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明清文人热衷皇室八卦 称朱棣并非马皇后亲生

2016-11-26 17:13:35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600多年前,朱元璋将自己的陵寝选定在钟山南麓的独龙阜,自此,钟山获得后世帝王的特殊关爱,就连清朝皇帝康熙、乾隆南巡时,也特地前往明

600多年前,朱元璋将自己的陵寝选定在钟山南麓的独龙阜,自此,钟山获得后世帝王的特殊关爱,就连清朝皇帝康熙、乾隆南巡时,也特地前往明孝陵祭拜。另一方面,钟山王气也引来无数文人探秘,他们在游玩时和祭拜之余,对皇室的八卦津津乐道,并堂而皇之地将其诉诸文字。

朱元璋为自己

在钟山南麓选定陵寝

有人请奏迁走旁边的孙权墓,朱元璋说:“孙权亦是好汉,留他守门。”

明人张岱在他的《钟山》一文中,记述了自己游玩钟山的经过。

张岱写道:“钟山上有云气,浮浮冉冉,红紫之间,人言王气,龙蜕藏之。高皇帝与刘诚意、徐中山、汤东瓯定寝穴,各志其处,藏袖中。三人合,穴遂定。门左有孙权墓,请徙。太祖曰:‘孙权亦是好汉,留他守门。’”当初,明太祖朱元璋带领刘伯温、徐达、汤和前往钟山,让他们帮自己选陵。三个人各自选好地方,藏在袖子里。结果,三人不约而同地选中了同一个地方,皇陵的位置就定了下来。选定的皇陵左边有孙权墓,有人请求将它迁走。太祖却不同意,说:“孙权亦是好汉,留他守门。”

根据张岱的记载,明太祖陵破土动工后,挖到了梁代高僧志公和尚塔。志公和尚的真身居然保存完好,指甲绕身体好几圈。军士想把它搬走,却怎么也搬不动。于是,太祖举行仪式,许诺给他金棺银椁,田地三百六十亩,奉香火,并另造灵谷寺塔。这样,才将志公和尚的真身迁走。

张岱前去游玩时,明孝陵建成已有200多年。张岱看到,孝陵的飨殿内,供奉有成祖生母碽妃的位子。张岱由此想到皇宫的一段秘闻:成祖本是碽妃的儿子,但他出生后,却被孝慈皇后(马皇后)秘密地据为己有,很长一段时间里,成祖的身世不为人知。

朱棣多次亲往灵谷寺为百姓祈福

灵谷寺塔显灵,出现了两个金光灿灿的塔影

张岱所写的八卦是否属实,后世争议颇多,成祖的亲生母亲到底是谁,至今也没有定论。不过,朱元璋钟情钟山,倒是千真万确。当初,他亲自定名的灵谷寺建好后,他还写下《灵谷寺记》以表纪念。

朱元璋如此描写自己的灵谷寺之行:“然一日洁已而往礼视,去将近刹余里,俄谷深处,岚霞之抄,出一浮屠,又一里,即将近三门,立骑四顾,见山环水迂,禽兽之所以,果然左群山右峻岭……”朱元璋笔下的灵谷寺,是一个风景优美、山环水绕,佛塔高耸的佛教胜地,朱元璋去之前,还要焚香沐浴,将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父皇朱元璋敕造的灵谷寺,成祖朱棣在夺得天下后,也时常驾临。《钟山诗文集》中,收集了一篇朱棣的《致大宝法王书》,记录了他在灵谷寺一段奇特的经历。

永乐五年(1407年)四月十五,朱棣驾临灵谷寺,寻找曾经显灵的灵谷塔影。到了灵谷寺,朱棣默念“愿祝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吉祥如意,若果鉴朕诚心,则示塔影一”。说完,就出现了一个塔影。朱棣又默念“愿天下太平,五谷丰登,家给人足,民不夭阏,物无疵疠。若果遂朕心,更示塔影一”。令人称奇的是,朱棣这番为民祈愿的话落地,便真的又出现了一个塔影。一座塔两个影,都放射出光芒万丈,眼前一片金灿灿,看得朱棣如痴如醉。此后,朱棣又多次来到灵谷寺,观赏许愿。种种奇异的显灵事件,让朱棣忍不住大赞吉祥,并感叹“朕心欢喜,难以名言”。

虽然朱棣文章里讲得煞有介事,但是《钟山诗文集》的编纂者吴小铁认为,这多半是朱棣为粉饰太平、标榜正统而作。

爱江山更爱美人的顺治帝欲祭拜明孝陵

未亲临,派遣翰林学士白胤谦前往祭奠

康熙和乾隆南巡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而据正史书记载,这两位皇帝确实多次南巡。南巡途中,他们均多次在南京逗留,并亲自率领大臣祭拜明孝陵。大清皇帝会以什么样的礼仪来祭奠大明皇帝呢?清代户部尚书张玉书曾随康熙祭拜明孝陵,他在《圣驾诣明太祖陵颂》中,详细记载了康熙二十三年,皇帝祭拜明孝陵的经过。

“冬十一月癸亥,法驾诣陵。及门降辇。既入,升自右阶。入殿,行三跪九叩礼。既兴从殿后入神路门。所司设芗几于升仙桥,侍臣奉爵,上亲酹酒三,仍拜如前。”

康熙二十三年冬,康熙率人来祭拜明孝陵。快到大门时,康熙就命人落轿。进大门之后,康熙沿着右边的台阶上去。进入大殿后,行三跪九叩的大礼。随后,康熙从大殿后进入神道大门。这时候,早有人摆好了祭桌,康熙接过侍臣捧上来的酒杯,以酒浇地三次,以示祭拜。随后,康熙再次行三跪九叩的大礼。

康熙祭奠明孝陵的行为,让汉人很是感动。清人王士祯《亲谒孝陵》中记载,康熙在拜谒明孝陵后,谦卑地沿着甬道旁行而出。随后,他对守陵人加以封赏,并明令禁止在钟山采伐树木,还让地方官派人加以巡查保卫明孝陵。汉族百姓听到康熙的谕旨后,都感动得落泪。

如今,在明孝陵的碑殿内,有五方石碑,就是康熙与乾隆先后南巡时所立。实际上,早在康熙之前,那位爱美人胜过爱江山的顺治帝就很重视明孝陵。《康熙江宁府志》所收的《遣祭文》就出自顺治皇帝之手,祭文说:“顺治八年,岁次辛卯,四月丁未朔,越七月癸丑,皇帝谨遣内翰林弘文院侍读学士白胤谦,致祭于明太祖。”

原来,顺治帝因各种原因,未能亲往明孝陵祭拜,就特地派遣汉族大臣白胤谦代往祭拜。这位白胤谦是明朝翰林,入清后,虽然因性格耿直、秉公执法多次得罪顺治帝,但又颇得顺治信任。派他来祭奠明孝陵,是再合适不过了。

洪秀全祭拜明孝陵

誓言北征

北征梦想最终被老对头曾国藩彻底粉碎

清代道光年间,国家面临内忧外患,广西书生洪秀全趁机起义。一路北征,在咸丰三年攻克南京,并定都南京,改名为天京。

定都南京后,洪秀全亲自率领文武百官拜谒明孝陵。此时的洪秀全,一统天下的大业只完成了一半。他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情去祭奠明孝陵的呢?

《钟山诗文集》中收录了洪秀全当时所写的《祭明太祖陵寝文》,开头一句,洪秀全便自谦为“不肖子孙洪秀全”,随后,他对朱元璋的在天之灵诉说道:“昔以汉族不幸,皇纲覆坠,乱臣贼子皆引虎、引狼以危中国,遂使大地陆沈,中原板荡。朝堂之地,行省之间,非复吾有,异族因得以盘踞,灵秀之胄,杂以腥膻,种族沦亡,二百年矣。秀全自惟凉薄,不及早除异类,慰我先灵。今藉吾皇在天之灵,默为呵护,君臣用命,百姓归心,东南各省,次第收复。谨依吾皇遗烈,定鼎金陵。秀全不肖,以体吾皇之心,与天下附托之重,东南既定,指日北征,驱除异族,还我神州。上慰吾皇在天之灵,下解百姓倒悬之急,秀全等不敢不勉也。敢告。”

洪秀全发下了北征的誓言,然而此后的他,并没有像朱元璋那样“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而是沉溺于酒色与荣华富贵,并掀起了血雨腥风的内斗。

太平天国的衰败不可遏止,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城最终被曾国藩遣其弟曾国荃率人“于钟山南麓用地道克之”。湘军士兵从地道进入,用炸药炸开了坚固的城墙,并一鼓作气,收复南京。7个月后,曾国藩派人修复城墙缺口,并写下《修治金陵城垣缺口碑记》,在这篇短文的结尾,曾国藩说:“穷天下力,复此金汤。苦哉将士,来者勿忘。”

细细读来,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竟然生出了些许对战争的厌倦。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