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承欲挟天子以令诸侯 结果便宜了曹操遭灭门
汉献帝到洛阳后,将护驾有功的四人都封了大官:董承为卫将军,张杨为大司马,杨奉为车骑将军,韩暹为大将军,领司隶校尉,皆假节钺。
当时张杨、杨奉驻扎在京城外围,而董承和韩暹则留在了皇帝身边。
此时没有了外敌,这群野心家的本来面目也就暴露无遗了。
首先发生矛盾的就是董承和韩暹。史书记载:当时董承和韩暹为了争夺领导权而发生了激烈的矛盾,结果董承实力不如韩暹,眼看要落败。
这时董承做出了一个影响巨大的决定:召兖州曹操入京勤王!
《后汉书》:(韩)暹矜功盗睢,干乱政事,董承患之,潜召兖州牧曹操。
当时曹操在兖州已经击败“百万黄巾”,威震山东,董承召曹操进京有两个目的:第一,他认为曹操组织了关东联军讨伐董卓,是汉室忠臣,应该可靠;第二,他是想借助曹操的力量除掉韩暹,其中这一条才是主要目的。
曹操原本就希望“挟天子”,如今又有董承做内应,可谓天赐良机。
遂火速前去“勤王。”
曹操的到来确实威慑了群雄,杨奉、韩暹看曹操势大,便灰溜溜的离开了汉献帝,逃走了。
董承作为勾引曹操的“大功臣”,自然成了“胜利者。”
只不过,这个“胜利者”没有料到,曹操远比韩暹之辈难对付。
曹操以洛阳难以恢复为理由,将皇帝安置在了许昌,进行控制。史书称当时的情形是:“权归曹氏,天子总己,百官备员而已。
客观的说,在初期,曹操对董承还是很不错的。
董承被封为“卫尉”(九卿之一,掌管宫门禁卫,是仅次于三公的高官),而曹操甚至允许董承“开府。”
我们简单说一下什么叫“开府”:开府,是汉代一项高规格待遇,是指高官被允许在自己府中选拔官署,署理政务。有这个资格的人基本都可以做一代权臣。
三国历史上有资格开府的人屈指可数,他们包括:曹操、诸葛亮、蒋琬、司马懿、李傕以及孙吴的个别宗师重臣等。
为什么只有极个别的“权臣”才有资格开府呢?因为开府就意味着能公开形成自己的政治集团,这对上级领导以及皇帝而言是极度危险的。司马懿能够篡魏,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曾开府,组建了一个忠于自己的团队。
如今董承“开府”,这是一项难得殊荣和信任。
董承能够获得“开府”的待遇,自然是经过曹操同意的。
但是,董承此人绝非安分守己的人,他的野心始终未死。
本来嘛,将皇帝从长安带出来的是他,后来在洛阳坚守下来的还是他,可是最后曹操却“摘了桃子”,他心中难免不平。
于是,董承便暗中勾结党羽,准备发动政变,除掉曹操,重新获得汉献帝的控制权。
他找的同谋都是谁呢?
分别是: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王子服、吴子兰,以及“汉室宗亲”刘备。
董承找这几个人密谋除掉曹操,是否真如《三国演义》中说的那样,是为了“复兴汉室”呢?
恰恰相反。
我们来看看董承的真实目的,下面是他和同谋王子服对话的史料记录:
《献帝起居注》记载:(董)承谓(王子)服曰:“郭多有数百兵,坏李傕数万人,但足下与我同不耳!昔吕不韦之门,须子楚而后高,今吾与子由是也。” 《献帝起居注》记载:(董)承谓(王子)服曰:“郭多有数百兵,坏李傕数万人,但足下与我同不耳!昔吕不韦之门,须子楚而后高,今吾与子由是也。”
郭多就是郭汜,子楚就是秦庄襄王。董承与王子服说的再明白不过了,他说:“郭汜几百人曾击败过李傕几万人,就你愿不愿意与我同心,过去吕不韦获得秦庄襄王子楚,因此而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今天咱俩就能办到。”
吕不韦是战国著名的商人、政治家,他因为将美女献给秦庄襄王而得以进入秦国高层,后拜秦相,封魏文侯,位极人臣,权倾朝野。甚至有传说,秦始皇都是他的儿子。
董承对王子服说这个事情,意思还不清楚吗?
他根本不是为了什么虚无缥缈的“复兴汉室”,他最真实的目的就是“要做吕不韦”,挟持汉献帝号令天下。
那么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所谓的“汉献帝衣带诏”事件呢?
我想引用近代的历史学巨匠吕思勉大师的一句话,就足以说明真相了
“董承本来是牛辅的余孽,哪里是什么公忠体国的人?他叫曹操进京,也不过是想借曹操的力量,排除异己罢了,哪里会真和曹操一心。所以后来,又有奉到什么衣带诏,说献帝叫他诛灭曹操之说?从董卓拥立之后,到曹操进京之前,这一班拥兵乱政的人的行径,献帝还领教得不足么?就是要除曹操,如何会付托董承呢?这话怕靠不住罢。”
董承要发动政变除掉曹操,无非是想取而代之,绝非为汉室着想。
当然,众所周知,这个阴谋后来败露。
曹操发觉后,遂将董承以及他的党羽全部诛杀,董承家被灭门。
我们现在来看,曹操下手如此狠毒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