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霸天下还是王天下 摆在国君面前的选择题

2016-11-27 13:56:17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春秋时的孔子,作为儒家的开山鼻祖,被后世尊为“孔圣人”,为何在春秋时却不得重用,周游列国,惶惶如丧家之犬?战国时的秦国,重用商鞅、

春秋时的孔子,作为儒家的开山鼻祖,被后世尊为“孔圣人”,为何在春秋时却不得重用,周游列国,惶惶如丧家之犬?战国时的秦国,重用商鞅、李斯等法家大佬,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可为何大秦朝只活了短短的14年,就寿终正寝了?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咱们暂且搁一搁,后面再说。我先说两个概念:“王天下”和“霸天下”。

自古以来,摆在国君面前的治国之道,一直有两个几乎是截然相反的路标:王天下、霸天下。

“王天下”,其核心就是以“德”治天下。“德”怎么治天下呢?很简单,大家都对你心服口服,自然就不治而治了。怎么让大家心服口服呢?“仁者,天下无敌”。“王天下”是儒家的理想。大家知道,儒家的理论基础是“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说,大家都是好人,或者都可以变成好人,因此,你好,我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如果好人的比例占绝大部分,这个理想是可以勉强实现的。但问题是,如果大多数人都是坏蛋时,那么,“王天下”就会变成了“亡天下”。

“霸天下”,其核心是以“力”治天下。谁的拳头大,就谁说了算。不服?那就把你打服。“霸天下”是法家的主张。大家知道,法家的理论基础与儒家正好相反,它相信的是“人之初,性本恶”,既然大家都是坏蛋,或者说最终都会变成坏蛋,那就别来虚的了,咱们直接找寻人性的弱点吧。法家找到的人性弱点是什么呢?趋利避害。

为了利用这个弱点,法家最大程度地使用了“赏”和“罚”这两个手段,韩非子称之为“二柄”。“赏”到你不想与我做“恶”,“罚”到你不敢与我做“恶”。这两个把柄握在手里,就吃定你了。

问题是,法家的这些手段都太激烈了。如果大多数人只想过一点平静、平凡的生活,不想求赏,也不想担惊受怕地被你吓唬,那么,法家的这套可能就失灵了。

好了,写到这里,文章开始的那两个问题已经有答案了吧?孔子身处乱世,连年争战,他却把大家都当成好人,希望大家不打架、不骂人,争当三好学生,怎么可能呢?而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从战火中走出来的老百姓都累了,想安安静静地过点小日子,可您老人家还是整天激烈地折腾人,不是修长城就是建坟墓的,那么不好意思,大家就要愤怒了。愤怒的力量是很大的。即便搞不掉你,也要搞掉你的儿子。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句话,就是法家面临的困境。

不过,自汉武帝之后,好多国君都学聪明了,把单选题做成了多选题,他们来了个儒、法结合,“外儒内法”,或者说,“阳儒阴法”,两手抓,两手都很硬。面对善良的老百姓,就推行儒家的“仁”;面对心怀不轨的对手,采取法家的“霸”术。

当然,这是在和平的情况下。一旦天下大乱,儒家就会以最快的速度被抛弃,而法家会独占鳌头。

最后再说一个花絮:三国时的刘备,大家都很熟,此君以“仁义道德”著称,但他在开给儿子阿斗的书单中,却全是韩非子、商鞅、管仲等法家大佬的著作。那么问题来了,他自己读没读过这些大佬的书呢?这事儿太耐人寻味了。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