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日本为什么被称为东洋?

2016-12-28 22:56:26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不少中国人以为,“东洋”即是“日本”别称,“东洋史”即“日本史”,其实,那是阴错阳差、送人之美了。 查阅史料可知,“东洋”版权不折

不少中国人以为,“东洋”即是“日本”别称,“东洋史”即“日本史”,其实,那是阴错阳差、送人之美了。

查阅史料可知,“东洋”版权不折不扣属于中国。此称来源宋代,确立于元代《大德南海志》,是古代中国人原创的地理名词。“东洋”原指中国沿海,外延是东海以远、朝鲜半岛和日本乃至太平洋岛国,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地理概念。日本人谈论20世纪之前的“东洋史”,就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东北亚历史。 譬如日本著名学者桑原骘藏《东洋人的发明》中所言∶“我在此说的东洋,是极其狭义的意思,与东亚意思相同,且主要是指中国人”。“我国现行的东洋史,以中国为中心,在多数情况下,倾向于排除西域的史实。”

此话表明了一个基本的历史状况,“东洋”以中国为“中心”,谈“东洋”主要是谈“中国”。而近代以后,“东洋”词义却发生了急剧变化。日本历史学家重新诠释了“东洋史”,虽然他们没有否认“古代东洋史主体是中国史”这一基本事实,但是,日版“近代东洋史”中,其“中心”已由中国向日本转换。

可见,地理名词一旦被赋予了“中心”含义,也会出现重大变幻。在世界史中,与东洋对称的另一地理大名词是西洋。十九世纪之前,“东洋”及“西洋”地理名词是普遍意义上的通解——狭义的西洋指西欧国家,广义的西洋乃整个西方世界;狭义的东洋是东亚(主要指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这片地带),广义的东洋泛指东方世界。但近代两场战争(鸦片战争、甲午海战)过后,“东洋史”中的主角不仅由中国变成日本,甚至就连“东洋”之名,亦被日本独享。

东洋易主成为近代东方历史分水岭。此前,东洋是个地理概念,此后,地理意义削弱,政治和文化即“文明取向”意义增强。

东洋落入日本之手,从文明上讲主要是三个因素造成:

1、华夏文明衰落,不能代表东方主体文明;

2、日本称霸东方、显露一统亚太之志;

3、海权成为世界霸权的天王山,“洋”国占据世界主体文明,“西洋”专指西方国家,“东洋”即专指“东方西人”——日本。

异变的“东洋史”,确是日本史学家的“杰作”。日本1894年提出“东洋史”新概念,曾经认为“所谓东洋史就是中国文化发展历史”的日本著名学者内藤湖南,此时也成为“新东洋史”的拥趸者。而日本“国家大校长”福泽谕吉的“改辕易辙”更直截了当地写在他所创建的庆应大学讲义中,他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文明停滞”。与福泽齐名的史学家白鸟库吉,有一个高徒叫津田左右吉,他的结论是——“东洋文化抹杀论”。中心思想是东方的文化中心已不在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印度和中国”,而在“旭日东升阳光普照”的“大日本帝国”,日本俨然成了亚洲文明的“新中原”。

内藤湖南进而一语道破:日本,今天将成为东洋文化的中心……日本与中国在政治上成了一个统一国家的话,文化中心移至日本,那么,日本人在中国的政治、社会上再活跃,中国人也不会看得特别的不可思议。

随着“新东洋”被重新推出场的,是“原东洋”中心的中国,沦为蔑称“支那”。1910年,东京帝国大学把“支那史学科”正式改名为“东洋史学科”。新史主旨以所谓“文明中心移动论”,来证明“东洋文明的中心”是怎样一步步地移向日本的,标明日本“已经成为东洋文化的中心”。

耐人寻味的是,对于日本的“新东洋”论,当时的中国并不持异议。抗拒西化的清政府鉴于日本一天天强大如“西人”,又因日本地理位置在中国之东,遂接受此论、公称日本为“东洋”。

对中国而言,这不仅仅意味着中国海权的得失,更深远的意义,是东方文明中心地位一去难返……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