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如何客观评价明武宗朱厚照?朱厚照是怎样的皇帝

2016-12-21 14:35:28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如何客观评价明武宗朱厚照?朱厚照是个怎样的皇帝 就目前的史料记载看,对明武宗的看法和评价大多是贬大于褒的。问题是历史中的明武宗真是

如何客观评价明武宗朱厚照?朱厚照是个怎样的皇帝

就目前的史料记载看,对明武宗的看法和评价大多是贬大于褒的。问题是历史中的明武宗真是如此吗?史学界近来也有不同的声音,仅笔者对相关明武宗的记载分析,也觉得似乎毁誉参半的评价有些不公。

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理解与看法。尽管据史书典籍记载,武宗一生建树无几,毛病不少。比如贪杯、好色、尚兵、无赖等所行之事多荒诞不经,为世人所诟病。但我们不能忘记了在他执政期间,也并非一无是处,昏庸无道。为何会造成这样矛盾的现象呢?

我想结合近年来学者提出的不同看法,谈谈个人的观点。

其一,明武宗朱厚照的坏印象,会不会存在继位的明世宗故意抹黑?

我们知道,明武宗没有接班人,继位为帝的不是他的儿子,而是明宪宗庶孙、兴献王朱佑杬嫡子、以藩王入大统的堂弟朱厚璁(明世宗于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即位,改年号为嘉靖)。明世宗虽然是一代中兴之君,但他显而易见既对武宗没好感,也没直接的血统关系。故在此前提下,后朝贬抑前朝以凸显继位天子之圣明,不仅是可以理解的现象,也常常成为理之当然的事实。因此,我们是否可以大胆推测,明世宗在《明实录》的编撰中,有意令史臣多录其恶,丝毫不“为尊者讳”,甚或添油加醋,无中生有,把“八虎”及江彬等鱼肉乡里之行径,一古脑都算在武宗账上,使得武宗皇帝之荒唐天下人皆知?

也许有人会说,笔者的大胆推测毫无根据。我想下面会继续分析这个问题。

其二,记载明武宗的史料,会常常矛盾百出,互相抵牾,说明啥?

如《武宗实录》正德十四年载,刑部主事汪金上疏谏武宗饮酒过量,疏后附有史臣的一段话:“上嗜饮,常以杯杓自随,左右欲乘其昏醉以市权乱政,又常预备瓶罂,当其既醉而醒,又每以进。或未温,也辄冷饮之,终日酣酗,其颠倒迷乱,实以此故。”透过记载,我们看到的明武宗简直是个酒徒、醉汉,哪里有半点皇帝的样子?

然而,同是《明实录》,讲到不久后武宗巡视西北边,沿途行军时的情景又说:“自宣府抵西陲,往返数千里,上乘马,腰弓矢,冲风雪,备历险厄,有司具辇以随,也不御。阉寺从者多病惫弗支,而上不以为劳也。”这里显现的明武宗却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形象。

既然明武宗是位终日受到群小奸臣宦官摆布、只知沉湎于酒色不能自拔的愚人,怎么忽然间又成了一个孔武有力、冲锋陷阵的英雄皇帝?同为史料记载,我们到底该相信那件事情、那个形象才是真正的武宗?看来,认真探究明武宗的真相,合理评价明武宗的功过,尚需后世读者、未来史家仔细辨别才行了。

其三,武宗虽是荒唐,但在大事上一点也不糊涂。

武宗虽不常入大内,但仍时常通过其他方式上朝听政,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有资料表明,他不愿上朝时,并非一退六二五,啥也不管不问,而是通过司礼监传达自己的圣旨,命内阁执行。即使他远在宣府的时候,虽说大臣不许前来议政,但还是特别强调,奏章要一件不少地送到宣府。这一切说明他并非将国事当儿戏的真正昏庸之君。

其四,若说明武宗在位期间豪无建树,颇有些冤枉。

事实上,武宗处事刚毅果断,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叛,大败蒙古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这些都是正德年间大事。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特别是正德十二年,武宗率五六万人抗击蒙古军取得军事上的胜利,这与英宗率五十万大军而被俘,不可同日而语。此后蒙古军长时间内不敢犯边,便是这次战斗成果的直接证明。而且在这场战斗中,武宗亲自部署,战术正确,指挥得法,体现了较高的军事指挥才能。应州之役,也成为武宗一生中最为光彩的时刻。

当然,笔者对明武宗的评价,并不因以上几点就武断认为他是为明君。毕竟,明代自英宗以来,国势渐弱,如果武宗能够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完全有可能做一代明君而成为中兴之主,功垂史册;他许多恣意妄为的行径为后人所訾议,也证明其距一位出色合格的好皇帝尚有很大差距。

因此,对明武宗的是非可否,还需要我们及其后人依据新发现的史料再不断地评说下去,才有可能看到历史的真相,看清武宗的真容。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