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
李时珍为何会弃文从医 是因为恐惧科举吗
189 ℃稍微读了点书的人,大多知道大作家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然而大家却未必知道李时珍在从医之前也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想斗争。只不过他不是弃医
稍微读了点书的人,大多知道大作家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然而大家却未必知道李时珍在从医之前也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想斗争。只不过他不是弃医
纪晓岚一生主持科举和编修 不会公然得罪和珅
124 ℃公元1799年(嘉庆四年)正月,北京城朔风呼啸,大清国摊上大事了:初三,太上皇乾隆驾崩;初四,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巨贪和珅被褫夺官爵;初八
隋唐以来科举考试前必须要赤身检查吗
207 ℃自隋唐开始,我国就开始了科举制,也就跟我们现在的高考一样,都想靠着这一考试制度飞黄腾达。而在舞弊之风气如此严重的当下,免不了的是要
中国古代第一考神明朝黄观 科举考试第一人
161 ℃科举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千古来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通过科举制度完成了自己一生的华丽蜕变。“金榜题名时”乃是人生四喜
野史古代科举考试为何不是“一年一考”?
139 ℃今天是2017年高考的第二天,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一年一度的高考大多都安排在夏天。在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考试无疑是科举考试,古代的科举
清代科举轶事 考生在考场练“神掌”惹恼乾隆
116 ℃侠客之说,其实盛行于清朝,尤其是中晚清,从杨露禅、董海川、方世玉到霍元甲、韩慕侠、黄飞鸿,而且是晚清热兵器越盛行的时候,武侠的传说
落榜不是末日 盘点古代科举落榜生的遭遇和发展
144 ℃以光绪九年应会试考生1 6万多人来看,只“赐陈冕等三百八十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其录取率约为1 9%,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98%的
揭明末怪才金圣叹 参加科举考试时还搞恶作剧
169 ℃金圣叹,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别号鲲鹏散士。苏州吴县人,着名的文学家、批评家。 金圣叹称《庄子》、《离骚》、《史记》、《杜诗》、
不得不服!古代科举考试考生的作弊手段大揭秘
170 ℃公元858年的一天,大唐科举会试进行中。 坐在“隔离专席”的考生,站起来提前退场,监考的礼部侍郎沈询见了,顿时松了口气。 此人经过时,
历代科举考试如何防范考生夹带这种作弊行为?
148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科举考试本来是一项非常公平
关于科举制度是谁废除的这个问题不难。史书上记载:“1905年9月2日,清政府下令,一纸诏书废除了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1905年是光绪
宋太宗治国方针 兴文抑武 扩大科举取士
166 ℃宋代是读书人的天堂。真正彻底开启这扇幸福之门的是大宋王朝的第二个皇帝宋太宗,因为:文人机会多了、地位高了。 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
苏轼这个人,除了仕途不顺,常遭人暗算外,可以说是一个天下少有的奇才。喜欢诗的都知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喜欢词的人
苏轼这个人,除了仕途不顺,常遭人暗算外,可以说是一个天下少有的奇才。喜欢诗的都知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喜欢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