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后宫制度 北魏皇帝女人生太子后必须被除死
南北朝时,北魏皇室从汉朝沿袭了一个变态的制度:立子杀母。皇帝有若干个儿子,如果立谁为太子,他的亲生妈咪就要被杀掉。因此,嫔妃们都不希望自己生的儿子太优秀,以免立为太子,连累自己。但终究要选出一个太子来,必定有一个母亲要倒霉,只有听天由命了。
“立子杀母”所为何来?原因很简单,避免“主少母壮,女主独居骄蹇”。老皇帝死了,小皇帝年幼,当妈的年轻力壮,往往专权。这是有例可循的。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十七岁的刘盈继位,政权就操纵在其母吕雉手中。惠帝死后,又立了小皇帝刘恭和刘弘,亦先后被废。吕后实际掌权达十六年之久。汉武帝刘彻年老时,想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其时刘弗陵只有五六岁,刘彻想起先朝吕后的事,决定先下手为强,找个理由把刘弗陵的亲妈钩弋夫人杀了。
因此,北魏从建立那天起就坚持“立子杀母”原则。比如,道武帝的宠妃刘贵人就因为儿子拓拔嗣(后为北魏明元帝)被立为太子而死于非命;公元456年,年仅两岁的拓跋弘成为皇太子,其生母李贵人被赐死,由当时的皇后冯氏抚养拓跋弘。冯氏视太子为己出,也算尽责。但吊诡的是,拓跋弘十二岁登基(是为献文帝),因为年幼,由冯太后当政。冯太后大权独揽,开始看拓跋弘不顺眼,命其禅位给更年幼的拓跋宏,后来甚至把拓跋弘毒死。事实上,“立子杀母”并没阻止女人当政,只不过由皇帝的亲妈换成了后妈。
到了魏宣武帝时,七岁的元翊(元翊即拓跋翊。此前,鲜卑姓氏“拓跋”改成了汉族姓氏“元”)被立为太子,其母胡太后竟然躲过一死,也许宣武帝感觉到了这个规矩的荒诞,才没有认真执行。其实,女人当政又有什么关系?毒辣的女皇诚然恐怖,但男性皇帝又有几个好的?说来说去,都是他们自个儿家的事。他们立什么规矩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跟老百姓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老百姓是否有好日子过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