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骂人都骂的那么有学问 古文中那些骂人的话
骂人作为一种古老的发泄方式,再文雅的古人有时也是憋不住的,他们或是鄙夷对方的地位,或是抹杀对方作为人的存在价值,至于辱骂先人什么的...这些也是常见的。今天大家一起从正统文籍中窥视一二,看看古人是怎么说的。
《鄘风·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你看这黄鼠还有皮,人咋会不要脸面。人若不要脸面,还不如死了算啦。
你看这黄鼠还有牙齿,人却不顾德行。人要没有德行,不去死还等什么。
你看这黄鼠还有肢体,人却不知礼义。人要不知礼义,还不如快快死去。”
够直白,够狠,脸皮薄的都能羞愤而死~
《小雅·巧言》(节选)
蛇蛇硕言,出自口矣。
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
无拳无勇,职为乱阶。
既微且尰,尔勇伊何。
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
通俗点讲,这个就是骂人颠倒黑白,坏到脚上流脓嘴上冒泡~
《史记·项羽本记》:“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你小子智商余额不足,以后叫刘邦得了天下,我们就要被他一锅端喽!”
《战国策·赵策》:“(齐)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
“滚蛋,你个下贱的奴婢养的!”
经走下坡路的周王朝,不自量力,对后去吊唁的齐威烈王抖威风,而齐威烈王却不把周烈王放在眼里,以“尔母婢也”叱之。
《晋书·左思传》: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名士陆机想写《三都赋》,听说有个名不见经传的左思也要写的时候,很是不爽。很不屑地说了:这个大老粗竟也敢写,写出来的东东能看吗,不过是盖酒坛子罢了!岂料后来左思书成,一跃成为中国史上第一本畅销书(并为后世留下“洛阳纸贵”这个成语),陆机才发现自己看走眼,再不说要写《三都赋》了。
《晋书·陶潜传》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任县令时有一天有个官要来,别人就劝他穿戴整齐,迎接那个官,他本来就是个向往自由随性的人,立马觉得不能忍了,就此辞职~
《南史·到溉传》:“到溉尚有馀臭,遂学作贵人”。
到溉是南朝梁代文学家,少时孤贫,曾“以担粪自给”,结果后来被政敌以此进行讥讽,真是有够狠~
李白写过一首《嘲鲁儒》:“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想不到吧,诗仙也免不了地域攻击一把——某地的考生们,只会读死书,不如回家种红薯,有木有!!
杜甫的《绝句三首》里面有一句:“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某些人现在不还这个谱?
白居易那就更不用说了,讽喻大师……《红线毯》读过没,“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够形象吧~大老虎们都没个绝种的时候~
唐诗里面讽喻诗不少,上面举的三例是因为诗人知名度高。
《国老谈苑》里有这么一段,说的是宋真宗时期的故事:王旦在中书,祥符末大旱。一日,自中书还第,路由潘氏旗亭,有狂生号王行者在其上,指旦大呼曰:“百姓困旱,焦劳极矣,相公端受重禄,心得安邪?”遂以所持经掷旦,正中於首。左右擒之,将送京尹,旦遽曰:“言中吾过,彼何罪哉?”乃命释之。
这就相当于一国的首相被人迎头拍砖,大骂“老百姓遭灾都活不起了,您老还拿那么高工资好意思么”,两边保镖立马把人拿下要扭送派出所,王旦不让,说人家有理,给放了。切实做到了“宰相肚里能撑船”。
当然,骂人的话更多地出现在各类小说中。像明清时期,白话小说蓬勃发展,市井之间流传的粗口也就越来越多地记录下来了,其中很多慢慢演变成了今人熟知的骂人话。唐代的传奇和笔记小说,里面也有很多很强大很直白的粗口。很无赖、奴才、痴汉、虫狗、贼秃……这些后世常用的粗口都是唐传奇里面哒!!!这里就不表了~
中华上国骂辞,多彩多姿,变化无穷,犹河汉无极,这里也就说个意思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