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解密 > 正文

秦始皇一统六国的战争哪一场最为关键和艰难?

2016-06-17 16:59:14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战争类型:实战——决定战争胜负的真正因素,还是一个国家的实力,秦王扫六合,建立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是秦人几百年奋斗的结果,也

战争类型:实战——决定战争胜负的真正因素,还是一个国家的实力,秦王扫六合,建立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是秦人几百年奋斗的结果,也是战国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

战争深度解析:

荆轲躺在血泊中,笑了。

历史的轨迹离改变往往只差那么一公分。

如果不是秦舞阳在献图时的神情惊慌;如果不是秦王在图未穷匕未现的时候忽然感觉到了杀气;如果不是嬴政少年时代在赵国受欺负时练就逃跑的敏捷身手;如果不是那个无名的秦国御医将药包当武器阻击了荆轲,让嬴政多了三秒钟的时间——拔剑的三秒、决定历史命运的三秒。

那么和荆轲一起倒在血泊中的应该还有大秦国的王——嬴政。

荆轲功败垂成,却没有遗憾,因为他毕竟做到了六国王公贵族、百万兵马都做不到的事——威胁秦国本土和秦王嬴政的安全。

而六国,不过是秦王案板上待宰的羔羊。

长平之战,六国终于听到了狼的咆哮。

狼来了,六国稍稍打起精神,才想起了合作。魏、楚两国出兵,帮赵国解了邯郸之围。之后又在公元前247年,魏国信陵君魏无忌率领魏、赵、楚、韩、燕五国联军,在河外(山西西南部、黄河以南地区)大败秦军。

秦国人知道了狗急跳墙依然有咬人的能力,何况是五只成群的狗。

秦国在邯郸和河外之败后,意识到自己还没有强吞六国那么大的胃口。之后的秦国人放慢了兼并的脚步,逐改“鲸吞”为“蚕食”,重新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并花重金买通各国的重臣,在各国间挑拨,引起事端。

秦国的压力减弱,六国好了伤疤忘了痛,忘了狼,开始狗咬狗。

第一个发难的是燕国。公元前251年,燕国看赵国在秦国的打击下已经今非昔比,竟然起了非分之念,想兼并赵国。倾国之力率兵六十万(一说四十万),战车两千乘,分兵两路大举进攻赵国。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赵国打不过秦国,但打燕国这种弱国还是绰绰有余。名将廉颇率军二十万在鄗(今河北高邑东)大败燕军,杀燕大将栗腹,最后燕不得不割城求和。之后燕、赵之间又陆续发生了一系列战事冲突。

魏、楚等则忙着兼并残余的战国小国。公元前256年,楚灭鲁;公元前254年,魏灭卫。

连赵、魏这种抗秦积极分子也相互大打出手。公元前245年,赵国派大将廉颇攻魏,占领了魏国的繁阳(河南内黄西北)。

作为秦国之后的第二强国齐国,在当初被乐毅差点灭国后,就吓破了胆。秦国远交近攻的战略让齐国人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太平安生日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齐国人奉行的准则。

秦国则在一次次的蚕食战中扩大领土,壮大实力。

当秦国的第三十一任君主嬴政上台后,秦国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欲望,又露出了狰狞的面容和锋利的牙齿。

秦王政三年(前244年),秦攻韩、魏,占韩城十三座,占魏有诡等地;公元前242年,秦攻魏,占燕邑、雍丘、长平等二十城,置为东郡;公元前241年,又攻占魏国朝歌。

狼又来了,赵、魏、韩、燕、秦五国终于抛开他们内部的纠纷,于公元前241年又一次组成了五国联军,由赵将庞暧担任联军主帅,共同对抗秦国。

此时的秦国已练就了盖世神功,双拳敌十手,毫不费劲,在蕞(陕西临潼东北),秦军大败五国联军。

这是战国时期各国的最后一次反秦联盟,之后,他们没有机会了。

当年轻的秦王嬴政解决好国内政治矛盾,除掉吕不韦和嫪毐两大政治毒瘤后,六国的审判日,也宣告来临了。、

最先倒霉的是韩国。公元前231年,在秦国大军的进逼下,韩王安献南阳郡;次年,秦王嬴政派内史腾率大军攻韩,取韩都南郑(今河南新郑),俘虏末代韩王安。韩国亡,秦在韩故地设立颖川郡。

韩国是战国七雄中综合实力最弱的国家,从当初的晋国六卿熬到三家分晋,再从三家分晋熬到最后被秦所灭,一直夹着尾巴过日子,最先被秦所灭亡在情理意料之中,对此太史公司马迁也只能感叹——不容易。其实秦国最先的矛头是指向赵国。公元前236年,秦国就趁赵、燕两国内斗,派王翦、桓、杨端和兵分两路大举攻赵,占领了赵国河间等九城。公元前234年又派大将桓攻赵平阳武城,杀赵军十万余人。公元前233年,秦军深入赵后方,再一次包围邯郸,赵国再一次面临灭亡之危。赵王从边防调回一直和匈奴作战的大将李牧抗秦,李牧在肥(河北晋县西)大败秦军,秦主帅桓琦战败畏罪逃奔燕国,之后李牧又在公元前232年在番吾击败秦军。

虽然李牧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但赵军损失惨重,主力全部退守邯郸。秦国一时无法灭赵,转头指向了韩国,灭韩之后,才于公元前229年由王翦、杨端和攻赵。赵国派李牧、司马尚率军抵抗,再败秦军。秦国对李牧实在头疼,用重金收买了赵王宠臣郭开,造谣李牧、司马尚谋反,赵王中反间计,用赵葱和颜聚代李牧、司马尚,李牧抗命被杀。

李牧一死,赵军再无抵抗力。王翦于公元前228年三月大破赵军,于十月攻占邯郸,俘末代赵王造,在赵地设邯郸郡。赵公子嘉率宗族逃至代郡,称代王,一直抵抗到了公元前222年。

赵国在赵武灵王的改革后一举成为了战国除秦外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但赵武灵王在后期政治选择上的感情用事也让赵国陷入内乱,从此走向衰落。后期虽然名将辈出(赵奢、廉颇、李牧),但君主昏庸,奸臣当道,关键时刻一再临阵换将,自乱阵脚,纵然将士血染沙场,却也无力回天。赵国虽亡,却堪称铁血,令人敬畏。

第三个灭亡的是魏国。公元前225年,秦王派王贲率军攻魏,围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王贲决黄河和大沟之水灌大梁,魏国末代魏王假出降,魏亡。秦国在魏设砀郡。

魏国战国初期在文、武二侯的经营下一举成为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但好景不长,拒绝了卫鞅,魏国也拒绝了彻底的社会变革。最终在马陵一战后走向衰落,后期虽有信陵君魏无忌这样杰出的政治人物,也无法挽回局面。

第四个灭亡的是楚国。公元前225年,秦王派李信、蒙武攻率二十万军攻楚,在城父(安徽亳县东南)被楚军所袭击大败。次年,秦王改派王翦率兵六十万攻楚,在蕲(安徽宿县东南)大败楚军,杀楚将项燕,于公元前223年攻占楚都寿春,俘虏楚国末代楚王负刍,楚亡。秦在楚设置会稽郡。

秦、楚在春秋被中原诸侯共称为西夷南蛮,几乎是同时崛起(秦穆公、楚成王时期),但楚国在春秋末期被吴越等南方小国拖住了后腿,一度被吴国所占。战国中期又被齐、秦东西二强所重创(齐、楚垂沙之战,秦、楚析之战),退出了争霸擂台,后期再无强势表现。

第五个灭亡的是燕国。秦国灭掉赵国之后,燕国才明白自己想吞并赵国的想法是多么可笑,自己真正的敌人是秦国人,然而这一切已经晚了。公元前227年,秦军灭燕后王翦的部队已经兵临燕境。燕国人并不甘心,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秦王大怒,派王翦、辛胜攻燕。燕军与残赵的代军联合,在易水之西与秦大战,燕、代军败。次年十月,秦军攻占燕都蓟(北京),燕王及太子丹逃至辽东(辽宁东南部),燕王杀太子丹求和。秦王此时的注意力放到了楚国身上,暂时停止了对燕的进攻。灭楚后,公元前222年,秦派王贲进攻燕辽东,末代燕王喜被俘,燕亡。

从春秋到战国,燕国都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国,因为地处边陲,不为诸侯各国所重视,内乱外战都不多。战国中期,燕国忽然暴发,在苏秦的策划乐毅的指挥下,燕国这只蚂蚁竟然差点吃掉了齐国这头大象,改变了战国的格局。但后期的燕国却不安分守己,蠢笨地举国之兵攻赵,加速了自己和六国的灭亡。不过从乐毅灭齐到荆轲剌秦,燕国这样的小国却总能给战国的舞台带来精彩和惊喜,也算是过把瘾再死,不愧了燕赵男儿多英豪的美名。

如果燕国是过把瘾死,那齐国就算是窝囊死。当秦国四处扩张吞并五国时,作为七雄中除秦国外最有实力的齐国竟然漠然视之,同时并未对此作出战略性防备。秦吞并完五国后,齐王建这才发现大势不妙,但已经晚了。公元前221年,秦军命王贲南下攻齐,秦军并没有遇到太大的抵抗。自田单复齐后,齐国人半个多世纪没打过什么仗,哪里是身经百战的秦军对手,秦军直逼齐都临淄,齐王建选择了投降。

齐国是姜太公之后,从春秋开始就是诸侯中的政治经济强国,齐桓公时代更是成为春秋霸主。进入战国中期曾经与秦一起扩张,成为七雄中的东西两强。后来却被弱小的燕国意外打击,几近灭国,复国后的齐国不但实力下降,信心和胆魄也没了,安于现状,成为沉睡的狮子,到灭亡也没醒过来。

“秦王扫六合”,一个新的时代诞生。

战争人物命运走向

秦王嬴政:

十三岁即王位,二十二岁亲政,三十九岁一统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而传奇的使命,开创着全新的时代。

书同文、度同制、车同轨、行同伦、建筑长城、焚书坑儒,他的每一个行动都对这个民族产生着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无论后世对他是景仰还是诅咒。

他为自己命名为秦始皇,希望他的子子孙孙可以将大秦帝国的统治延续,他从没有想到他的帝国只能维系十四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时年四十九岁。

王翦:秦灭六国,谁立下的战功最高?当然是王翦及其子王贲。王翦指挥了灭赵、灭燕、灭楚之战,王贲指挥了灭魏、灭齐之战,毫不夸张地说,秦帝国的江山是王氏父子打下的。

与白起相比,王翦更具冷静与智慧。与赵作战,使用反间计除掉李牧,兵不血刃地除掉了秦国最顽强的敌人。灭楚前,秦王嬴政问其需要多少兵,王翦说要六十万,而另一个大将李信则说只需二十万。于是秦王派李信伐楚,却大败。秦王重派王翦为将,给了他要的六十万。在连续灭掉赵、魏、韩、燕四国后,王翦对敌我力量的判断还是如此冷静而精准,令人感叹。

虽为战神,王翦却有极高的政治智商。率六十万大军征楚,临行时王翦却一再向秦王嬴政索要良田豪宅,秦王说将军打胜归来还愁这些吗?王翦说还是乘现在大王相信我,多要点吧。行军路上,王翦前后五次派使者向秦王嬴政索要良田。众人不解,问王翦,说,你不怕大王发怒吗?王翦说,我就是要让大王知道我要的只是小小的财富,而不是他委托给我的秦国近一半的兵权。

吞并六国后,王翦又率大军征百越,平定江南,王翦因功晋封武成侯。很快王翦辞官,退还秦王所赐良田,隐居山林。

秦王残暴,喜怒无常,而王翦能功成身退,实属可贵。

战争猜想:

历史的必然是由无数的偶然构成的,虽然说秦国的强大,六国的灭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但我们依然不禁猜想,当初荆轲淬毒的匕首刺进了嬴政的身体,或者六国不是消极地防御和永无休止地内讧,而是一致抗秦,历史的轨迹是否会发生偏差呢?(原文来自野狼文史工作室)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