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解密 > 正文

隋炀帝为何会使盛极一时的隋王朝走向瓦解?

2016-06-17 09:23:01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隋炀帝在位时,修驰道、掘长堑,四方巡游,宣扬国威,加强统一;为更有效地控制关东和江南地区,营建东都洛阳;开凿运河,打通南北水路交通

隋炀帝在位时,修驰道、掘长堑,四方巡游,宣扬国威,加强统一;为更有效地控制关东和江南地区,营建东都洛阳;开凿运河,打通南北水路交通,顺应并推进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大趋势;积极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设和改革,尤其是科举制的确立,不仅适应了当时社会阶层变动的需要,也奠定了选拔人才的基本标准,影响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但因三征高丽、三游江都、屡起兴造、征伐不已、不恤民力而引发内叛外乱,在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和各地贵族军阀群起割据的夹击中,他即位短短十四年,盛极一时的隋王朝便土崩瓦解。

隋炀帝于公元618年亡于江都(扬州),但隋朝盛极而衰的转折点应该追溯到大业十年(614年)。此时,隋炀帝刚刚平定开国功臣大贵族杨素之子杨玄感联合众多贵族功臣子弟的反叛,统治集团四分五裂、各怀异心,全国各地“盗贼”蜂起,他仍不顾群臣的反对,兴起第三次征高丽战役,两败俱伤,无功而返。大业十一年(615年),又匆忙第三次北巡,以镇抚雄踞北方、屡为边患的突厥。不料,早已觊觎中原的突厥始毕可汗率数十万骑兵突袭,将隋炀帝围困在雁门。脱险后,他从太原回到东都洛阳,面对中原狼烟四起的严峻局势,却下诏建造数千艘龙舟,准备三下江南。

大业十二年(616年),农民起义军瓦岗军在河南连战连捷,先后攻破金缇关,占领荥阳诸县,消灭隋军悍将张须陀,声势大振,中原局势已经失去控制。隋炀帝丧失了重振河山的雄心,惶恐不宁,寝食难安。

他整日沉湎于肆意游乐,流连于西苑,令人捉了数斛萤火虫,夜出游山,光照山谷。同时继续为南游做准备,征集江南十郡兵数万人,建造毗陵(今江苏常州)宫苑。

七月,隋炀帝迫不及待地乘坐造好的龙舟三下江都,并赋诗云:“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似乎打高丽只是权宜之策,而江南才是他魂牵梦绕的归宿。他前后杀掉了劝阻南行的数名官吏,踏上了从逃亡最终走向覆亡的不归之旅。

大业十三年(617年),隋炀帝离开东都洛阳后,中原局势发生了巨变。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汇聚多支义军,攻占隋朝第一粮仓兴洛仓,开仓赈济,迅速聚集数十万民众,发布讨隋檄文,全力进攻东都,彻底断绝了隋炀帝返回东都之路。618年,是隋炀帝在世的最后年头,这时的隋炀帝似乎已经陷入精神全面崩溃的状态,有时觉得自己性命难保,照着镜子对萧后说:“好头颈,谁当斫之?”如此境遇,他依然不忘享乐,广选江南美女充斥后宫,整日酒杯不离手,昼夜狂饮。

随驾南下的十多万侍卫骁果将士,大多是关中人,“见帝无西意,谋欲叛归”。统领骁果的虎贲郎将司马德戡等,推关陇贵族时任右屯卫将军的宇文化及为首,联络宫内外各关键部门人员,并放出谣言“陛下闻说骁果欲叛,多酿毒酒,因享会尽鸩杀之,独与南人留此”,迫使骁果将士“谋叛愈急”。三月十日晚,数万骁果将士举火起事,内外呼应,迅速攻入宫中。

深知这一天迟早会来的隋炀帝早就准备好毒药令所幸诸姬随身携带,但此时亲随皆四散逃亡,为维持君主尊严,他自解练巾,被缢杀而亡。

萧后与宫人撤漆床板为小棺,将其草草葬于西院流珠堂。8月,江都太守陈稜得到唐高祖李渊的允许,将炀帝改葬于吴公台下。唐武德二年(619年),再次改葬于扬州雷塘。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