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解密 > 正文

揭秘一万多年前人类是如何穿衣打扮的

2017-03-18 19:04:39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如今,人们穿衣打扮已成为了习惯,那有没有想过一万多年前的人是如何穿衣打扮的?考古学家从发现的骨管、骨簪、骨珠,染色的蚌壳和贝壳等装

如今,人们穿衣打扮已成为了习惯,那有没有想过一万多年前的人是如何穿衣打扮的?考古学家从发现的骨管、骨簪、骨珠,染色的蚌壳和贝壳等装饰品来看,认为这些正是人们常用的装饰品,远古已经懂得了使用植物根茎等液体制作的黑色、紫色、粉色、绿松石色、灰色、红色等颜料来装饰它们。看来穿衣打扮爱美之心从古就有的。考古学家揭秘一万多年前人类如何装饰和穿衣打扮。

研究发现,洞穴是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最理想的居所,因为当时还没有更好的对付猛兽的武器,它们选择位置多在山腰以上的高处来防范猛兽的袭击,但是进入中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之后,随着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发展,远古人类从山岭地带进入平原,这时候已经不习惯栖居在洞穴内,他们就仿照旧石器时代的洞穴而骨器、木器、石器等工具在断崖或台地制作横穴,以满足遮风挡雨和御寒取暖的要求。

在鹅毛口村的古人类生活遗址发现的横穴来看,这种房子制作简易,这里的地质也适于制作这种居室。鹅毛口发现的古人类居室有一部分置于地面之下,坑穴的上部架设草木和动物骨骼等顶盖,平面为圆形,直径3米多,里面没有灶坑,但偏东北处发现有圆形的烧火面,可能是烧煮食物时留下的遗迹。居室的周壁及居住面光滑平整,隐约还可以看到一些不规则的简单修饰花纹,可见中石器时代晚期至新时期时代早期之间,远古人类就已经懂得了修饰房屋,使其变得美观舒适。

考古学家称,在鹅毛口村一些陶器残片上可以看出约有1/3有纹饰,主要是浅细绳纹、划纹、剔刺纹等,这很明显是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古人类的制陶工艺,那时候只能制作一些简单的陶器,在修饰过程中主要使用精细石器进行简单加工,尽量让它们变得美观,足可见那时候人们已经有了初步的启蒙式的审美观。

从发现的骨管、骨簪、骨珠,染色的蚌壳和贝壳等装饰品来看,殷谦认为这些正是人们常用的装饰品,远古鹅毛口人已经懂得了使用植物根茎等液体制作的黑色、紫色、粉色、绿松石色、灰色、红色等颜料来装饰它们。记者看到,在两枚蚌壳上还有人工钻出来的小孔,殷谦说这是用来穿线的,极有可能是古人类的项链。

不久前,考古学家殷谦在山西省怀仁县境内的一个原始洞穴中发现大量纤维物质。样品经送美国迈阿密BETA实验室进行放射性碳测定结果显示,纤维物质周围土壤有1.6万至1.9万年历史,来自石器时代。

殷谦说:“当时天然亚麻生长在洞穴周围,远古人类发现了它们的作用,并进行加工和利用。这对史前人类来说无疑是一项重大的发明,他们可能利用纤维纺织麻线,制作渔网、绳子和粗麻布衣服等各种生活工具。”

殷谦称,这些残留在土壤中的都是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十分微小的纤维物质,他是借助显微镜观察到的,在观察中发现一些纤维拧在一起,也有一些打着结,这就说明它们可能被用来制作绳索和麻线,还有染有黑色、绿松石色和紫色、灰色、粉色、红色的颜色,殷谦推测这些颜色可能是远古人类用植物的根茎制成的天然染料浸泡而成的。

目前,殷谦说:“为严谨起见,我正在求助相关的专家,如果这些纤维真的像我推测的那样是人工染色,这将是人类第一次使用染色技术。”

殷谦在土壤样本中发现纤维,并在发现的野牛和野鹿的部门骨骼化石的周围的土壤样本中发现绝种的野牛和野鹿毛发。他表示,发现石器时期的植物纤维线,这在国内石器时代考古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殷谦称,山西怀仁县鹅毛口发现的中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生活遗迹,填补了中国北方中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至以磁山文化为代表的一类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存、以及南庄头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之间的一段空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一万多年前,生活在中时期晚期和石器时代早期的鹅毛口人完全有了家居修饰和穿衣打扮的爱美之心。他们使用植物根茎等液体制作鲜艳的颜色,为装饰品和衣服染上鲜艳的色彩……可见,爱美之心,从古至今都不缺乏。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