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皇太极第五女固伦淑慧公主嫁给谁了?

2016-12-26 11:04:09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固伦淑慧公主,与皇太极的九子福临、四女雅图及七女同母。 祟德六年(1641)正月,即公主十岁时,许配给喀尔喀蒙古额驹博尔济吉特氏恩格德里

固伦淑慧公主,与皇太极的九子福临、四女雅图及七女同母。

祟德六年(1641)正月,即公主十岁时,许配给喀尔喀蒙古额驹博尔济吉特氏恩格德里之子索尔哈。八年十二岁时出嫁。索尔哈在崇德无年(1636)袭其兄额尔克代青之三等甲喇章京,即三等轻车都尉世职,顺治初年去世。

顺治五年(1648)阿图复嫁给蒙古巴林部辅国公博尔济吉特氏色布腾,所以人称巴林公主。下嫁时,赐给随嫁陪房300户,这些陪房中有各种工匠,谓“七十二行”。色布腾为元太祖21世孙,顺治五年晋封为辅国公。七年晋封为巴林郡王。康熙七年(1668)二月去世。

公主自嫁色布腾后,顺治十四年(1657)被封为固伦长公主。

十六年二月被封为固伦和顺长公主,后改为固伦淑慧长公主。阿图公主为孝庄文皇后所钟爱。

色布腾去世后,康熙十二年(1673)孝庄文皇后有病,康熙皇帝派人把公主接到京城,以后又多次到京城。

固伦淑慧公主下嫁巴林郡王色布腾时,因随嫁陪房的300户72门匠人尚未来得及修建宅院,于是公主只好在西拉沐沦河东岸扎营,立起帐房住了下来,等待陪房们为她兴建宅院。这时已值晚秋,天渐渐冷了下来。眼看公主就要在这扎营的地方过冬了。于是,身兼婚宴“头官”的同宗亲王给兵丁们下令,用木草加固了帐房,帐里还给公主打了土炕,做好了过冬的准备。后来此地便有了“土炕川”之名。此地现属巴林右旗白音尔灯苏木哈日毛杜村。

当时的巴林还是纯牧业经济,牧民都住蒙古包,过着游牧生活,还不习惯住坯房土炕。因此公主在行帐里打土炕无疑成为一件新鲜事被传讲开来,成了地名传说。另有“猴儿沙丘” 、“扎营地和藏妻处” 、“青瓦房” 等传说也表达了类似主题。这些传说中,公主的角色只不过是初出深闺的皇帝女儿,虽然贵为千岁,金枝玉叶,但仍未超脱成神,不见丝毫的神性,更无法让人联想后来的那些传说中所展现出的奇异神性。传说所记述的事件也基本上靠近历史事实。这些大概就是巴林民众中关于公主的最初传闻,后来演化成地名传说。

公主嫁到巴林后做了许多善事。其中最大的几件善事,不仅为后人津津乐道,而且被书以史册。它们是:主持兴建西拉沐沦河上的石桥,后称“公主桥”;修建虎王庙,传播道教文化;建西大庙,在北京抄写一部《甘珠尔》经,传播喇嘛教文化;收留被迫离开家园的弘吉剌惕部落,赐以草场安顿,等等。由于公主的这些功绩,康熙皇帝在其祭文中曾评价说:“齿德俱茂,迥异诸姑”。这无疑是来自官方的一个很高的评价。而民间则称她为“公主妈妈”,并以自己的方式敬仰起来。公主的善事义举在民间以传说的形式传讲开了。这些传说构成了一系列行善传说,其中公主角色转变成了一位尊贵而慈善的旗母。一则内容与历史事实几乎没有什么出入的“台吉改山名以谢公主恩德” 的传说中,公主就是一位仁慈宽怀,主持公道,德高望重的旗母形象。

公主以神的角色出现,是在“公主桥”传说之后。一则名为“公主鞭打河神” 的传说中讲道:

公主下嫁巴林王以后,每每想起路上遇见的那些受阻于洪水的百姓,总放心不下。于是决定在西拉沐沦河上修建一座桥。这一心愿在她心中藏了十二年。在下嫁巴林王的第十二周年,她在巴林瑶鲁山(今白音和硕山)西麓的空地上选定了桥址,打算把桥搭建在瑶鲁山西麓并排的两座岩梁上,而非直接建在河流上。她把建桥的重任交给陪房72门巧匠,从全旗筹措劳力、车辆、钱物等,终于建成了一座双孔石桥。建完桥,固伦淑慧公主满心喜悦,当即坐上轿子,来到桥上查看。这座桥修得坚固又美观,为了修建它,工匠们工餐里的食盐都用掉了整整七十石。公主把桥的质量和外观仔细查看一遍以后,左手捧着法典,右手拿着黑鞭,站到西拉沐沦河岸上,一边高声诵读天书,一边举起黑鞭使劲抽打河水。她这是在鞭打河神。黑鞭一落,水面顷刻间泛起了巨浪,这巨浪象一条白蛇,翘头在空中翻卷着,然后掉头顺着公主的指引,向东绕弯流进了桥孔,哗哗地从桥底下流了过去。西拉沐沦河水从此改道从空地修建的桥底下流开了。公主挥舞着鞭子说:“以后不管来多大的洪水,也不能往桥外流。”但是西拉沐沦河的河神是一位女神,她见到手持天书鞭打自己的也是一位女人,心里很不服气,硬是对着公主,把一条小支流引向了桥西头。桥西总有一条泥泞不断的小溪,起因便是这样。但主流还是从桥底下流过的,过往的行人们从此摆脱了水患,在过桥时总念起公主,感激她的恩惠。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