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清末时期的彩票为什么会空前畅销?

2016-11-19 16:42:21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清末时期,国内彩票销售主要集中在上海、南京、武昌、合肥、广州、香港等南方沿海沿江大中城市,而且无一例外的是各个城市的彩票销售状况异

清末时期,国内彩票销售主要集中在上海、南京、武昌、合肥、广州、香港等南方沿海沿江大中城市,而且无一例外的是各个城市的彩票销售状况异常火爆,城市中各阶层市民购买彩票大多积极踊跃,也不乏有中彩、中大彩、中头彩者接连不断地出现,对此当时各地报纸多有报道,甚至还有中彩者照片刊登出来。上海、南京、武昌等地的报纸甚至还开辟了专版、专栏,对当地彩票行市行情和中彩情况进行大张旗鼓地报道,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动或推进了各地彩票市场的日益活跃。

据史料记载, 1901年时,上海作为全国彩票销售的中心,仅正式注册的彩票公司就多达16家,每月销售23万张彩票,月销售额超过100万元。除此,还有一批未经批准的彩票小公司、小店铺遍布上海市区的街头巷尾。

在华中重镇武昌,各类彩票经营店铺星罗棋布,前来购买彩票者络绎不绝,市民们把购买彩票当成了一种新的相对稳定的营生。据当时报纸报道披露:武昌“每一大街,长不过二百码,而售彩票者,竟有四家:凡彩票之店,装饰华丽,颇动人目”, “大街小巷,招牌林立者,售彩票之处也;儿童走卒,立谈偶语者,买彩票之事也。”彩票竟然成了当时一些城市居民生活的一个热门话题。

清末时期,国贫民穷,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许多城市贫民甚至连吃饭、穿衣和住房等也都成了问题。然而,当时这种现实情况也并没有影响到彩票的热销。据史料记载,清末时一张彩票的售价为5元,在当时足够城市平民百姓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零用开支,但许多人家还是愿意把自家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拿出来去买彩票,哪怕是买彩票中彩、中头彩的机率微乎其微,他们也在所不辞。

清末时期,国内彩票行业的头彩中彩率大致确定为万分之一,彩金有多有少,除了几位个别的情况之外,彩票头彩的奖金一般不少于1万元。这1万元彩金当时在上海完全可以购买一幢很不错的洋楼或者一两间颇有规模的店铺门市。这对于城市平民百姓来说,确实很有诱惑力的。

据史料记载,清末彩票头彩的彩金通常最少占销售额的20%左右,远远高于彩票公司本身从发行该期彩票中所得到的利润。据说,这个规矩是从国内第一家彩票公司广济公司开办时就被定下来的。比如,广济公司创办后第一个月的销售额是50000元,头彩便是10000元。别的公司一般也是这个比例。在20世纪最初的几年,头彩最高的是德国商人办的普益公司,它的头彩是一座两层的洋楼,上下60间房,外加平房30间。据说,这些房屋当时价值高达16000元,比其他彩票公司头彩高出60%,这些房间如果用于出租,每年可得租金1800元,由此对购买彩票的市民很有诱惑力。

在临近清朝垮台的那几年,上海各家彩票公司在不断加大彩票发行量的同时,也相应地增加了头彩的彩金,用以吸引和招徕顾客,此方式随后在南方各省争相仿效。比如,湖北彩票公司、安徽铁路彩票公司的头彩都达到了10万元。当时的10万元是个什么概念呢? 据说在当时中国很多民营企业的创办资本不到1万元,那呢10万元就是当时一家中型企业的全部资本。如果头彩得主将彩金用于投资,自然可以稳稳当当地做个企业家,成为一个城市里的大阔佬。清末时期,人们对购买彩票趋之若鹜,这便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然而,尽管通过买彩票中的头彩有一夜暴富的可能性,但由于中得头彩的机率十分低微,只有极少数人幸运地中得头彩,更多的彩票购买者到头来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据说,在清末时期,上海、南京等地就有为数不少的市民因为购买彩票屡试不爽而倾家荡产,妻离子散沦落街头乞讨或投水自杀者也不鲜见,由此也直接导致了当时的人们产生了对于彩票销售的无端痛恨。

清末时期国内各地彩票市场的异常活跃以及人们疯狂购买彩票等情形,一直持续到辛亥革命爆发前夕,由于当时社会政局的加剧动荡和城乡经济的萧条败落,已经使国内各地彩票销售市场的热度迅速降低,一些彩票销售公司也因此关门歇业。

现在看来,清末时期出现的彩票空前畅销现象也是极为不正常的,其原因主要与当时社会的没落与浮躁有关。由于当时的清末社会已经到了频临崩盘终结的地步,社会管理秩序空前混乱,传统礼教丧失殆尽,加之新的社会机制尚未创立,人们的一切都处在迷茫、混沌和无序之中,所以,彩票的兴起和畅销就给了当时的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一夜暴富之类的狂热与浮躁。然而,当彩票畅销所推高的人人巴望一夜暴富的社会群体梦想一旦破灭之后,那么大清社会也就距离最终完结为期不远了。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