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兵制的起源:府兵制到底是有谁最先发明的?
起源
府兵制源起于北魏时期鲜卑人当兵、汉人 务农的政策。府兵全家可以免除赋役,当兵成为鲜卑人的专利,这政策明显地带有民族隔离的色彩。到了北周后期,迫于形势,汉人也被募充作府兵。杨坚 为北周大丞相时,就下令西魏 受赐鲜卑姓的汉人可恢复汉姓,开始破除了鲜卑人当兵、汉人务农的规定。隋开皇十年(590年),隋文帝又下令府兵全家一律归入州县户籍,受田耕作,变军籍为民籍,兵士本人则由军府统领。这一改革措施不但使农业户口大增,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而且更适应了民族融合和时代趋势,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含义
府兵本泛指军府之兵。北魏在六镇起义 后分为东西魏。为了与东魏 相抗衡,西魏宇文泰 于大统 八年(542)把流入关中地区的六镇军人和原在关中的鲜卑 诸部人编为六军。次年与东魏作战,败于洛阳邙山,损失 很大。为了补充和扩大队伍,以后几年不断收编关陇豪右的乡兵部曲 ,选任当州豪望为乡帅。大统十六年 前,已建立起八柱国 (大将军)、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又称二十四军)的府兵组织系统 。八柱国的设置乃模仿鲜卑拓跋部的八部制度,其中宇文泰实为全军统帅,魏宗室元欣 仅挂虚名,实际分统府兵的只有六柱国,也与周国 六军之制相符。西魏恭帝 元年(554),按照北魏早期所属大小部落的姓氏赐诸将姓,作为早已“灭绝”了的这些部落的继承人,所统兵士也改从各自主将之姓,这就给府兵制涂上了一层鲜卑部落兵制 的色彩。
史书记载
由于记载不详和分歧,有关隋以前军府组织的某些环节不清楚。据记载,开府“二十四员分团统领,是二十四军;每一团,仪同二人”。但开府和仪同是共领,还是分领一军;仪同是否独立置府领兵;当时军府是否指二十四开府,或应包括仪同府;史籍记载上:“初置府,不满百”或“合为百府”之说是否可信,史学界对这些问题存在着不同意见。开府、仪同以下置大都督 、帅都督 、都督等分级督率,则是清楚的。隋代军府有内府、外府(也就是内军、外军)之分,以骠骑将、车骑将军 为长、贰,有时也设置与骠骑府并行的车骑府。炀帝大业三年(607)改称鹰扬府 ,长官为鹰扬郎将 ,副为鹰扬副郎将(后改鹰击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