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为什么不喜欢太子朱常洛?
万历早期引起群臣进谏的主要事件是国本之争,即立太子的问题。因为万历不喜欢他的长子朱常洛,想立他所宠爱的郑贵妃之子朱常洵为太子,大臣们以维护祖制为名,掀起了劝谏的狂潮,这场长时间的君臣拉锯战被称为“国本之争”。
万历不喜欢朱常洛母子,是因为他们与一桩丑事联系在一起。万历九年(1581年)的一天,万历皇帝像以往一样来到慈宁宫向他的母后请安,不巧的是太后不在慈宁宫,慈宁宫的一名年仅十七岁宫女王氏向十九岁的万历献茶,万历见这位宫女端庄秀美、姿色宜人,一时冲动宠幸了她。这件事情做得很不合适宜,时间是在向母后问安时,地点在母后宫中,人物是母后身边的宫女,事件是淫事,所有要素均不符合儒家伦理道德。
明代讲究礼义廉耻,对于饱读圣贤之书的万历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失礼且令人感到羞愧的事,在他内心肯定不想让人知道这件事。然而王氏十分不给面子,竟然暗结朱胎,怀了龙种,将皇帝这点隐私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令他十分难堪。
身边美女如云的万历怎么会看上母后宫中的一个宫女,而且还有如此高的命中率?他是一时冲动,还是掉进了别人有意设计的陷阱?这位宫女是纯属被动,还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有意设计?如果说其中有阴谋,她是自己主动勾引,还是秉承太后懿旨?我们无法知道具体的细节,但我们可以想象,万历肯定对这个“拉链门”事件的女主角有所不满。
慈圣皇太后一直期待着皇长孙的诞生,对于这次兔子吃窝边草的事件不仅不见怪,还十分欣喜,第二年六月,她要求万历承认此事,并封宫女王氏为恭妃,万历本想抵赖,但是太后拿出了太监所记内起居注,他只好承认。八月,被册封升级的王恭妃不负众望地产下了一个儿子,万历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同年三月,年仅十四岁大兴人郑氏被选入宫并册封为淑嫔,在以后的两年里,郑氏依靠她的美貌、聪明以及在歌舞、诗词等方面的良好修养征服了万历,不久就被封为德妃,万历与郑氏的感情是真正的爱情。
万历十四年(1586年),郑氏为万历产下了他们的爱子朱常洵,万历大喜过望,打算晋封郑德妃为地位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而先前为万历产下长子的恭妃王氏却没有得到这样的待遇,于是宫中盛传万历欲立郑贵妃之子朱常洵为太子,并写有信物交郑贵妃保存。
按照明代“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的继位制度。朱常洵是没有机会超过他的哥哥朱常洛的,然而,一旦皇后去世,郑贵妃可以升为皇后,这样按照有嫡立嫡的法则,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立朱常洵为太子。
“国嘴们”相信万历晋封郑德妃为皇贵妃是为朱常洵接班铺路搭桥,于是纷纷上疏指责皇帝专宠郑贵妃,要求按照制度和习惯先晋封皇长子朱常洛的生母恭妃王氏为皇贵妃,也有人直接要求“册立东宫”,由此拉开了对明代政治影响深远的国本之争的帷幕。
对于国本之争,大多数人都认为错在万历,但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万历很可能有废长立幼的想法,长子朱常洛是“拉链门”事件的产物,次子朱常洵则是真正爱情的结晶,万历心中应该厚薄不均,群臣的批评并非完全是无理取闹。但是按照《大话西游》里唐僧的说法,万历废长立幼只是一个构想,还没有成为事实。况且皇后还年轻,生嫡子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万历并没有违反祖制,所以群臣没有必要搬出观音姐姐(朱元璋),逼迫孙悟空(万历)就范。
当时的文臣中,希望通过刺激皇帝使皇帝记住他们名字甚至希望通过皇帝一顿斥骂、痛打、贬谪而沽取清誉的人不在少数。维护继位祖制,在政治上永远正确,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炒题,那些批评万历的言官动机并不单纯。
万历认为册封贵妃与立储没有关系,大臣不该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他斥责群臣“屡借风闻之语”,找他的毛病,而对于“鬻货欺君,嗜利不轨”这类真正的问题却视而不见,实在是“好生可恶”。对于这类奏章,他说:“此不过欲沽名尔,若重处之,适以成其名”,于是“卷而封之”,这就是万历“不批”的由来。
党争形成以后,言官沦为党争的打手和先锋,其拥有的监察权和话语权沦为斗争的工具,各种冠冕堂皇的议题背后,往往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令执政者眼花缭乱,进退失据,出现了朝廷大员甚至皇帝被小小言官左右的奇特现象。
万历二十九年冬,万历正式册封朱常洛为东宫太子,然而国本问题不仅没有因此结束,反而变本加厉,那些在党争中受到皇帝处理的人利用继位问题制造了“《忧危竑议》妖书案”、“《续忧危竑议》妖书案”、“梃击案”等案件,以此打击政敌、转移焦点或是报复皇帝。
与进谏动机日趋复杂化相适应,万历的冷处理也不断升级,由不批发展到不朝、不任免官员,这种“独到”的处理方式,被许多人认为是怠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