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解密 > 正文

施耐庵搞错了?武大郎本是清官 却成了绿帽子王

2017-05-11 20:00:54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学生:“爸爸,我们老师今天来家里家访。” 老师:“家长您好,我姓金,您叫我金莲就行。” 爸爸:“您好,潘老师。” 这只是一个小笑话,

学生:“爸爸,我们老师今天来家里家访。”

老师:“家长您好,我姓金,您叫我金莲就行。”

爸爸:“您好,潘老师。”

这只是一个小笑话,却暗含一个在民间影响甚大的姓名——潘金莲。她的丈夫与自己成为丑陋和淫荡的代名词,然而历史上确有其二人,还是真的夫妻。只不过没有《水浒传》中描写的那么不堪。

1、不卖炊饼的武大郎

武大郎,姓武,名植,字田岭,幼名为大郎。祖籍山西晋阳郡,是商殷武丁的后裔。后来祖上搬到了河北清河县,出生在武家那村。

武植少时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家庭十分贫寒,曾在一个染坊当过学徒。不过自身聪慧非常,在困苦的条件下坚持学习,能文能武,终于人到中年考上进士,后来在山东阳谷县当县令。

为官期间,武植公正清廉,为民除恶,治理河患,深得民心,百姓甚至为其打造了一顶万民伞。

潘氏金莲,清河县黄金庄村人,是武植的老乡。根据潘金莲老家的家谱记载:黄金庄与武家那村不过几里,自宋时就有潘氏居住。

但此“金莲”非彼“金莲”,真正的金莲同志是一位识文断字的大家闺秀,而不是什么差点被地主霸占的女丫鬟。相比那位淫荡不羁、毒杀丈夫的妇人,年轻时的潘金莲慧眼识珠,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嫁给了武植那个破落户。本文为360常识网原创,未经360常识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随着丈夫金榜题名,两人夫唱妇随,恩恩爱爱,是一对典型的模范夫妻。二人共育有4子,后世子孙一直居住在清河县的武家那村,至今该村半数姓武。这段良缘自然也有了圆满结局

既然如此,施耐庵咋凭空污人清白?!

2、“自我献身”的西门庆

武植少年贫困,曾经受到一名叫黄堂的好友接济。黄同学的朋友高中进士,自己却屡试不第,又逢家中大火,手头日渐拮据,只好千里迢迢投靠武县令。

一开始,黄堂受到儿时好友的热情款待。可过了半年,也不见大郎安排自己做官的事。这就过分了吧,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官半职给不了,起码修房子的钱适当赞助一下也好。

黄堂认为武植忘恩负义,看不起自己,所以一气之下回了清河县。在路上他并没有只顾赶路,虽然四书五经没有读透,偏门杂文却很在行。

一路上,他为了泄私愤,四处散播武大郎和潘金莲的“丑事”。光用嘴说不过瘾,还写在纸上四处张贴。这么一来,武大郎和潘金莲顿时成了焦点人物。

路上碰到了一个叫西门庆的文化小流氓,见黄堂抹黑阳谷县令这么起劲,便在一旁出谋划策,完善故事情节,自己也“奋勇无畏”地当上了便宜姘头,好好在故事里占了一把县令夫人的便宜。

同时,黄堂还编织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小段讥讽武植,比如“三寸丁,枯树皮”便是这个时候产生的。

3、追悔莫及

一路上充分发挥创作灵感的黄同学回到家中,发现一座砖新瓦亮的房子已经挺拔在那里。黄堂一问妻子才知道,原来武植得知黄堂遭遇后,马上派人送来银钱翻修了房屋,还为其购置了良田。本文为360常识网原创,未经360常识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聪明一时的黄堂后悔莫及,急忙赶回阳谷县,把他一路所写所画的东西全部涂抹掉。但清河到阳谷有上百里,这一路留下多少“佳作”怎么可能都消除干净?

在古代,没有新闻广播、电视报纸,街头巷尾流传的轶事传闻、小道消息会激起人们的好奇心,尤其是捕风捉影的风流小段在茶馆,在妓院,在小肆,会迅速被人口口相传。

造谣容易,灭谣难。谣言一传十,十传百。从山东一路传到了外省。正在兴化隐居写《水浒传》的施耐庵,听到这样精彩绝伦的故事小段怎么会轻言放过?!于是顺理成章地写进了自己的著作之中。

随着《水浒传》的横空出世,作为其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武大郎和潘金莲就被彻底刻在历史脸谱柱上流传天下,再也翻不了身了。

4、最后的最后

武植死后,葬在了老家清河县武家那村。施耐庵的后人对武潘夫妻二人受到的影响感到万分歉意。据说施氏后裔施胜辰曾赴武家那村,作画16幅并配以诗文,表达自己的歉意。

现在,武植祠里还存有施氏后人的道歉作品:“施家文章施家画,贬褒迄今数百年,累世因缘今终报,正容重塑展人间,武氏祠堂断公案,施姓欠账施姓还。”

潘金莲画像则配文:“余曾敬绘武潘正传十六幅,端悬于武氏祠壁,为其平凡冤假错案,一白天下……余今重塑武潘正容,还其本来面目。愿乞武潘在天之灵宽恕,施氏焚香再拜。”

可见,交一个好朋友是多么的重要。本文为360常识网原创,未经360常识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