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和田玉四大玉矿的分布和奇异之处
昆仑山是和田玉的发源地,在我国古籍中被称为"群玉之山",《千字文》中有"金生丽水,玉石昆仑"之说。"万山之祖"的昆仑山因为盛产和田玉而驰名古今中外。昆仑山的和田玉成矿带,断断续续有一千多公里长,零星分布着和田玉的原生矿床及矿点,而在其中有比较著名的四个玉石矿点。这些玉矿自古有名,曾经多为官方开采玉石的官矿。其中产出的山料籽料质地优良。今天藏玉就来说说和田玉的四大名矿。
塔特勒克苏玉矿
有人说,山脉与山脉之间的交错有多复杂,其中隐藏的玉石矿资源就有多丰富。被誉为“万山之父”的昆仑山交错复杂地延绵了1500公里,发现的玉石矿已达30多处,其中最大的一处玉矿就是塔特勒克苏玉矿。
在且末县境内的玉矿中,塔特勒克苏玉矿的历史最为久远。早在五六千年前,古人们就曾在这里进行过大规模的开采。到了近代,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古玉矿淡出了历史。
1972年,北京一位玉雕艺人拿着一块先辈留下的玉石山料,苦苦寻求它的产地。只听师傅说在新疆。他来到新疆的和田,经当地行业人士辨认,断定此玉产地是在且末。据说,且末过去所产玉料的一个最大特征是,无论白玉或是青白玉都以糖色包裹而成,当地人叫“糖疙瘩”,到了内地中原后,均被玉器行业内部俗称“卡墙黄”。随着解放前且末玉矿的停采,“卡墙黄”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正巧同一年,北京玉器厂的一位玉雕匠人王胡发郑重地给自治区人民政府致函,其内容是:新疆的且末县有玉矿,出产和田玉,俗称“卡墙黄”。1972年的这封来信,从此改写了且末县玉矿开采的历史。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一支由30多人组成的探矿先遣队来到了昆仑山深处探查玉矿,重新开启了玉矿的开采。
古老的矿坑
自1972年以后至今,仅据且末县玉矿统计,采玉量达到3000多吨。现在,阿尔金山的和田玉矿山料产量占据全疆和田玉矿山产量的三分之二左右,称为新疆山料最主要的产出基地。而塔特勒克苏玉矿就是其中最为古老的一个玉矿之一。
塔特勒克苏是维语甜水的意思,塔特勒克就是甜,苏就是水。然而现在这里的水并不甜。到了枯水期上有流出的泉水又涩又咸。且末县塔特勒克苏玉矿是典型的白云石大理岩与中酸性侵入岩接触后蚀变成的玉石矿床。而玉石的主矿脉,就好比一株“西瓜藤”,两侧的一些支脉如 “西瓜藤”,旁逸斜出,顺“藤”摸“瓜”,说不定在哪里就可以找出一个“瓜”来,这个“瓜”就是一窝硕大丰富的玉石。这种规律使玉矿产量几十年都比较稳定。
塔特勒克苏矿一共有七个矿区,其中最主要的是三号矿。它分布在矿区的中间带,30年来产于至少100多吨。还采到过100公斤的大块玉料。其次是二号矿和五号矿,分布在悬崖峭壁上,很难开采。五号矿曾经产出一块重420公斤的优质白玉,由扬州玉器厂雕琢出一件白玉“五塔”,被国家珍藏。二号矿总计产出玉料也近百吨。
塔特勒克苏玉特点:
一、以青白玉为主,其次是青玉,少量白玉。玉的质地细腻油润。
二、产出了不少大料,如陈列在且末木孜塔格宾馆大厅重达1502千克的大玉就来自这个矿。另有一块300千克的玉料,是从1502千克大料上分离出来的,后由上海玉雕厂收购。1998年后,塔特勒克苏玉矿先后出了一块400公斤的大料和一块2847公斤的青白玉大料。后者获得上海吉尼斯世界纪录之最。
三、以糖玉著称。无论白玉、青白玉,或者青玉都经过氧化形成了糖色,包裹在玉石外面,各个矿点的糖色却也不尽相同,有的糖色重,有的糖色浅。用作俏雕非常好看。
从近三百年的和田玉山料开采史可以看到,清代主要是密尔岱山玉矿,上世纪初到80年代以前,主要是阿勒玛斯玉矿,80年代以后主要是且末玉矿,这如同接力赛一样把接力棒自西向东传递。
今天,且末山料以其细腻的质地和油润的光泽以及较为低廉的价格受到普通玉友的喜爱。试想如果今天没有且末山料的存在,和田玉山料制品市场又将是怎样的一番干涩和无奈场景。
黑山阿格居改
和田黑山阿格居改冰舌上方产白玉
说到阿格居改,估计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名字。但是如果说黑山料这三个字,相信很多对于籽料有研究的玉友对此非常熟悉。黑山阿格居改是唯一一个以出产籽料和拥有白玉原生矿而闻名的地方。下面就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阿格居改在和田境内,其实应该叫做阿格居改冰川。通常产玉的地方是阿格居改山谷。阿格居改属于黑山,故所产料叫做黑山料。阿格居改冰川的流水汇入到南汗尼拉克河,而这条河就是流入和田市的白玉河的一条支流的源头。白玉河里的白玉,可以说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这个地方。阿格居改冰川海拔在5000米左右,去往它的道路崎岖,只能靠驴子沿河而上。在立壁千仞的地方,采玉人只能在昆仑山之字形的驴道上徘徊前进,这一去往往是7-9个小时。
阿格居改冰川以产出羊脂白玉籽料著称,这里是采玉人拾玉捡玉的地方。千万年的冰川作用把海拔更高的原生矿床的玉料侵蚀剥离运送,最后在冰川脚下宝贝们聚在一起等待人们的发现。
白玉河白玉主要来源于汗尼拉克河源头的白玉原生矿,矿床应该是海拔5000米左右被冰川覆盖的山体。另外,在阿格居改白玉原生矿以东、东南、南部均有较大储量的青白玉、青玉原生矿存在。在目前白玉河河床面临玉资源枯竭的情况下,阿格居改一带的冰碛型玉矿将是宝贵的后备资源。
密尔岱玉山
密尔岱山远眺
密尔岱山,史称玉山,在今天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棋盘河源头。在我国历史上,称此山为密尔岱山、辟乐山、米尔台塔班等。
当地有个传说:密尔岱山本是一座无名山,古时候有一个姓米的官员,百姓称其为“米大人”,他曾经带着300名百姓,历尽千幸万苦在这里采玉三年。他教人们怎样看矿脉走向,怎样开采,怎样相玉,因此德高望重。有一次他骑着骆驼过河,正遇洪水下泄,不幸遇难!人们哭啊“米大人!米大人......!”。从此,这个玉山就叫“米达依山”了,这里居住的人就叫“米达依”,后来,进过长期的语音转译逐渐变成“密尔岱山”。
密尔岱玉矿和田玉矿脉
密尔岱山作为一座玉山,本身就是玉石文化里的一个传奇。首先,历代研究玉石文化的学者在玉石文化研究中都把密尔岱山称作历史最为悠久、最大的玉矿。据清代洪吉亮考证,《山海经》所指的钟山,疑所指为密尔岱山、于阗南山皆是。按此说,密尔岱山应该是最早的玉山了。
密尔岱玉矿古老的采矿坑
密尔岱山在近现代史的名气还要拜清朝皇帝乾隆所赐。乾隆皇帝视玉如命,他知道密尔岱山产玉量大且质量优良,因此决定大规模开采。为此他首先将玉矿定为官采,不准私人开采。此外,他加大了采玉的规模,规模最大时年达3000人。三是玉山封禁设卡伦看守。四是派官员组织和监督开采。乾隆皇帝利用密尔岱山玉制作了很多重器,对于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给与了极高的评价。
此外,玉山子的玉材也多来自于密尔岱山,如:大禹治水、寿山、福海、大玉瓮、秋山行旅、会昌九老等大件作品!
《大禹治水》玉山,是中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最为传奇的是:据说在清朝光绪年间,密尔岱玉矿出了一块重达20吨青白玉,它长约三米,宽两米,厚有一米多(可能是历史上密尔岱山产出的最大一块玉料)。慈禧太后得知后,非常高兴,准备为自己制作一具精美的凤榻,人们都称其为“慈禧玉石”。为了向京城运送这块大玉,运工们煞费苦心。首先,河水结冰时,把玉放在冰面上,用几十匹马拉着走,待拉出山口后,又利用冬季的寒冷,在路面上泼水使之结冰,大家和几十匹马一起一点一点的往前拉。这块大玉走到库车(900多公里)竟用了三年时间,途中累死的运工达三百多人!1908年慈禧太后驾崩,历经磨难的运工们得到消息后,积压在心头的愤怒终于爆发了,他们狂怒地砸呀,把这块大玉砸碎了很多。小块都被人取走了,只有两块搬不动的留在了库车城。
如今仍有人在密尔岱玉矿寻找玉料
密尔岱矿所产玉石之所以驰名天下,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块度大。由于该矿是露天开采,可以从矿脉外部剥离玉料,因此能获得很大体积的玉料。二是产量高。三是玉质好、品种多。有白玉、青白玉、青玉等。其玉的声音清脆悠长,可以制作玉磬。如今在密尔岱山还可看见许多废弃的矿坑,每年夏季很多人到老矿上扎营,从清代遗留下来的矿渣中寻找玉料,运气好的仍可找到块度较大的玉料。到目前为止,密尔岱山区域有多少玉矿,储量多少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阿拉玛斯玉矿
于田县以南的昆仑山深处有个叫“阿拉玛斯”的地方,它是一个深藏宝藏的神秘河谷。“阿拉玛斯”系维吾尔语,意为“盛产钻石”的地方,其实比钻石更丰富也更著名的是和田玉。下面我们再了解一下具有传奇色彩的古玉矿——阿拉玛斯玉矿。
与阿拉玛斯玉矿开发有密切关系的柳什村
阿拉玛斯和田玉矿位于新疆于田县城南约80公里的昆仑山上。矿床处于克里雅河支流阿拉玛斯溪谷的源头,海拔高4500米,地势险峻,气候寒冷。离矿床最近的村子叫"柳什村",又名"流水村",这一地名的出现是因人文环境的变化。"柳什"原名,实际是汉语"玉石"在当地居民语音中的音转,说明早期开采阿拉玛斯玉矿的为汉人,后来又根据当地维吾尔语语音转写为汉语"柳什,或"流水"。目前,柳什也是于田玉石矿转运站所在地,除阿拉玛斯之外,于田县域的其他四个玉矿也均由此前往,是采玉人的必经之地和最后补给地。从柳什村到阿拉玛斯玉石矿是一条崎岖的山路,牲畜驮运也要走两天,交通十分不便。美玉藏深山,险峻的进山之路不知使多少文人墨客望而却步,所以很少见到有关于它的诗词歌赋。
阿拉玛斯玉矿的开采史至少有3000年之久。柳什村旁有距今约3000年的古墓地,墓葬中出土了‘件玉饰,说明此地玉石很早就已开发。“柳什”是当地维吾尔人发汉语“玉石”一词之转音,可见这个村予的形成与历史上该地区玉矿的开发有密切的关系。
阿拉玛斯玉矿遗弃的玉料
不过阿拉玛斯玉矿开采的起始年代文献中没有明确的记载,现在仅知该矿从清代乾隆至道光年间持续开采,道光以后停采,之后玉矿位置渐渐湮失。1904年,当地猎人托达奎追寻受伤黄羊时,在倒毙于深山绝壁的死羊旁边意外拣到两块羊脂玉,并卖得好价钱。由此,阿拉玛斯玉矿又被重新发现和开采。
海拔4560米的11号矿的一个矿洞口
在这里要说一下,流水村以南的昆仑山有包括阿拉玛斯玉矿在内的几个玉矿是和田玉白玉山料的主要产地。新疆白玉山料的主要产地也基本为于阗山料为主。
95于田料即产自于这一地区的海尼拉克矿。1995年,于田县一个维吾尔采玉人,翻越海拔五千多米的雪山,在昆仑山深处的海尼拉克发现了一个白玉矿脉,当年花了几万元承包了这个矿,没想到竟然一鼓作气开采出了18吨洁白细腻的玉石,品质堪与羊脂玉媲美。这个采玉人很有经济头脑,他只是一点点地抛售,价格从当年的800元一公斤,飙升到现在的3万元一公斤,几乎一夜之间成了于田县赫赫有名的大富翁。
民国时期的“戚家坑”
拉玛斯玉矿中最为著名的是戚家矿。最早的时候是清代的戚家两兄弟开采。民国时被国名党的一名官太太所占,又叫做太太矿。戚家矿据说为向下开凿,现在积水已深,水下是否还可以开采出洁白的玉石已不为人所知。戚家矿玉料在清代被皇室所重用,据说故宫3000多件玉器珍藏中相当一部分的玉料来自于此矿。
阿拉玛斯玉矿洞中的青白玉矿脉
阿拉玛斯矿床主要产淡青色的青白玉和微透明乳白色的白玉。青玉产量不到阿拉玛斯玉矿产量的5%,是难得的优质玉材。
阿拉玛斯玉矿每年只有5个月能够开采,即5月-10月。其他时间均为大雪封山,人车所不能至。阿拉玛斯玉矿条件艰苦,采玉人必须徒手上山下山。能用到的交通工具最多的是驴子。相当一部分路途都只能靠人徒手攀爬。开采出来的玉石也是人力一步步从山上背下来。异常艰辛!当我们在享用于田山料的美妙时不应该忘记那些仿佛在半天之上艰辛劳作的玉工!
上帝在创造世界时始终没有忘记一条法则:凡珍贵之物,得之必难。如今那些老矿经过数百年的开采,已经几近采空,而新发现的玉矿多在五千米的雪线之上,山高路险,空气稀薄,环境恶劣,更不易开采。这让我们玩玉之人必须去思考,巍峨的昆仑山还有多少珍宝可以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