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奇男子王保保 朱元璋最想得到的武将
朱元璋平定天下后,一日大宴群臣,酒席筵间向众人问道:“你们谁是当今天下奇男子呢?”身经百战的大将们一致认为:“猛将常遇春智勇双全,所率领不过万余人,却能横行天下,未曾败北,真天下奇男子也。”
不料朱元璋却说:“常遇春虽然是人中之杰,但是我能够让他为我所用。我却不能让王保保臣服,王保保才是当今天下之奇男子。”那么问题来了,谁是王保保是谁,竟能让朱元璋为之心动而折服?
据记载,王保保,颖州沈丘(今安徽省临泉县)人,小名保保,父亲是汉人,母亲为蒙古人,自幼就成了舅舅察罕帖木儿的养子,后来元顺帝赐名改蒙古名为扩廓帖木儿。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红巾军起义,中原大乱,镇压起义的元军多次被击败。1352年身为元朝贵族的察罕帖木儿组织军队,转战中原,王保保追随义父一路上打败中原的红巾军,又先后平定了关中、山东等地义军,“灭贼几尽”。但在围攻益都的时候,被叛将王士诚刺死。
军中推举王保保代父职掌军权,最终在王保保出色的指挥下攻破益都,活捉叛将,此后率军彻底平定北方地区的起义军。事后王保保得到了朝廷的嘉奖,被封为太尉、中书平章政事、知枢密院事等要职,驻军太原;而察罕帖木儿的父亲阿鲁温被封为汝阳王(听着蛮耳熟的,后边再说)
不久王保保就与驻军大同的元将孛罗帖木儿发生矛盾,卷入一场元顺帝与皇太子的宫廷斗争之中。1364年孛罗帖木儿在元顺帝的支持下率军攻入大都,杀死当朝丞相后,自立为丞相。第二年王保保率领大军保护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入京,元顺帝只得杀死孛罗帖木儿,任命王保保为左丞相。
而就在元朝内部忙于宫斗之时,南方的朱元璋已经削平群雄,势力日益强大。不久王保保就提出征讨江淮,于是元顺帝任命他为河南王,总领天下兵马,代替皇太子出征。深知朱元璋实力的王保保,想调遣割据关中的李思齐等四位将领率军出关,共同出兵讨伐。但遭到了拒绝,于是王保保亲自出兵关中,元朝又陷入数年的内战之中。
此前王保保已经得罪元顺帝,后因拒绝拥立皇太子登基,又得罪了皇太子。1368年元顺帝与皇太子达成和解,下诏削去王保保的一切官职,命令众将四面围攻王保保。而就在此时南方的朱元璋已经称帝,并派大军北伐。北伐大军占领山东,镇守河南的梁王阿鲁温(之前的汝阳王)向明军归降。
被逼无奈的元顺帝下诏恢复王保保的官职,组织大军救援,但为时已晚,就在诏书下达一个月后,徐达大军已经进抵通州,元顺帝北逃,大都陷落。此后朱元璋派遣汤和率军进军山西,在韩店与王保保交战,元军大获全胜。
王保保乘胜进军,准备收复大都城,明军主将徐达则率军直捣王保保的根据地-太原。王保保回师救援,由于部将豁鼻马暗中投靠明军,明军趁夜偷袭,元军大败,仓促间王保保仅率领十八名骑兵北逃。
此后王保保招集部众,经常袭扰明朝的西北边境。于是1370年朱元璋再次命徐达率领大军出兵,双方在沈儿峪展开激战,元军大败。王保保只带着妻子数人北走,抱着根木头渡过黄河,逃到和林。但此时的元朝皇帝对他非常信任,仍命他统帅军队。
想趁热打铁,彻底解决北元问题的朱元璋于1372年命令徐达等率领15万大军出塞。吸取失败教训的王保保以逸待劳,在岭北打败徐达率领的明军,杀死明军数万人,彻底断绝了朱元璋占领元朝全部领土的愿望。
岭北之败后,朱元璋才想起刘伯温曾对他讲过的一句话“扩廓未可轻也”,于是一方面命令边境的明军严密防守,不再出塞征讨;另一方面先后7次派出使者持书招降,但王保保扣留使者,不做出任何回应。
后来朱元璋又派出已经归顺的元将李思齐前往招降,刚开始的时候,王保保以礼相待;但临行前,送行的人对李思齐提出要求:“主帅有命,请公留一物为别。”李思齐还没反应过来,说此行也没带什么呀,送行的人提示道:“愿得公一臂!”无奈之下,李思齐自断一臂,不久就流血而死。
英雄总是惺惺相惜的,越是如此朱元璋越对王保保越是钦佩,也许王保保并不是当时最强力的武将,但他对元朝的这颗耿耿忠心始终吸引着明朝的皇帝朱元璋。朱元璋一直以不能让王保保臣服为憾,后来他册封王保保的妹妹为自己次子秦王朱樉的王妃。
洪武八年,也就是1375年,这位被朱元璋赞誉为天下奇男子的扩廓帖木儿(王保保)病死在塞北荒凉的哈喇那海的衙庭之中。后人曾评价“扩廓百战不屈,欲继先志,而赍恨以死,元之忠臣也。”无论对于元、明,王保保称得上是一位至死不渝的忠臣。
题外话:金庸先生曾在《倚天屠龙记》中,将王保保与赵敏写成汝阳王的一双儿女,而小说中汝阳王的历史原型应该就是王保保的义父察罕帖木儿(历史中汝阳王的封号是察罕的父亲阿鲁温的),而王保保的妹妹经过金庸先生的艺术创造成为了敏敏帖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