻侯那样的高干,可以分到25万平方米,关内侯可以分到16万平方米,大庶长能分到15万平方米(想来都是连田连宅的大庄园)。之所以有这么多房子可以分,是因为当时人少、地广、房源充足。秦末兵乱,十室九空,留下了大量户绝田宅;汉朝立国后,每年还有一批罚没充公的房产,都可以拿来分配。

但是罚没的房源终归有限,汉高祖、汉惠帝和后来的吕后又太喜欢封赏爵位。干部越来越多,房子却越来越少,为了让干部们住上大房子,就不得不压缩庶人的分房指标。再后来,原有的房子快分完了,每年还要新建一批住房才能满足干部们的需求,而新建住房又加重了财政负担。这时候,不管是为了社会公平,还是为了减轻负担,都有必要来场改革。

改革是汉文帝搞起来的,文帝以后,庶人不再享有分房指标,至于彻侯、关内侯那些首长,房子还是照分不误的,而且仍然是级别越高、面积越大,行政级别必须体现在居住面积上,这也是老早就有的中国特色。这次房改确实减轻了财政的负担,但却没有实现社会的公平。不公平压根儿就是帝制时代的专利,更何况那场房改是由干部们主持的,既没有信息披露机制,也不存在监督,这样的房改不大可能不搞特权,除非干部们觉悟很高,个个都是活雷锋。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