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谢玄曾创建“北府军” 是“史上最强的军队”之一

2017-01-01 22:25:04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谢玄(343年—388年),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裒之孙,谢奕之子,谢安之侄。东晋时期军事家。谢玄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早年为

谢玄(343年—388年),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裒之孙,谢奕之子,谢安之侄。东晋时期军事家。谢玄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早年为大司马桓温部将。

太元二年(377年)为抵御前秦袭扰,谢安荐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他招募北来民众中的骁勇之士,组建训练一支精锐部队,号为“北府兵”。

太元四年(379年),率兵击败前秦军的进攻,进号冠军将军,加领徐州刺史。

太元八年(383年),在淝水之战中,任前锋都督,先遣部将刘牢之率部夜袭洛涧,首战告捷;继而抓住战机,计使秦军后撤致乱,乘势猛攻,取得以少胜多的巨大战果。

太元九年(384年),率兵为前锋,乘胜开拓中原,先后收复了今河南、山东、陕西南部等地区。后因病改任左将军、会稽内史。与吴兴太守张玄之并称“南北二玄”,为时人所称美。

太元十三年(388年)卒,时年四十六。追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献武。

但一些军团曾经纵横四海、所向无敌,不论多少年过去,他们的英雄气依然在天地间激荡,让人怀念、崇敬,比如岳家军、戚家军。在东晋,也有这样一支军队,那就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北府军”,创始人叫谢玄。

谢玄一直受谢安器重

谢玄是谢安的侄子。他的母亲叫阮容,和阮籍、阮咸同族;父亲叫谢奕,曾任桓温的司马,谢玄自己也做过桓温的部将。

谢玄从小聪明,很受谢安器重。一次,谢安问:我家的子侄并不一定都要出来做官,但为什么还是希望你们能刻苦学习,每个人都有才能呢?

大家都愣住了,谁也答不上来。

谢玄说:这就好比芝兰玉树,总希望它们生长在自家的庭院里啊。(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谢安听了,大为赞赏。

这就是成语“芝兰玉树”的来历。芝兰指灵芝兰草;玉树是传说中的仙树。后来就比喻成德才兼备有出息的子弟。

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一句为“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这是王勃自谦的话,意思是:我虽然不像玉树般的谢家子弟那样优秀,但你们像孟母的好邻居,我有幸能够结识交住。

谢安又曾问他:诗经中最喜欢哪句?

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是《诗经》中的名句,出自《诗经·小雅·采薇》,后面还有四句是:“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这是一个普通士兵,诉说长期在外征战的艰苦、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如果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回忆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踏上回家路,雨雪纷纷满天飞。

眼前的艰难想到了往日的温暖,悲从中来,情感如潮水涌出,让人无限感伤。谢安是性情中人,顿时觉得他和自己很相似。

但谢玄小时候有女人气,喜欢佩带紫罗香囊。谢安不太喜欢这种娘娘腔,直接批评又担心伤他的自尊,想出了一个办法。

一次两人玩游戏,谢安说:你如果输了,就把紫罗香囊给我。

谢安赢到手后,放在火上烧掉了。谢玄明白了谢安的意思,从此不再佩带这类装饰品。

谢玄文武兼备,在桓温、桓豁手下都呆过。桓温曾说:谢玄到了40岁,一定能做军事统帅。

谢玄创建了“北府军”

东晋的朝廷一直软弱无能,原因是皇帝始终在做“和事老”,平衡几个大族的关系,打仗基本靠地方军阀。就像一个“名誉主席”,没有实权,要看地方大员的脸色。一旦实力最强的荆州兵造反,建康就吓得发抖,哭着喊着徐、兖二州的军队来救驾。

谢安感到深深的痛,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啊,没有嫡系部队,就像现在没钱一样,说话不硬气。

他任命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今东山等地区)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后来又兼任徐州(今苏北等地区)刺史。

于是,一流的军队“北府军”(又称“北府兵”)就此诞生了。

“北府”是什么意思呢?

徐、兖两州基本合二为一,治所(行政中心,类似于现在的省会)在京口(今镇江)。

京口在长江以南,东晋时属于扬州,兖州、徐州在江北,八竿子打不着,相当于这个省的省会放在了另一个省的地盘上,太奇怪了吧。

原来从东晋初,京口虽然是扬州的“亲生儿子”,但早就“过继”给了徐州,和徐州成了“父子关系”。

当初,祖逖渡江避难,到达泗口(今江苏徐州)后,被司马睿任命为徐州刺史,后来他继续南下,就住在了京口。祖逖誓师北伐,也是从京口渡江北上。

苏峻攻破京城后,北方的“流民帅”郗鉴为了围攻建康,也是以京口为作战大本营。平定叛乱后,郗鉴任徐州刺史,大本营也在京口。

当时东晋把徐州、兖州、青州这三个州以及扬州的晋陵郡(包括京口)划为同一都督区,郗鉴就是这个“大军区”的负责人。

因为京口处在建康的东北,而且管理的地盘多在北方,所以习惯上称为“北府”。

郗鉴在世时,为了安置北方的流民,从中挑选精壮的人,训练组军,成了“北府军”的雏形。因为作战勇敢,桓温曾说:“京口酒可饮,箕可用,兵可使。”

谢玄到任后,整个广陵(今扬州)和京口聚居着北方的流民,谢玄大规模地招募,日夜操练,威震大江南北的“北府军”正式问世。

刘牢之是第一猛将

谢玄手下有七大猛将,最出名的人叫刘牢之。

刘牢之字道坚,彭城人,属于武将世家,曾祖父刘羲,特长是善射,任过雁门太守等;父亲刘建,特长是勇猛,做到征虏将军。

刘牢之面色紫红,胡须与眼睛长得奇特,他眼睛一瞪,就是凶神恶煞的样子,让人恐怖,会吓一跳。但他并不是一个仅四肢发达的莽汉,为人沉着,有毅力,做事喜欢动脑子。

他一直担任北府军的前锋,领着最精锐的部队,几乎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谢玄还有一个叔叔叫谢石,也是谢安的弟弟。

谢石当时名气不大,但他后来在淝水之战中成了谢玄的领导,两人并肩作战,才暴得大名。

他年轻的时候脸上长了毒疮,找到很多医生,试了很多偏方,都治不好。自己相当苦恼,无脸见人。

有天夜里,他睡着了,隐隐约约感到有一个动物爬到自己脸上,舔来舔去。第二天早晨醒来后,感觉脸上有点异样,照照镜子,大吃一惊,毒疮竟然痊愈了。只是留下白色的痕迹,所以江湖上人称“谢白面”。

淝水之战前,前秦国内有童谣唱:“谁谓尔坚?石打碎!”

意思是:谁说你坚硬,石头就可打碎。引申的意思是:谁能击败苻坚?是石头。

桓豁听到这个童谣后,就把儿子的名字中都加个“石”字,比如桓石虔、桓石秀、桓石民、桓石生、桓石绥、桓石康等。

但是,淝水之战中,谢石是统领各军的征讨大都督。后来的人一想恍然大悟,这个“石头”原来指谢石啊。

这一年谢玄35岁,当时朝廷中很多人反对他任省级高官,认为谢安在走后门,照顾自己的侄子。

就在谢安遭到一片非议的时候,有一个人坚定地支持谢玄,可他还是谢家的仇人。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