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唐武宗灭佛经济动因 为解钱荒捣毁佛像取铜铸钱

2016-11-29 12:22:49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唐史载:晚唐藩镇割据,政治腐败,贪污成风,经济衰败,民不聊生。武宗帝扬道排佛,为解决多年钱荒,于会昌五年七月,令毁佛寺,捣烂铜像、

唐史载:晚唐藩镇割据,政治腐败,贪污成风,经济衰败,民不聊生。武宗帝扬道排佛,为解决多年钱荒,于会昌五年七月,令毁佛寺,捣烂铜像、铜磬等以此铸钱。由于国力衰落,除少数会昌开元铸造较工整外,其余大量的劣质开元钱已达谷地,甚至畸形、无文钱也来流通充数。

晚唐武宗会昌五年(845),三台(唐朝时为梓州)是蜀内仅有的两个铸钱地之一,背“梓”开元钱实物就是明证。但历代史书中鲜有记载,实物也见得不多,现绵阳、三台史料集上无记录,梓州铸钱这一重要历史也没任何人涉猎,这不能不说是件很遗憾的事。为弘扬三台的历史文化,三台中学退休历史教师谢长沙二十多年来在绵阳、三台境内收集的唐代古泉实物,拓成图片,征集有关资料,试图解以下谜团:背“梓”开元有何特征?铸地在哪?凭什么条件铸钱?本文为谢长沙对背“梓”开元钱的一些探因,以飨读者。

唐开元通宝、乾元重宝,绵阳、三台出土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令其它地方吃惊羡慕,特别是三台县城几乎都出土过。笔者也有幸收藏到六百多品种的开元钱和两百多品种的乾元钱,尤其对会昌背“梓”开元钱情有独钟,已有六十多个不同的品种。面对这些钱币,笔者仔细观察、反复琢磨、对比梳理,根据出土情况、钱文风格、地方特色,结合梓州铸钱历史记载以及晚唐的政治、经济状况来论述。

晚唐铸钱地有哪些地方?

唐史载:晚唐藩镇割据,政治腐败,贪污成风,经济衰败,民不聊生。武宗帝扬道排佛,为解决多年钱荒,于会昌五年七月,令毁佛寺,捣烂铜像、铜磬等以此铸钱。由于国力衰落,除少数会昌开元铸造较工整外,其余大量的劣质开元钱已达谷地,甚至畸形、无文钱也来流通充数。据《新唐书·食货志》载:“淮南节度使李坤请天下以州名铸钱,京师为京钱(大小径寸,如开元通宝),交易禁用旧钱。”这些在钱背上加铸州名的会昌开元钱,仅淮南铸背上“昌”表年号,其它为记地名。如“京”(西安),“洛”(河南),“蓝”(陕西),“兖”(山东),“梁”(山西),“荆”(江陵),“襄”(湖北),“潭”(湖南),“润”(浙江西),“鄂”(湖北),“兴”(兴元府),“洪”(江西),“宣”(安徽),“平”(河北),“广”(广东),“梓”(东川,绵阳三台),“益”(西川,成都),“福”(福建),“丹”(甘肃),“桂”(广西),“永”(湖南),“越”(江苏、浙江)。以上各局钱,绵阳、三台都有出土。

背“梓”开元钱有何特征?

据考察,绵阳、三台出土23种会昌开元钱之多,这在全国来说都是少见的。史书载:会昌开元只铸行了一年,和其它铸地一样,梓州在第二年也停止了铸行。会昌开元铸行如此短暂,存世也不多,历来为藏家追逐的对象,都以收齐23种为荣耀,但收齐成套谈何容易。会昌开元四川仅二炉,即背穿上“益”(成都),背穿上“梓”(三台),“梓”较“益”花色品种多些,铸工也要好些,且还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如题图)。这些稀奇品种在《古钱大辞典》上无记录,实属少见。背“梓”开元钱从钱文看,它继承了盛世开元的风格,是欧阳询书体,书法在篆隶之间,又含楷意,结构严谨,笔画凝重端庄,从工艺制作上说,钱体较精美,铜色纯正,铸字清晰。与其它局的粗陋钱相比,美丑鲜明,是梓州铸钱的亮点。钱币的制作要经过好多道工序,它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也显示了梓州工匠的聪明与智慧。梓州钱都采用翻砂铸造(样钱铸法),金属成分为:铜为83.32%,锡13.56%,铅2.12%,其余为其它金属成分。

为何在梓州铸造钱币?

唐武宗为什么要在梓州鼓炉铸币呢?

第一,梓州地区有丰富的铜矿。据《光绪版·潼川府志·寰宇记》载:“万象山在铜山县(梓州属地)西北之十里,高一里,产铜及空青(炼铜的碳)。”另据《潼川府志·元和志》载:“铜山县有铜矿,历代采铸。”

第二,调制钱监。据《潼川府志·明统志》载:“唐贞观元年,于此(梓州)置铸钱官。”

第三,梓州当时为四川第二大都市。据史书载:“至德二年(757)分置剑南东川节度,辖十二州(包括绵州),乾元二年(759)又增割昌州(大足)、渝州(重庆)、合州(合川)等十五州,八十九县。”(中间有小变化,直到五代前蜀止)辖如此多的州县,铜矿当然就更充足了,为梓州鼓炉铸钱创造了好条件。

第四,交通便利,州有涪、凯、郪江诸河流,水深河宽,可通南北。梓州铸钱管制颇严,从出土钱币看,没私铸钱,这与其它州泛滥的丑陋私铸钱相比,又是一大亮点。

再有,笔者十年前亲眼见绵阳一老藏家一枚精美厚重的背“梓”白铜样钱,说是在三台征得,为三台铸钱又增添了重重一笔。古代都有依山临江铸钱习惯,从各方面证据表明,梓州铸钱点很可能在绵阳至三台沿涪江一带,特别有可能在三台县城。新中国成立后,众多专家、学者先后来绵阳、三台考察过,都一致认为三台历史上曾铸过钱,又特别是唐武宗期间。钱币专家徐力民教授在《四川历代铸币谈》一文精辟地总结出:“从南到北的历代铸钱点为犍为、成都、三台……”

这些观点,是笔者粗浅看法,如有谬误之处,还望读者斧正。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