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解密 > 正文

至今仍无解!揭秘中国史上的那些千古谜团

2017-03-30 09:40:33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太多的谜团等待着我们去一一揭晓。我们来看下,至今无解的中国史上的十大千古谜团。 一、项羽不肯过江东之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太多的谜团等待着我们去一一揭晓。我们来看下,至今无解的中国史上的十大千古谜团。

一、项羽不肯过江东之谜

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为人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因而在楚汉之争中落败,最终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项羽为何不渡乌江呢?两千多年来,人们有种种说法。

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楚霸王不过江东,是因为虞姬已死。有人认为项羽不渡乌江是出于一种高贵的品质,是从早日消除人民的战争苦难考虑的。

项羽为何乌江不渡?两千多年来,无论是文人骚客,还是历史学家都给予极大的关注,但至今难有定论。

二、慈禧夜明珠之谜

夜明珠是一种萤石矿物,发光原因是与它含有稀土元素有关,是矿物内有关的电子移动所致。

萤石雕琢成珍珠者即叫夜明珠,能发光的夜明珠不是珠贝蚌所产的珍珠。夜明珠还有许多奥秘,至今还没有被专家们了解。至今仍是尚未彻底揭开的一个千古奇谜。

离咱们最近的夜明珠,最着名的,估计就数慈禧口含“美龄饰鞋”的那颗了。据盗慈禧墓的人,也就是孙殿英讲:此珠分开是两块,合拢就是一个圆球,分开透明无光,合拢时透出一道绿色寒光,夜间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有书记载:说它重四两二钱七分(合今133.4375克)。慈禧含在嘴中是为保尸身不化。

三、阿房宫焚毁之谜

被誉为“天下第一宫”。两千多年以来,《阿房宫赋》里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是阿房宫最后命运的凭据。而在考察过程中,并无焚烧痕迹,相传的当年项羽烧阿房宫,恐怕只是人们的想象,阿房宫从来就没有被烧毁过的证据,或者说,阿房宫根本没有建完。

项羽火烧阿房宫的说法流传了约两千年,但最近考古工作者在阿房宫前殿遗址20万平方米的勘探面内只发现了几处红烧土遗迹。专家认为,这表明历史上有关项羽放火焚烧阿房宫的记载是不准确的。在历史之中,阿房宫没有建成,更没有被烧毁过,它只是秦始皇一个未尽的梦想。

究竟专家的话可不可信,阿房宫到底存不存在,我们还要期待更多历史根据才能解开这个千年难解之谜。

四、女儿国消失之谜

《西游记》中描写的“女儿国”曾经留给人无数的幻想。“女儿国”在历史上的确存在,据《旧唐书》记载:“东女国,西羌之别称,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但是到了唐代以后,史书关于东女国的记载就中断了。难道东女国的出现只是昙花一现吗?

扎坝极有可能是东女国残余部落之一。扎坝人现在依然实行走婚,到晚上,女方在窗边点一盏灯,等待男方出现。扎坝人住的都是碉楼,有十多米高,小伙子必须用手指插在石头缝中,爬上碉楼。这要求体力好,身体灵活,其实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选择。第二天鸡叫时,小伙子会离开,从此两人互相没有任何关系。

五、郑和七下西洋之谜

“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使郑和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他受明成祖的派遣,率领规模庞大的船队驰骋万里海域,先后七次下西洋。郑和航海规模之大,航程之远,所到国家之多,为历史所罕见。对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为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也有人认为,郑和下西洋是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双重目的”。李长傅的《中国殖民史》,称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称为“炫耀自我”。

郑鹤声、郑一均在《郑和下西洋简论》中认为,郑和前三次下西洋,其目的是同亚非三十多个国家结盟,顺便打听朱允的下落,后四次则是为宣扬“国威”。到底哪种说法才是当时明成祖派郑和西下的真正目的呢?

六、《推背图》之谜

《推背图》是中华预言书中最为着名的奇书之一,相传是唐朝贞观年间,由预言大师李淳风和袁天罡对唐朝及以后朝代重要事件的预测。全书共六十图像,以六十甲子和卦象分别命名。因为它预言的准确,使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心惊,一直被列为禁书。《推背图》真的能预测未来吗?

民间广为流传的《推背图》大体上有两种版本:一种是比较常见的清朝学者金圣叹批注的《推背图》,这里简称为金版;另一种是由李世瑜先生在德国一本刊物上发现的,据称是最为接近原貌的版本,这里简称为原版,原本现仍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

七、和绅受宠之谜

清以来,明君屈指可数,乾隆帝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但令人奇怪的是,在这样的一个贤君身边,竟时刻跟随着一个奸臣,这个奸臣就是和,民间有“和扳倒,嘉庆吃饱”一说。然而为什么这样的奸臣会受到乾隆的无比宠幸呢?

有人认为,是因为和善于揣摩乾隆的心思。有名的“乾隆下江南”就是和鼓动而成的。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和到底由于何种原因受到宠信?只能留给后人评说了。

[$HRgetpages$]

八、敦煌鸣沙山鸣沙之谜

鸣沙,就是会发出声响的沙子。位于甘肃省敦煌县城南6千米的鸣沙山,东西大约40千米,南北大约20千米,高有数十米。若从鸣沙山上滚下,沙子便会发出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天晴时,鸣沙山上会有丝竹弦的声音,像演奏音乐一样。虽然已有了各种假说,但却是没有彻底解开的谜。

鸣沙,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美国的长岛、马萨诸塞湾、威尔斯两岸;英国的诺森伯兰海岸;丹麦的波恩贺尔姆岛;波兰的科尔堡;还有蒙古戈壁滩、智利阿塔卡玛沙漠、沙特阿拉伯的一些沙滩和沙漠,都会发出奇特的声响。人们发现,只有直径是0.3~0.5毫米的洁净石英沙,才能发出声响。

九、同治帝死因之谜

清入关后第八代皇帝同治,是叶赫那拉氏(慈禧)于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所生,同时也是咸丰皇帝(奕)的独子。同治六岁时即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登基称帝,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亲政。但他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即病逝,此时距其亲政日期不到两年。

对于载淳的死因,众说纷纭,有的说载淳是死于天花,有的说是死于梅毒。在一些正规学术着作里都记载着同治帝微服出宫,嬉戏游乐,甚至出入烟馆妓院的故事,如萧一山所着《清代通史》中就有同治因出游而患梅毒终致死亡的记载。

同治究竟是死于天花还是死于梅毒,这两种说法各有各的来源,而且都能找出各自的证据,让人难以辨明,遂成清宫又一疑案。

十、东太后慈安死因之谜

在清朝的历史上,作为两宫皇太后之一的东太后慈安是与西太后慈禧一样举足轻重的人物,然而光绪七年三月初十日(公元1881年4月8日),一向健康无病的东太后慈安在12小时内竟突然发病及暴卒,实在出人意料。从此,慈安之死成为清宫的一件疑案。

传说咸丰帝留给慈安一封密诏,要她必要时处死慈禧,慈安在慈禧的哄骗下焚毁了密诏,把自己对抗慈禧的一件最大的武器也毁了,慈禧便毒死了她。

对慈安太后暴卒的具体原因至今还存在着争议,除中毒之说外,还有自杀、自然死亡等说。“自杀”说来自《清稗类钞》,书中说:“或曰:孝钦实证以贿卖嘱托,干预朝政,语颇激。孝贞不能容,又以木讷不能与之辩。大恚,吞鼻烟壶自尽。”《清朝野史大观》里又用“或曰慈禧命太医以不对症之药致死亡”来说明慈安为用“错药致死”。慈安太后暴卒的真正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

在这悠悠的历史长河里,沉淀了太多令人费解的历史谜团,有的已水落石出,而有的还等待后人的探索才能真相大白。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