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为何说李时珍是医学的实践者?他做过哪些努力

2017-01-05 22:17:53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有作为的学者传统的做学问的方法。李时珍就是一个这样的实践者。 出生于世代行医的家庭,李时珍自幼喜爱医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有作为的学者传统的做学问的方法。李时珍就是一个这样的实践者。

出生于世代行医的家庭,李时珍自幼喜爱医学。年轻时,在父亲的坚持下,他数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中。22岁的一次乡试失败后,他便决意放弃功名仕途,继承祖辈的事业,终于成为著名的医生。在行医的同时,他致力于传统的医学理论与医药科学——本草学的学习、研究与实践。经过近30年的辛勤耕耘,完成了一部在中国科学史上,乃至在世界科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规模空前、极富科学价值的医药学与博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负责的医生和诚实的学者

李时珍是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曾治愈过不少疑难杂症。他在诊断与用药方面常常有独到的见解与处方。为了治疗疾病,他不断地研究各种药物。在医疗实践与药物研究中,他发现中国传统的药物学著作虽然内容广博、知识浩翰,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宝藏,但也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与失误:

一是药物的分类,基本沿用一两千年前的著作《神农本草经》的三品说,陶弘景以后虽然兼依药物的自然形态分类,但仍很粗疏,不能完整系统地概括众多药物的类属,科学性、系统性受到影响。

二是一些本草学的研究者对于药物的名称、种类、性质、功用等的描述,缺少亲身的经历与考察,往往是转述前人的著作,以讹传讹,造成许多混乱。例如硝是本草中常用到的药物之一,有硝石与朴硝两类。前者主要成分是硝酸钾,后者主要成分是硫酸钠。它们的提纯物,依各自纯度的不同,会有细芒状与长条结晶状的不同形态,因此分别有芒硝与马牙硝的名称。而硝石易燃,是火药的主要成分,因此又称火硝;朴硝易溶于水,又称水硝。然而在历代本草书中,有的只笼统地提硝石一名;有的则杂出硝石、朴硝、芒硝、马牙硝、水硝、火硝等名称。

或者举而不全,或者异名重出,水火互注,混乱而矛盾,令读者莫衷一是。其他还有李时珍的儿子李建元后来在《进本草纲目疏》一书中所列举的一些例子等等。对于药物的记载、描述、认定存在种种错误,从而严重地影响了药物的医疗效果与整个医疗水平的提高。

三是有关新药物或者药物新性状、功用的发现没有记载,如中医特效伤药三七是产于云南的一种药物,明代始在云贵及广西地方的军队中普遍使用,但历代本草书中都没有记载。作为一个医生,李时珍认为不能凭借这样混乱的药物书籍来作处方。作为一名药物学研究者,他感到有必要、有责任来纠正这些错误的记载。他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医生,做一个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本草学的研究者。于是,他开始了毕生的药物研究生涯。

追求真知的旅程

中国传统的药物学称为本草学,本草的本义指植物。然而中医的药物除了植物以外,还包括动物以及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有机物与无机物。因此,李时珍研究的对象存在于广阔的天地之间,这就需要极强的科学性与实践性。李时珍在他的巨著《本草纲目》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正是一种追求真知、实事求是、实地考察的科学精神。以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具体的研究方法是“通考据”与“询野人”。

“通考据”,即认真研究、继承前人的著作与经验,详尽地占有文献资料,以科学的方法进行整理考证,纠正旧说的错误,求得正确的认识。“询野人”,即走出书斋,走出研究室,到社会中去,到大自然中去,进行实地实物的考察,进行社会调查和科学试验。

数十年间,李时珍研读了近千家的著作,“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采收”。这在《本草纲目》的论述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每辨证一物一名,李时珍常常要引用三五种以至十多种文献,反复地进行校勘、考据、诠释、引证等,以作出确证。

李时珍的科学考察,从地域方面说,除了自己家乡外,足迹遍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湖南、广东和广西等省,还深入穷山僻壤,荒山野岭,到过许多少数民族地区。

为了考证一种被描绘得很神奇的仙果,李时珍多次专程爬上武当山,采集标本,亲自咀嚼品尝,最终确定这不过是普通梅子的一种。在山里,他还亲手解剖了一只穿山甲,从胃中翻出一升多蚂蚁,从而证明了穿山甲吞食蚂蚁的特性。考察中,李时珍兴趣广泛。在西南地区,他见到一种少数民族使用的“不灰木”火把,经过仔细研究它的结构材料,发现它实际上是由草叶束成,中间夹裹松脂一类耐燃物,一夜只燃一二寸,十分耐用。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