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明朝兵部尚书张凤翼 为避战败罪责 狂吃泻药自杀

2016-11-28 12:58:26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晚明的官场上,党争激烈,人浮于事,真正能踏实做事的人少之又少,到处弥漫着一股腐朽的气息,像上面所说的这种笑话时有发生。而与上面所说

晚明的官场上,党争激烈,人浮于事,真正能踏实做事的人少之又少,到处弥漫着一股腐朽的气息,像上面所说的这种笑话时有发生。而与上面所说的“上下相蒙”之事相比,官场上的用人不当,滥竽充数,才是晚明官场日趋没落的更关键因素。

崇祯八年(1635年),大明兵部又迎来了一位新领导——兵部尚书张凤翼。张凤翼,山西代州人,虽身居高位,却才能平平,又时常自作聪明,因而常常闹出笑话。

一日,张凤翼在朝房遇见了给事中孙晋,看他愁眉苦脸的,便热心地上前询问。原来,孙晋是南直隶桐城(今安徽桐城)人,他听说从陕西跑出来的农民军已经开始在河南、皖北一带活动了,便十分担心自己的家乡也会被农民军“光顾”,因而愁眉苦脸,郁郁寡欢。

张凤翼了解到情况之后,表示非常同情孙晋,便想安慰安慰他,可他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到什么合适的话来安慰孙晋。最后,在苦思冥想了很久之后,张凤翼终于想出了安慰之词,可令他没想到的是,他的话一出口,便让自己成了笑柄。

张凤翼对孙晋说:“孙公您是南方人,您担心什么啊?流贼都是西北人,他们吃不惯南方的大米,他们骑的马也不吃江南的草!”想来张凤翼是想用“水土不服”这个理论来安慰孙晋,结果却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一众同僚听说之后也都笑得不行。

可张凤翼的幼稚可笑还远不止此,崇祯九年(1636年),清兵再次越过长城,向明朝内地进犯。兵部尚书张凤翼部署失当,明军屡败,溃不成军,多处重要关隘、城镇陷落。崇祯皇帝听说之后,非常恼火。万不得已之下,身为兵部尚书的张凤翼,只好硬着头皮请求外出督师,进击清兵,得到崇祯皇帝批准。

然而,张凤翼虽然主动请缨,可他对行军打仗一事却一窍不通,到了地方啥也没干,啥也干不成,结果导致清兵连破几十座城池,无数百姓和财物被杀掠、掳走,明朝损失惨重。

张凤翼虽然打仗不行,但政治头脑还行,他觉得自己犯了这么大的错,回朝之后肯定必死无疑,到时候西市问斩,身后骂名必然滚滚而来。为了避免出现身败名裂的下场,还在指挥作战的时候,张凤翼就开始每天吃大黄,搞得自己腹泻不止,以此来自杀,最终也非常如愿地在清军刚退走之后便死去了。

张凤翼的如意算盘是这样打的,如果他现在能死在外出督师期间,那他至少也是个“因公殉职”,正所谓“一俊遮百丑”,到时候朝廷追究责任,肯定不会跟自己这个死人为难,而且这样不但能保全自己的家人,自己也能在后世留一个美名。张凤翼认为这样死去是不幸中的“大幸”。

当时,前任兵部尚书、时任蓟辽总督的梁廷栋也和张凤翼有同样的想法,也如法炮制,每天吃大黄自杀。接连两任兵部尚书都是这种货色,明朝不败才是怪事。

可令张凤翼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千算万算,什么都算上了,就是算漏了自己的幕后大老板——首辅温体仁。

在清军退走之后,朝廷开始追究责任。而因为温体仁的插手,刑部最终对张凤翼给出的处理意见竟然是“无罪免议”!也就是说,自作聪明、狂吃大黄自杀的张凤翼白白丢了自己的性命。也正因为此,当时的人在听说了张凤翼的事迹之后,都笑他“死亦不幸矣”!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