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满汉全席为何被列入京城“十可笑”之首?

2016-12-26 18:38:24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清朝宫中的满汉全席,为何被当时的北京人列入京城“十可笑”之首? 中国筵席中,名气最大的是满汉全席了。一是花样多,各种佳肴美点加在一

清朝宫中的满汉全席,为何被当时的北京人列入京城“十可笑”之首?

中国筵席中,名气最大的是满汉全席了。一是花样多,各种佳肴美点加在一起,多的有182种,少的也有64种;二是出身好,源自清朝宫廷,皇家朝廷大员享用过的。因此,不少人一听说满汉全席,便会全身僵直,肃然起敬。由于满汉全席来头颇大,各地因此繁衍出不少版本。之前,一家饭馆做广告,声称可制作满汉全席,而且还是“正宗”的。

了解内情的人却知道,这种说法纯粹是老虎闻鼻烟——没影儿的事。宫中从来就没有过满汉全席。

清朝宫中的饭局很多,每逢朝廷大典、重要节日,皇上都要宴请文武百官。这类宴会一向分为“满席筵桌”与“汉席筵桌”,各有规格,互不相混。满席定六等,汉席分五级。一等满席,一般用于帝后大殡之后的答谢招待会。其标准为每桌白银八两。一等汉席,主要用于朝廷开科时宴请主考官。一等汉席没说用多少银子,但上菜则有规定,每桌内馔23碗,另有果食八碗,蒸食三碗,蔬食四碗。内馔用料,不过鱼、鸡、鸭、猪等平常之物,至于燕窝鱼翅之类,想都甭想。

清朝宫中的满席汉席还不是现做现吃,是在宴会的前一天制作停当,用盘碗盛好,待膳食主管部门光禄寺的官员亲自验看之后,再“按桌缠红布,覆以红袱”,指派专人把守一夜,第二天才送到宴会举办地点。这种大路菜本来就稀松,又是隔夜货色,不闹你个跑肚拉稀,就算不错,哪里还有滋味可言。对这种“宫廷大宴”,当时的北京人已经将其列入京城“十可笑”之首。

尽管清代的满席汉席就是这么一种货色,众多饱餍山珍海味的官员却仍以一赴宫廷大宴为人生最高目标。食客之意不在吃,在于品尝浩荡之皇恩也。

清代朝廷宴会从未见满汉全席,不过皇上太后们的一日三餐,倒确乎是满汉一体,不分轩轾,不少还是挺“家常”的。像光绪七年(1881年)的正月十五,光绪皇帝的晚膳,连菜带汤也不过40 道左右。其中虽有荸荠制火腿、鸡丝煨鱼翅这些较为精致的菜肴,但也不乏肉片炖白菜、豆芽菜炒肉、醋溜白菜等……这些菜与百姓所吃并无大异。

至于各地满汉全席中的梨片拌蒸果子狸、糟蒸鲥鱼、西施乳、风肝拼螺片、奶油鲍鱼、婆参蚬鸭、松子烩龙胎等,实在于宫中找不到根据。有些则纯粹是瞎掰。像港式满汉全席中有一松子烩龙胎,也就是炖鲨鱼肠。皇上自称龙子龙孙,哪能够用这样的菜名?自己吃自己?再如扬州满汉全席中的蒸鲥鱼,也不可能源自清宫。鲥鱼确实曾入贡宫廷,为保其鲜,还要快马从江南连夜驰赴京城。后来有官员奏明此举劳民伤财,康熙皇帝于是下令“永免进贡”。以后的皇上便再也没有鲥鱼可吃了。

虽说满汉全席于史无证,不过是“拉大旗作虎皮”的作品。但各种版本的满汉全席毕竟荟萃了当地的饮食精华,较之宫廷吃喝要高出几筹,因此不可全盘否定。去其虚名而求其美味,如此就算吃通了“满汉全席”。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