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的间谍晴雯为什么被王夫人打压惨死?
晴雯是现存的《 红楼梦 》版本里的结局最为完整的一个人物,同时也是广受读者喜爱的一个人物。晴雯只是个丫鬟,而且并非书中主角,但她的地位无可比拟。在书里,她是黛玉的影子,美貌风姿出类拔萃,死后又赢得了宝玉的一首《 芙蓉诔 》,因而连薄命也成了莫大的福分。大多数的读者喜欢晴雯是因为她的个性,尤其是现代的人,更加喜欢这种聪明伶俐、爽直不阿的女子。
晴雯的腰杆为什么那么硬
《 红楼梦 》里的晴雯是整部书中身份特质最奇怪的一个。许多人喜欢她是觉得她没有奴性,具有反抗压迫的精神。可笔者要问:晴雯到底是什么样的身份?怎么偏偏她的腰杆儿那么硬?晴雯第一次正面出场是在第八回,宝玉从梨香院饮酒归来:
晴雯先接出来,笑说道:“好,好,要我研了那些墨,早起高兴,只写了三个字,丢下笔就走了,哄的我们等了一日。快来与我写完这些墨才罢!”宝玉忽然想起早起的事来,因笑道:“我写的那三个字在哪里呢?”晴雯笑道:“这个人可醉了。你头里过那府里去,嘱咐贴在这门斗上,这回子又这么问。我生怕别人贴坏了,我亲自爬高上梯的贴上,这会子还冻的手僵冷的呢。”宝玉听了,笑道:“我忘了。你的手冷,我替你渥着。”说着便伸手携了晴雯的手,同仰首看门斗上新书的三个字。
这一段写得实在是好,把两个小儿女的情态描绘得淋漓尽致。更可爱的是这个晴雯,天真率直,完全没把宝玉当成主子,言语之间称你道我,全无等级界限。当然了,宝玉身边的丫鬟对他都是有些随便的(相对于红楼中的其他主子而言),毕竟宝玉天生就是个愿意为女孩子当奴才的人!不过晴雯的这种“随便”可有点不太一般。如果说袭人对宝玉有些拿捏的话,那是因为两个原因:其一,是从小就在宝玉身边、陪着他长大的人,宝玉对她有一定的依赖性;其二,因为袭人与宝玉有了肉体上的亲密接触,时时处处总爱拿捏一把,宝玉是个重感情的人,自然也买账!可晴雯不一样,她并不是陪着宝玉一起长大的,先是赖嬷嬷这个奴隶的奴隶,后来成了贾母的丫鬟,再后来就跟了宝玉。赖嬷嬷买她的时候已经十岁,所以伺候贾母已经是十岁以后的事情了,并不是从小就伺候宝玉的“老员工”,资历不算深。再者,晴雯自始至终都跟宝玉没有任何肉体关系,她不像袭人那样具有可以拿乔的资本。可晴雯仍旧“很狂”,甚至狂到了怡红院之最的地步,连袭人、麝月、秋纹一干跟宝玉有过那方面关系的丫鬟也比不上她的狂劲儿。原因到底是什么?难道仅仅是因为她的漂亮吗?
当然不是。红楼梦里最不缺的就是美人,没有姿色是无法在里面立足的。晴雯之所以比别的丫鬟傲气,原因就在于她坚实的后台老板——贾母。
有不少评论家说晴雯是贾母为宝玉预备的姨太太人选,这一点没有错。但还不止这一方面,晴雯应该还是贾母放在宝玉屋里的“小秘书”,要随时汇报工作的。晴雯一进大观园工作就已经被划定了,绝非简单的仆役。书中曾有两次写到晴雯的指甲,一次是在第五十一回晴雯生病,胡庸医为晴雯把脉一段文字:“晴雯从幔中伸出手去。那大夫见了这只手上有两根指甲,足有二三寸长,尚有金凤花染的通红的痕迹。”另一次是在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一段文字中,宝玉去探望晴雯,临走前“晴雯拭泪,就伸手取了剪,将左手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铰下”。书中对于其他女孩子的描写,不论是小姐还是丫鬟,都没有再提及第二人有晴雯这样的一副指甲。众所周知,身为丫鬟奴婢是得干活的,两三寸长的指甲在手,能拿什么针捻什么线?即使日常起居也不方便。印象中,似乎清宫中的慈禧老佛爷也有这样的指甲,不是养尊处优之人,没有这样好的“保养”。天天干活的人,恐怕两三毫米的指甲都嫌碍事,更别提两三寸了。用袭人的话说,晴雯懒得“横针不动,竖线不拈”,整部书始终在说晴雯心灵手巧,心灵倒是有不少的描写,真正手巧的只有病补孔雀裘那一回里的精彩演出。让人不禁想问:宝玉房里的丫鬟真这么享福吗?连史湘云、薛宝钗这样的正牌主子小姐都得半夜做针线,怎么这个丫鬟倒做起主子来了?难道没有人管她吗?
当然不是了。怡红院中的丫头并不都像晴雯那样。袭人的针线活从来也没断过,秋纹、碧痕甚至还担过水,可见她们并非一天到晚都是闲着的。可晴雯就这么闲着了,不光没有人管,连说也没有人说。虽说袭人是怡红院里名副其实的女主人,可这个女主人也有一怕:晴雯。袭人心里当然是深恨晴雯的,可又不敢表现出来。晴雯是怡红院里的一个监督者,贾母让她过来就是为了让她做自己的“耳报神”,以便于了解宝玉以及和宝玉相关的一切情况。第二十回中:
宝玉听了这话,公然又是一个袭人。因笑道:“我在这里坐着,你放心去罢。”麝月道:“你既在这里,越发不用去了,咱们两个说话顽笑岂不好?”宝玉笑道:“咱两个作什么呢?怪没意思的,也罢了,早上你说头痒,这会子没什么事,我替你篦头罢。”麝月听了便道:“就是这样。”说着,将文具镜匣搬来,卸去钗钏,打开头发,宝玉拿了篦子替他一一的梳篦。
只篦了三五下,只见晴雯忙忙走进来取钱。一见了他两个,便冷笑道:“哦,交杯盏还没吃,倒上头了!”宝玉笑道:“你来,我也替你篦一篦。”晴雯道:“我没那么大福。”说着,拿了钱,便摔帘子出去了。
宝玉在麝月身后,麝月对镜,二人在镜内相视。宝玉便向镜内笑道:“满屋里就只是他磨牙。”麝月听说,忙向镜中摆手,宝玉会意。忽听唿一声帘子响,晴雯又跑进来问道:“我怎么磨牙了?咱们倒得说说。”麝月笑道:“你去你的罢,又来问人了。”晴雯笑道:“你又护着。你们那瞒神弄鬼的,我都知道。等我捞回本儿来再说话。”说着,一径出去了。
晴雯的锋利在怡红院里可谓人人皆知的,麝月自然不愿意多招惹她。而晴雯那句“你们那瞒神弄鬼的,我都知道”绝对不是泛泛之语,晴雯之所以“知道”,是因为她的工作使命使然,否则麝月不会“忙向镜中摆手”示意宝玉莫要多言,实际上也是对晴雯的三分忌怕。当然这也是晴雯不会做人的地方,既然知道,何必多讲,又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这丫头心直口快,不免给别人造成尴尬,更不免频频为自己树敌。
以晴雯和袭人对照来看,晴雯一身傲骨却难免尖刻,袭人虽有媚骨却善笼络,麝月、秋纹等为求自保焉能不投靠袭人?若是投靠了“眼里不容沙子”的晴雯,恐怕一个一个都逃不了收拾铺盖走人的下场。一个单位中的高层管理者,一般都秉承着中庸的思想,唯此才能够兼顾各方的平衡。像晴雯这样,即便才高八斗,也难堪重用,因为和谐社会需要的更多是“忍性”,而不是“锐性”!
晴雯被逐而亡的疑案
晴袭二人是红楼中两个联系得最紧密的丫鬟,如同黛玉、宝钗,是很难分开解读的。说起晴雯,自然不能不说袭人。大部分的研究者都认为,晴雯的被逐是和袭人的告密脱不了干系的,袭人因此背了两百年的骂名。《 红楼梦 》第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一段是晴雯正传,俞平伯先生曾说,此回的晴雯颇有诸葛丞相“鞠躬尽瘁”之风,在袭人看来真是心腹大患,叫她如何能够放得下。就如同香菱之于夏金桂,是莫大的威胁,袭人难免心生“宋太祖灭南唐之意”。
当然,持俞平伯先生这种观点的人还有万万千,晴雯被逐之后,乃至宝玉也怀疑到了袭人头上,实在不敢说袭人是百分之百的清白。即便如此,袭人陷害晴雯也只能算是桩疑案,有嫌疑,但无证据。而且从文中来看,袭人虽势利心强,却并非那种良知全无的女子,金钏死后,念及曾经的友谊,不禁伤心落泪,可见对于晴雯,不是万不得已,倒也不至于狠心陷害。时至今日,晴雯真正的被逐原因还是疑案待解。
也许真像有些研究者所说的那样,晴雯纯是受了黛玉的牵连,千不该万不该“眉眼像极了林妹妹”,惹得王夫人气急败坏,要杀鸡儆猴。毕竟王夫人也是个尴尬人物,而且不亚于邢夫人。邢夫人无儿无女,又是个继室,难免气短。
可王夫人不同,堂堂荣国府的当家夫人,贵妃娘娘的亲妈,四大家族的出身,哪一样都够她享用一世,可她就是不得意。虽有个贵妃女儿,可远在宫里,事事不能替她作主,生了个宝贝儿子,又被婆婆霸占,想亲近一下也不容易。再加上儿子宝玉屋里的丫鬟都是贾母指派的,王夫人想安插自己人又没这个权力。可儿子如果一直这么按照婆婆的意愿长大,将来就必定完全跟自己这个当妈的不一条路线了。王夫人着急,只能从敌人的阵营里搞同化,这才降伏了袭人。袭人实在是个好下属,实实在在为王夫人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晴雯不一样,她的身份和袭人差不多,是贾母正宗嫡派亲信,袭人只是半道上投靠了王夫人,按理说晴雯的地位要比袭人牢靠,可偏偏没落下好结果!究其原因,晴雯实在不是一个“好间谍”!
相信贾母也的确是从晴雯那里了解到一些情况的,比如宝钗。贾母之所以不喜欢宝钗,除了她的性格及家庭因素之外,恐怕还有别的原因。比如“半夜三更跑到宝玉房里坐着”,经常拿着自己的金锁暗示和宝玉的玉是一对儿,诸如此类。相信在这些地方,晴雯还是做了一些贡献的。但晴雯输就输在把怡红院的斗争形势想象得太过简单,或者说她的心里还存有慈悲,反正贾母面前,她并没有出卖过一个同事,甚至不如宝玉的王嬷嬷汇报工作细致。
在王嬷嬷的嘴里袭人是个“狐媚子,专门勾引宝玉”,这话传到贾母耳朵里,肯定会对袭人的印象大打折扣。但王嬷嬷是个糊涂的人,对她的话贾母只会半信半疑。虽然对晴雯寄予厚望,最终贾母还是失望了,聪明伶俐如晴雯,却没有能够完成好如此简单的任务,实在引人深思。可见,心怀坦荡的晴雯,从心底里不喜欢尔虞我诈的*,虽然目不识丁,却有着浪漫的诗人气质,然而在荣国府这样的名利场中,诗人气质也是最容易导致失败的性格特质。
当晴雯被王夫人逐出贾府时,贾母未必不知情,只不过由于环境原因,不得不忍心漠视晴雯的危险处境。如果贾母说句话,晴雯绝不至于惨死收场。可见,做间谍的风险是极大的,革命成功了,是千古功臣,一旦失败,将遭受双重打击!
不管怎么说,贾母喜欢的仍然是像晴雯这样纯真率直型的女孩子,而不是袭人那样说一套做一套的人。所以王夫人撵走了晴雯,是出于一种挑战,跟贾母提了个醒儿:我也有权利管理儿子的生活,宝玉也有我的一半!不然,单凭一个晴雯,肯定是不可能引起王夫人这么大火气的。
大观园里的丫鬟狂一点又有什么关系?王夫人房里的金钏、玉钏的狂劲儿比起晴雯来也不相上下,怎么王夫人也觉得她们“和自己亲生女儿差不多”呢?撵走了晴雯,贾母当然不高兴,可王夫人说,老太太的眼光是不错的,可女大十八变。有本事的人,未免就有些调歪。这话是说给贾母听的,嘴上说的是晴雯,实际上连黛玉也捎上了。
是啊,有本事的人,黛玉这样的才女自然比晴雯更有本事,撵走了晴雯,下一个就轮到黛玉了!果然,一年后,林黛玉也魂归了离恨天。晴雯还是黛玉,她们的死都是理想主义最终败给了现实主义的结果。晴雯的悲剧告诉读者,在黑暗的世界中,光明是一种希望,也是一种绝望。如果活在现代,晴雯、黛玉一定大有作为,但生在封建社会,越聪明灵秀的女子越要承受更多的不幸!会做人比会做诗重要,即便今天,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