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慈禧太后究竟如何培养奴才皇帝的?
皇帝是封建社会中掌握着生杀予夺大权的最高统治者;而奴才则是受压迫、甘心供人驱使的人。皇帝和奴才,一个地位尊贵,一个地位卑微,一个发号施令,一个唯命是从,如果把皇帝当奴才来使唤,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清朝末期的光绪皇帝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光绪能成为“奴才皇帝”,完全归结于慈禧太后的精心培养。那么,慈禧是如何把光绪培养成为一个“奴才皇帝”的呢?
1875年,四岁的光绪即位后,慈禧太后二次垂帘听政。虽然眼下光绪对她的权力构不成威胁,但将来光绪长大了,逐渐懂得权力的重要性了,就会与她争夺权力。再说,听政“诏书”上写的也很明白,一旦皇帝“典学有成”,她就要撤帘归政。把权力看得比命还重要的慈禧,是决不会轻易把到手的权力拱手让于他人的。百思之后,慈禧找到了一条路,那就是把光绪培养成为一个奴才,一个唯太后之命是从的人。为此,慈禧确实是费了不少心机,下了不少功夫。她改变了过去对同治一概严厉的做法,对光绪则实行温严结合。
一、培养感情。光绪生来身体就瘦弱,进宫即位后依然如此。慈禧便从关心光绪的饮食入手,对其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她经常去看光绪吃饭,通过几次观察,了解到光绪爱吃哪些饭菜,就让御膳房特别注意去做。她有时候还抱着光绪在自己的寝榻上入睡,根据季节变化为其添减衣服……慈禧这些做法,除了自己具有作为女人还没有完全泯灭的母性,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和光绪建立“母子”关系,在感情上影响光绪,便于将来好控制。为了疏远光绪和亲生父母的关系,慈禧轻易不允许光绪与父母联系,就连他们送来的东西,慈禧也不允许光绪用。即使光绪亲政以后,想见一眼生身父母也绝非易事。
二、改变称呼。按照规矩,光绪应该喊慈禧嗣母。可光绪一进宫,慈禧便让他喊自己为“亲爸爸”。身为女子,慈禧之所以让光绪以男子的称呼叫她,是因为她从与自己反目成仇的儿子同治身上,感觉到了作为皇帝母亲的畏惧感。所以,慈禧决定不做光绪的嗣母,而做他的父亲。再者,慈禧对女子不能为帝的传统一向就非常愤恨,她经常说:“我把大清国统治得非常出色,决不逊于任何一个男性统治者。”慈禧要通过皇帝的金口玉牙,让文武百官,让天下臣民都知道她是大清国天经地义的男性统治者。“亲爸爸”既表明了慈禧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也使光绪那颗幼小的心灵打上了必须服从她的深深烙印。
三、灌输孝道。按照清廷宫制,太子、皇子,也包括未亲政的皇帝,从六岁起就要读书,接受教育。光绪自然也不能例外,负责教他读书的老师是翁同龢。为了能把光绪培养成为一个完全尊承懿旨行事的皇帝,慈禧责令他除了要学习“四书五经”外,还要学习治国平天下之道以及历朝祖训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孝道。当然,这项内容不是翁同龢私自加上的,而是慈禧特地“关照”的。因为光绪不是慈禧的亲儿子,光绪将来长大了能否孝敬她这个“亲爸爸”还很难说。慈禧特地召见翁同龢并且多次传谕,要他对光绪格外侧重于“孝”的教育,除了“二十四孝”要继续不断的讲解之外,还应当特别注意灌输《孝经》。慈禧还命令翁同龢必须让光绪读得烂熟不可,不然他爷要受到责罚。几年后,尊敬长者、服从长者的孝道,在光绪的脑子里已经根深蒂固了。
四、制定规矩。慈禧为光绪定下了一系列规矩,如:她让光绪每天早晨都要到西太后的处所问安,做到风雨无阻;给慈禧磕头的时候,没有得到命令不能起身,遇到慈禧不高兴(有时候是慈禧装的),就只能长跪不起;慈禧只要是出宫或外出,光绪必须亲自跟着……慈禧就是让光绪在这些小细节上的绝对服从,逐步培养其日后无论大小事情,一律看自己脸色行事的性格。久而久之,光绪对慈禧有了一种心理上的畏惧,每次见到慈禧就变的战战兢兢,唯恐惹得慈禧不高兴。慈禧一发怒,光绪就会吓的胆战心惊,直冒冷汗,甚至“战傈不能发语”。
此外,慈禧还经常派她身边的太监去跟随光绪,予以特殊关照。一方面,慈禧接受儿子同治的教训,怕光绪身边的太监们引导他到处治游,寻花问柳,所以派人去了解光绪的情况;另一方面,慈禧怕光绪长大后会疏远她,所以她要给光绪以温暖和关心,为此,慈禧除了经常召见光绪问寒问暖外,还经常派太监前往转达她对光绪的关怀。这一切,都围绕着一个中心,那就是:把光绪变成一个非常贴己、完全服从的皇帝。慈禧的做法尽管处心积虑、阴险卑鄙,但毕竟是很有效果的,因为在慈禧十几年的精心培养下,光绪已经变成了一个唯太后之命是从的“奴才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