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解密 > 正文

本来深得民心的皇帝王莽,因改革被人民推翻

2017-06-01 05:43:19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西汉末年,皇室衰微,大权旁落到外戚王氏集团手中。王莽从王氏集团中迅速脱颖而出,官职三级跳,青云直上,将大权独揽。尽管被朝廷赐给九锡

西汉末年,皇室衰微,大权旁落到外戚王氏集团手中。王莽从王氏集团中迅速脱颖而出,官职三级跳,青云直上,将大权独揽。尽管被朝廷赐给九锡,王莽还是没忍住将西汉改头换面,改国号为“新”,自己称了帝。虽说建立了新朝,可还没等国家面貌新起来,就直接覆灭,只有短短的15年国祚,成为中国历史上短命的王朝之一。

要说这位新朝的一把手——王莽,其实他的口碑还是不错的。要知道当时的王家,那是西汉最显贵的家族,族中之人不是将军就是列侯。出身这样的家族,王莽并没有飞扬跋扈,反而为人谦恭,生活简朴,行为检点。

后来,汉成帝时,已身居高位的王莽仍然非常清廉,常把自己的薪水拿出来,分给门客和平民,有时甚至把自己的车马卖掉,接济穷人。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大旱兼蝗灾,受灾最严重的青州,饿殍遍野,百姓被迫到处流亡。王莽得知这一情形,发出倡议,让朝中官吏自掏腰包,以救济灾民,并自己率先拿出银两救灾。如此,王莽获得朝野上下点赞声一片,赢得了民心。

拥有极高人气的王莽,水到渠成地取代当时已政治腐败的西汉,建立新朝,不是应该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吗?为什么成为了短命的王朝?这不能不说是改革“改”来的。

王莽的改革从改地名入手,把都城长安改为常安,把山阳郡改为巨野郡......就连太后居住的长乐宫也给改为常乐宫。改了地名不过瘾,还要改官名。比如中央官职中,大司农改为羲和,再改为纳言;改太常为秩宗,大鸿胪为典乐,执金吾为奋武......地方官职名称也要改,郡太守改为大尹,都尉改为太尉,县令改为宰等等。总之,“尽易其名,不可胜纪”。

改名称就算了,关键是每过一年都要再改一遍,不仅给老百姓造成极大的混乱,就连那些基层官吏也搞糊涂了。后来,王莽颁布诏令时也不得不注明“旧称”。如果说改名称只是让百姓糊涂,无上限地挑战记忆力的话,那王莽的另一项改革真是让人抓狂,这就是币制改革。

王莽将货币分为六大类:钱货,金货,银货,龟货,贝货,布货。每个大类下面还有若干个小品种,加起来一共是28个品种。平时生活上常用的钱币就分成28种,老百姓如何使用?

比如,咱要是去打个酱油,就得蹲门口琢磨半天,是用贝去买酱油还是用布去买?明儿要是去买把青菜,又要琢磨半天,是用龟还是用银去买?那种感觉真是让人崩溃!换算困难,流通不便,造成市场的混乱无序,王莽最终还是知道了,于是,他再次进行货币改革,废除这28个品种,只留下两种主要货币——面值50钱的大钱和面值1钱的小钱。

然而,王莽这样的朝令夕改,已经让老百姓吃不消,对政府失去了信任,可还是没能挡住王莽货币改革的步伐,几年后,王莽又尽废大钱、小钱,另作货布、货泉两种币制。

王莽频繁的币制改革,不仅没有给百姓带来任何益处,反而造成假币盛行、物价飞涨,每更换一次货币,无形之中都把老百姓的财富搜刮一次。为了防止私铸货币,王莽还颁布诸如“一家盗铸,五家连坐”这样的严刑峻法,百姓深受其害。

在王莽的各项改革下,国内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农民起义蠢蠢欲动,王莽又“恰当”地在对外关系上点了一把火。

同周边各民族的关系上,西汉自宣帝后,基本都保持了平等友好、互不相扰的状态。可王莽一称帝,信奉“天无二日,地无二主”,把周边各国的王都改封为侯。对于匈奴,王莽派出使臣收缴西汉发给匈奴的“匈奴单于玺”,而代之以“新匈奴单于章”。如此,匈奴便成为新朝的附庸,降低了匈奴单于的政治地位,引起匈奴的不满。已经平静多年的北方边境一下子吃紧起来,战争一触即发。

而王莽毫无收敛,不采取任何缓和措施反而又下诏令匈奴单于改名为“降奴单于”,并将匈奴全国分为十五个单于。这下彻底触动了单于的底线,匈奴开始频繁扰边,掠杀无数边境人民。为了对付匈奴,王莽不断调集全国财力、物力,将“天下丁男及死罪囚吏民奴”发往北方,还把全国吏民三分之一的财产资助军费开支,展开对匈奴的长期作战。

本来就已民怨沸腾的国内,人民的负担更加沉重,社会矛盾加剧,于是,各种起义和暴动,此起彼伏地不断爆发,直接掀翻了王莽的统治,新朝终于土崩瓦解。

王莽的改革,不以百姓为出发点,而是任性地利用手中的权力,对国家的各项制度随心所欲地进行不切实际的更改。这场花里胡哨的改革不仅没有为百姓带来任何利益,反而造成极大的困扰,失去了人心基础,那么王朝的覆灭,也就成为情理之中的事了。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