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真实的赤壁之战:以少胜多 奠定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其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基础”。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这场战役双方兵力很悬殊,曹操一方投入的兵力有三四十万,有的甚至认为多达八十万,战役的过程也复杂跌荡,从舌战群儒、借东风、草船借箭到连环计、蒋干盗书、周瑜打黄盖、华容道等,一曲三折、波谲云诡。但根据对史料的分析,这场战役曹操并没有把孙权作为对手,所以规模也没有那么大,过程也不复杂,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大部分都是没有的,甚至结果也没有那么严重,距离“三分天下”还相当远。总之,这是一场目标、规模、过程、结果都被高估的战役。
一、战役目标被高估,曹操想打的其实只是“夏口之战”
建安十三年(208)初,曹操结束北征乌桓之战回到邺县,虽然打了大胜仗,但曹操或许发现在战略上他被动了,为准备北征花了很大精力,仅在冀州、幽州一带大修运河就耗费了数年时间。由于把战略重点放在了北边,刘表、刘备得以喘息,更可怕是的孙权在江东进一步崛起,曹操坐不住了。只准备了几个月曹操就率兵南下了,不过他的运气不错,刘表在关键时刻死了,继位的刘琮主动投降,刘备被迫南逃,曹操不费大力气就取得了襄阳、江陵等荆州重镇,尤其是占领了刘表的后勤基地和水军基地江陵,让他在长江之上也无所畏惧起来。
在江陵,曹操召开军事会议研究下一步的行动,也许胜利来得超出预料,所以曹操的智囊和武将们普遍比较乐观,除贾诩等个别人外,大家都认为应趁胜追击,有人还认为孙权不会与刘备联合,会把刘备杀了向曹操示好。这种奇怪的想法其实也不奇怪,就有不到一年之前,袁绍的两个儿子在曹操追击下逃到了辽东,想投奔公孙康,公孙康慑于曹军的威严把二袁杀了,首级呈来。乐观人士估计,在气势如虹的曹军面前,孙权就是第二个公孙康。
此时已进入冬季,北方将士已出现有人水土不服的症状,但这些都没有阻止曹操进军的决心,在江陵的曹军主力于是出发了,他们大部分人是坐船东进的,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和体力,但他们进军的目标不是什么赤壁,这个鬼地方曹军将士们大概还很少有人听说过。他们的目标更不是江东,孙权的地盘还很遥远,刚刚拿下荆州,不到3个月就再发动一次江东之战,曹操再自信再狂妄,也不会这么用兵。那么,曹军的战役目标是哪里呢?
是夏口。汉水下游亦称夏水,夏口即夏水入长江之处,也就是今武汉所在的位置,刘备和刘表的另一个儿子刘琦在这里,曹操其实下面想打的是一场“夏口战役”,以消灭刘备、刘琦为目的,如果此战役目标达成,他才算彻底取得了荆州。
有人认为不对,曹操不是给孙权写了一封信吗?信中提到自己正率八十万大军前来,要找孙权“会猎”。这封信的确是有的,不只是在演义里,但正是这封信说明曹操不可能直接把孙权作为对手,这封信可以理解为挑战书,但它更像一封恐吓信,曹操担心孙权与刘备、刘琦联合,所以才写信来吓阻,当时孙权及其主力在柴桑即今九江一带,距夏口尚有数百里,曹操如果真想跟孙权“会猎”,那也应该在夏口之战结束后,况且真要动手的话,还写不写信告知就很难说了。
所以,曹操此行只想打一场“夏口战役”,消灭孙权不是此战的目标。
二、战役规模被高估,其实双方兵力算不上“悬殊”
当初,曹操为追击刘备而率一部分人马先来到了江陵,曹军的主力还在襄阳一带,以后陆续有一部分人马到了江陵,加上刘表在江陵的水、陆两军,曹军整个荆州地区的人马被分成了两大部分,襄阳附近的姑且称“北路兵团”,江陵附近的姑且称“西路兵团”。
来看看这两个兵团的大致兵力。
根据《三国志》各人传记中的记载,随曹操南下的主力包括曹纯、曹真、曹休统领的虎豹骑,许褚统率的宿卫军,以及徐晃、满宠、任峻各部。徐晃此时的军职是横野将军,满宠是奋威将军,任峻是长水校尉,也就是说曹操亲自带来的这一路大体上有两个“军”,再加上数千人的虎豹骑和一部分宿卫军,任峻的水军应该是曹操在北方训练出来的,人数不会太多,以上各部加在一起说五万都是高估。
除此之外就是原荆州的水军,大体上有两三万人左右,有各式战船数千艘,基本上都参加了即将开始的江夏战役,加上一部分陆军,至多也就在五万上下。
在江陵曹操手里有十万人左右,这其实不少了,官渡之战他直接投入的总兵力也没有这么多,收拾夏口的刘备和刘琦足够了。当然曹操不能把这些人马都带走,他留曹仁守江陵,从此地穿越如今的三峡库区即可到达益州,刘璋虽然表面臣服,但不得不留上一手,所以让曹仁守在这里监视上游的情况。事实证明,幸好有了这个布置,否则曹操有可能回不来了。
所以,曹操从江陵带走的主力,应该在七、八万之间。
北路兵团包括于禁、张辽、张郃、乐进、路招、朱灵、冯楷各部,他们此时的军职全部是将军,其中于禁是虎威将军,张辽是荡寇将军,张郃是平狄将军,乐进是折冲将军,路招是扬武将军,冯楷是奋威将军。也就是说北路兵团主力是这七个“军”,按照汉代军制一个“军”满编状态下有一万多人,这个兵团约十万人左右。这几位“军长”都是特别能打的猛人,除了冯楷事迹较少之外,其余各位都身经百战、功绩赫赫。一般这样的猛将不免都有点脾气,他们对曹操一向忠心耿耿,也服服帖帖,但是除了曹操之外能镇住他们的恐怕就没有几个了。
曹操考虑再三,把给自己当过办公室主任(司空主簿)的赵俨派过去担任北路兵团联席参谋长(都督护军),起协调联系作用。西路兵团东进的同时,曹操命北路兵团沿汉水而下,目标也是夏口,曹操的打算是两支人马在夏口会合,把刘备、刘琦彻底消灭。
综合来看曹军主力有两支,总人数不到二十万。周瑜为孙权分析敌情时,说曹军主力远没有八十万,大约二十多万,其中十五六万是自己带来的,荆州降卒有七八万(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应该说,作为密切关注曹军动态的高级将领,周瑜的判断是大致不错的。再说孙刘联军,孙权请周瑜任联军总指挥时,周瑜向孙权提出要五万人,孙权一下子拿不出来,只能先交给他三万人,刘备所部此时已不到一万人,刘琦所部约一万多人,三方相加约五万人左右。面对弱势周瑜很聪明,没有在夏口摆好阵式等曹军来,他主动出击,过夏口迎着曹军的西路兵团求战,双方相遇于赤壁,这时曹军的北路兵团还在汉水。
所以,直接参加赤壁之战的双方兵力对比应该是五万对八万,说“悬殊”比较勉强。
三、战役复杂程度被高估,其实只是一场遭遇战
长江上两支大军相向而行:从上游顺江而下的是曹军的西部兵团,由曹操亲自率领;从下游逆流而上的,是孙刘联军,由周瑜指挥。一方志在必得,一方斗志昂扬,两支大军终于在长江上相遇了,相遇地方大家都知道,名叫赤壁。
这个地方的具体位置历来有争论,归纳起来居然有二十多种说法,比较集中的有五种,包括蒲圻赤壁、江夏赤壁、汉阳赤壁、汉川赤壁、嘉鱼赤壁等,它们不仅有在长江上的,还有在汉水之上的。一般来说,现在公认的地方是湖北省蒲圻县,如今该地已改名为赤壁市。如果从曹军出发地江陵算起,以曹操的目的地夏口为终点,蒲圻赤壁大体位于其四分之三处,曹操率水军走了四分之三的路,眼看快到夏口,遇到了周瑜率领的孙刘联军。
此时是建安十三年(208年)农历十月,十二年前,刚刚挑起家族事业重任的孙策向张纮求教,张纮向孙策提出了著名的“江都对”;前不久,刘备向诸葛亮求教,诸葛亮提出了更著名的“隆中对”。在这两份战略规划书里都提到了荆州,其支点就是占据荆州,然后谋求发展,而眼下即将开战的这一仗,决定他们提出的设想是现实还是空想。
然而,正史对这一仗的记载却十分简单,全部检索出来也就那么几段:
《后汉书》汉献帝纪:十月一日,发生了日食。曹操率水军讨伐孙权,孙权命周瑜将其击败于乌林、赤壁。(冬十月癸未朔,日有食之。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
《三国志》武帝纪:曹操率军到达赤壁,与刘备交战,失利。这个时候发生了大瘟疫,将士死了很多,于是撤军。(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三国志》吴主传:命令周瑜和程普为正副总指挥,各率一万人,与刘备一块进军,和曹操遭遇于赤壁,大破曹军。曹操把剩下的船烧了,之后撤退,士卒中发生了饥饿和瘟疫,死了一大半人。(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三国志》先主传:和曹操战于赤壁,把他击败,烧了他的战船。刘备与吴军水陆并进,一直追到南郡,此时发生了瘟疫,曹军死了不少,曹操撤回北方。(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
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三国志》诸葛亮传:孙权大喜,随即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水军三万人,随同诸葛亮一块见刘备,联合抵抗曹操。曹操败于赤壁,率军撤回邺县。(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
此外,《三国志》甘宁传、吕蒙传、黄盖传和关羽传等也记载着赤壁之战的内容,但也都是潦潦数语而已。这些记载不仅十分简单,而且有多处自相矛盾。关于战斗发生的地点,除了赤壁以外,又出来个乌林,此地位于如今的湖北省洪湖县,在长江以北,与赤壁隔江相望;关于作战对象,有说曹操与刘备交战的,有说曹操讨伐孙权的;关于战斗的结果,有说曹操被打败的,有说曹操自己撤退的。
仅有上面这些史实似乎勾勒不出来赤壁之战的全貌,但史实的确如此,看起来不像一场有谋划的大战役,而是一场没有准备好仓促打起来的遭遇战。围绕这场大战的其它故事,如舌战群儒、借东风、草船借箭、蒋干盗书、周瑜打黄盖、关羽义释曹操等等,都在史书上查无出处。
四、战役结果被高估,其实只是“三分荆州”
赤壁之战是一场遭遇战,甚至算不上一场战役,曹操的确被打败了,但即使全军覆没,失去的也只是一个西进兵团,他很快退回江陵,北路兵团也全数退回到襄阳。此时在荆州曹军主力仍有十几万,超过孙刘联军总和,荆州最重要的三座城池襄阳、宛城和江陵也尽在曹军掌握之中,说一场赤壁之战就彻底打败了曹操,马上出现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显得十分夸张。
对孙权和刘备来说,现在还根本不可能幻想什么“三分天下”,他们的目标是把曹操的势力从荆州挤走,至少也要把江陵夺过来,占领整个长江防线。但曹操没有从江陵撤军的意思,孙权不得已,亲自率军攻击曹军的左翼,在合肥一线开辟新战场,曹操无力兼顾,在坚持了一年多之后,最终放弃了江陵,但荆州重镇襄阳、宛城仍在曹军手中。
赤壁之战后孙权抢地盘的速度最快,先后设置了三个郡,基本控制了从今九江到宜昌一段的长江防线,给刘备的只有半个南郡。
赤壁之战结束两年后,刘备冒险出使江东,从孙权手中又“借”来半个南郡,遂以公安为基地不断扩展势力,占有了荆州的江南四郡,才算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
之后荆州的局面相对稳定下来,原荆州七郡里曹操占有整个南阳郡和南郡的一部,孙权占有江夏郡和其他一些地方,刘备占有大部分南郡以及零陵郡、长沙郡、桂阳郡和武陵郡,三家瓜分了荆州。
刘备在荆州新设了襄阳郡、宜都郡,孙权新设了彭泽郡、汉昌郡,曹操新设了章陵郡、南乡郡。荆州的格局依然很复杂,“三分天下”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三分”,应该在刘备进入益州之后,赤壁之战五年后的建安十八年(213),刘备在益州北部的葭萌关即今广元昭化古城起兵取成都,这才正式拉开了“天下三分”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